人死了以後,只是一塊肉嗎?

無論是誰,人死了之後,劃開皮就是一塊肉,你死了就明白了。

人死了以後,只是一塊肉嗎?

《Unnatural》(又名:非正常死亡)

這句話出自日劇《Unnatural》的解剖師中堂系,自從女朋友被未知的犯人殺害,中堂系一直活在不能被解釋的死亡陰影中。

找不到犯人和死因的他,說出了“人死就是一塊肉”的無力自白,其實他比任何人都在意“如何死亡”這件事。

當談到生死問題時,恐怕沒有誰比哲學家更願意探討了。法國存在主義作家西蒙·波娃瓦在《時勢的力量》一書裡,對於死亡、生命以及失去的文字,顯然更具有不依不捨的溫存感:

我悲傷地想到了所有我讀過的書,所有我看過的地方,所有我積累的知識,以後都不會再有了。

他是貪生捨不得死的,就像有的人生了奇怪的病還未確診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猜想我不會得絕症了吧?我還有好多事還沒做過呢。

人死了以後,只是一塊肉嗎?

《滾蛋吧!腫瘤君》

歷史對人類死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西方開始流行研究“死亡學”。

從17世紀個體消逝的虛無,到18世界對肉體腐敗的恐懼,至19世紀過期的肉身終於可以得以善終,一直到20世紀對死亡的預判和倒置。人類終於學會在不治之症來臨時說服病人也說服自己:死亡,並不可怕,苦難帶不走他的意志。

然而,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死亡一直都是個隱晦的話題,只有在看著親人朋友離開的瞬間,才開始了關於死亡的教育。

什麼是死,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都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在我們還沒能理解死亡的意義時,也有人提到過一個簡單的道理:人都會死,卻依然有著強烈的求生慾望。

02

18歲時,我問媽媽:“為什麼你年輕的時候是單眼皮,年紀大了之後就變成雙眼皮了呢?我老了之後也會變成雙眼皮嗎?”

她告訴我:“年紀大了,眼皮下垂了自然就會有雙眼皮的了。”

如今我有雙眼皮了,心情卻很複雜。單眼皮已經成為我後半輩子必須懷念的事,而雙眼皮更像是丈量我生命的進度條,我只想對它說“撐住,我還年輕!”

不久前有人在網上發帖問:“你的20多歲是怎樣的?”

有一個人留言說:打架、喝酒、戀愛、結婚、買房、患癌,我才23歲,就好像過完了一生。

人死了以後,只是一塊肉嗎?

他的回答很容易讓人感到悲傷,“一生”這個詞對於23歲的他而言太沉重了。他到底要怎樣才算活完了一輩子?讀完了大學,遇到了真愛,成就了一番事業,還是說完成了後代的延續?實在很難下一個定義。

23年好像太短了,短到讓我們替他惋惜,更殘酷的是,他的這些經歷像浮光掠影匆忙來去,而不是完整的一生。

時間是種奇怪的秩序,它會帶來問題,卻也能帶來解藥,可以無聲地治癒一些癥結。

也許有人聽說過,上了一定年紀的老人是不怕死的。就像李敖先生所講:“我老了,但不羨慕現在的你們,我只羨慕昨天的自己。”

李敖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人,雖然生平功績頗豐,卻也樹敵無數。但是當他真正辭世的時候,並沒有怨瀆,也沒有遺憾,而是平和慈愛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

也許死亡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還沒有活夠,就死掉了。

03


在上海經營死亡體驗館的ting引用了一句話:沒有充分活過的人,最怕死。

什麼樣的人才算是充分活過了?

很多人在讀大學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想到一件事,如果當年再努力一點點,就不至於在這個大學唸書了;

工作了之後,又會悔恨,如果再努力一點點,是不是就能拿到最心儀的工作;

買房子時又發現,投資偏差一點點,就錯過了一個億……


假如人生可以重來,他知道下一步要怎麼做,就可以做得更好,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年解了10次也解不出來的數學題,現在放在他面前,他真的願意找解法嗎?

現在給他一份他很喜歡但工資極低的工作,他真的願意去做嗎?

現在讓他用500萬買一套價值1000萬的房子,他知道自己錢不夠,願意借錢買嗎?

他們都在想象“我本可以更優秀”,實際上卻無動於衷;他們總說“早知道”,可偏偏看不見眼前的機會。瞻前顧後卻不好好把握眼前,這就是“沒有充分過活”的證據。

人死了以後,只是一塊肉嗎?

錢穀融先生

已故的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錢穀融晚年曾說:

“我寫的東西不多,但是沒什麼要改的。”

他有底氣對以往寫過的每一個字都不反悔,因為無論是年輕,還是年長時,他都堅持只把最好的文字和最合時宜的思想往作品裡投送,這對成長在千禧一代的我們來說,是多麼難以達到的境界。

錢穀融先生掐準了每一個可能帶到墓碑上的字,對自己的一生無悔,認真活了98年,也就善終了。

而那些在人生中充滿悔恨的人,最害怕的大概是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從來不是人生的前鋒,做事情也沒有底氣,每次遇見逆境都只是適當防守,適時撤退。

最後發現自己原來只是一個烏合之眾的後衛,每向前走一步,就向後縮半步。

這些沒有充分鬥爭過的人,是“活得不充分”的,所以遺憾,所以怕死。

人死了以後,只是一塊肉嗎?

早逝的天才卡夫卡說過: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時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

跟著自己的影子不斷做減法,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這會導致所有剩餘的生命都不能被充分調用。

其實就算30歲,也應該勇敢、努力地走好每一步,去體驗那些未知的事物,並在未來的每一天,發掘出全新的自己。

更進一步地講,即便到了80歲,也請驕傲地說:青春尚好,還不能死!

04

李開復出了一本書《向死而生》,書裡講述了曾經就職於蘋果、微軟、谷歌等世界頂尖科技公司並分別擔任全球副總裁職務的他,在罹患癌症之後的鬥爭以及對整個人生的反思。

人死了以後,只是一塊肉嗎?

李開復——懺悔

他曾經以為自己過的每一天都具有極大價值,365天不停休滿負荷地加載,再驕傲一點甚至可以為自己的工作生涯打滿分,最終卻抵不住命運無情的嘲弄。

大難不死才懂得珍惜健康活著的福氣,當榮譽、功績這類外在的焦慮消散之後,他終於學會了:如何按照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活好生命裡剩餘的每個瞬間,更好地對待自己、家人、事業和世界。

他也在提醒我們,不要以為自己還年輕,很多事情還來得及就不去做。

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年,我們可能會有非常多的遺憾,因為想做的事情還很多,卻沒有時間去逐一完成。而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還真不一定有機會去做。

電影紀錄片《七十七天》講的就是一位探險家趁著自己還有能力,走上“死亡之路”,用77天孤身穿越了世界第三極——羌塘無人區的故事。

人死了以後,只是一塊肉嗎?

《七十七天》

他在途中不僅要面對低端惡劣的地形、變化無常的天氣,還要經受狼、鷹、藏棕熊等野獸的威脅,加之內心的困惑迷茫,差點活成了大寫的“亡”。好在他每遇一件凶事就堅定一次活下去信念,最終走出了無人區,成功,而無憾。

人天生是會迷茫的,也是會遭遇困境的,一輩子那麼長,一定也有疲憊不堪的時候,而活不活得好一生,關鍵就看你每一步怎麼做出選擇。

只有選擇活好每一個當下,儘可能不留遺憾,未來才有可能被打磨成你想要的樣子。

請把今天,當作你餘生的第一天來活。

✏️作者:小黃瓜,行動派DreamList,敢行動,夢想才生動。關注我們,一起成為行動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