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高三、初三住校生 “開學第一課”他們這樣做

隨著防疫工作持續向好,4月12日,溫州市高三、初三住校生統一進行返校報到。如何保證學生在校內安全、有序學習,是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焦點。當天上午,記者分別來到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和溫州市繡山中學,實地探訪報到情況。

  高三——

  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重重“關卡”為校園安全加碼學生表示“很安心”

溫州高三、初三住校生 “開學第一課”他們這樣做

  上午8點30分,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開啟兩扇校門,迎接學生報到。早在昨天,該校就通過網絡家長會形式,通知學生家長,報到時先經過邊門放置行李,人員再從正大門進入,實行“人貨分離”進校。記者在該校正大門處看到,學生的行李貼注個人信息標籤後,被統一轉運到消殺點進行消殺。

溫州高三、初三住校生 “開學第一課”他們這樣做

  放置好行李後,學生需從正大門處的通道進入學校。通道上設有標識,要求人與人之間間隔一米,測溫後有序進入。現場,記者在多個時間段進行觀察,未出現學生擁堵的情況。該校副校長金森林介紹,針對報到工作,學校除“人貨分離”外,還設置了應急通道,如果體溫檢測過程中,有學生體溫異常,須進入應急通道,在複測點由校醫用水銀溫度計進行二次測溫。如體溫仍然異常,則立即送往留觀室做進一步檢查,並視情況決定是否送醫。

溫州高三、初三住校生 “開學第一課”他們這樣做

  經過一系列入校檢查程序後,學生可取回自己的行李物品,進入寢室。進入寢室前,兩名工作人員在寢室樓前維持秩序,學生需間隔排隊上樓。負責寢室安全防疫工作的政教處主任周啟達告訴記者,每個寢室一天要進行2次消殺。第一次在7點10分學生離寢後進行,對衛生間、盥洗室、地面、陽臺等公共區域和角落進行全面消殺,消殺後在10點30分左右開啟門窗通風,以便學生飯後回寢午休。第二次消殺,將在學生們午休離寢後進行。另外,寢室內要求保持通風、不開空調,睡覺時臨近床鋪之間的學生要求腳對腳,不允許頭對頭。

溫州高三、初三住校生 “開學第一課”他們這樣做

  學生用餐如何保證安全?記者走訪該校食堂發現,每個餐桌都放置了一個十字型擋板,原本的“八人座”減為“四人座”,每個座位擋板上都標有3名學生的名字,即一個座位有3個批次的學生錯時進行用餐,要求學生對號入座。該校總務處主任錢論波表示,在學生進食堂就餐前,工作人員會在餐桌上放好餐盤,就餐結束後,再進行統一收取和打掃。這樣進行設置,一方面可以避免學生在取餐排隊時發生接觸,另一方面,如果有緊急情況,可以根據學生的就座信息進行快速處置和溯源。

  教室作為上課的主要場所,安全也要進行層層加碼。記者在該校教學樓看到,每個教室中的桌椅距離都儘可能地拉大間距。該校學生處主任陳伯好介紹,學生每天要進行3次固定測溫,每個教室門口配備免洗洗手液,要求學生進入教室前必須進行洗手,教師上課必須佩戴口罩。午休期間,會對每個教室進行全面消殺,保證教學環境安全。

  返校報到後,學生感受如何?記者在現場隨機採訪到兩名剛剛整理好寢室的高三學生。來自高三(3)班的林琪軒表示,今天經過一系列的返校流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安心”。他說,從校門口的“人貨分離”到入校,全程都進行了測溫和檢查,同學們之間也保持一定距離,避免接觸。同樣來自高三(3)班的楊洋表示,自己帶了不少口罩、消毒噴劑和洗手液,儘可能做好個人防護。

  該校副校長林甲景介紹,4月13日全校高三、初三及澳大利亞高中12年級將有660餘名學生返校。返校後,學校還會對學生進行場景式的防疫知識培訓,讓學生在校內安全、有序學習和生活。

  初三——

  溫州市繡山中學:上好返校報到“第一課”他們是這樣做的

溫州高三、初三住校生 “開學第一課”他們這樣做

  “歡迎回到春天的校園”。作為寄宿制學校,今天是溫州市繡山中學初三返校報道的第一天。上午8點40分,記者在溫州市繡山中學西大門看到,學生們陸續通過內設熱成像測溫儀的紅色帳篷,經測量體溫正常後,通過奇、偶數班通道進入各班教室。

溫州高三、初三住校生 “開學第一課”他們這樣做

  如該儀器顯示體溫異常,學生將在體溫複測點有秩序等候校醫進行耳溫、腋下測溫;如發現體溫依然有37.3或以上的學生,將安排在留觀室,等候家長送醫,或由校方安排社區醫院送醫檢查。溫州市繡山中學校長林曉斌告訴記者,本部初三共16個班級,602人,今天早上7點,校方就通過“釘釘”通知家長在家先為孩子測量體溫,如若查出體溫異常,需要提供核酸檢測和血清檢測結果,待一切正常後,才能返校;若在校發現學生體溫異常,將啟動緊急預案進行處置。

  學校除了做好校內防控工作之外,還增設消毒水、洗手液、洗手檯等設施,所有教室採用一人一桌,保持一定距離。上午9點30分,初三開始了他們的返校“第一課”——防疫培訓課。班主任併為學生們送上了返校大禮包及《致全體初三同學的一封信》。

  時隔80多天,返校報到的楊晶晶同學告訴記者,她非常激動,因在家容易懈怠,所以想早點回到學校學習,也很想跟久違的同學見面。九(8)班的曹哲耀同學則向記者展示了自己返校健康報告單,記錄14天來的身體狀況,同時,他還告訴記者,為了做好個人防護工作,除了戴好口罩,還隨身攜帶免洗洗手液。

  10點30分,初三年級分三批陸續開展跑操演練,每個班級分4隊,每人間隔1米。“今天我們主要安排學生對當下校園一日生活常規的演練,熟悉流程,明確要求。比如如何保持距離進行跑操,如何有序上下樓梯等,以便讓學生養成防疫習慣。”林曉斌說。

  疫情期間,學生在校如何用餐?該校食堂由原先的“八人座”減為“三人座”,每張桌子放著2個隔板,並在座位上標註學生姓名。學生進食堂前,食堂工作人員會在座位上放好快餐盒,該校副校長李挺介紹,為有效控制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安全距離,初三將有12個班級438人在食堂用餐,其餘4個班級在班級用餐。此外,校方在4月8日即為55位後勤人員進行了核酸檢測。

  該校住宿方面又是如何安排的呢?據介紹,該校初三住校生為42人,為了減少人員密集,由原先每個宿舍容納6人減少至2-4人。今天,住宿生從北門進入學校,行李均由校工進行消毒後直接運至宿舍區,拒絕了所有家長入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