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是天敵嗎?

常言道:婆媳是一對天敵,從古到今婆媳之間是最難處理的關係。也難怪,兩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毫無感情基礎、不同時代、不同經歷、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觀念的女人,構成的婆媳關係確實非常複雜,更由於她們需要分享一個男人的愛(內涵不同,但都是愛),所以客觀上構成了她們的矛盾。

其實婆媳關係不是兩個人的關係,而是三個人的關係:首先是母與子、夫與妻,然後才衍生出婆與媳。良好的“婆媳關係”攸關三個人——婆婆、媳婦、兒子,經營好和睦的家庭關係需要三方的努力。

兒子是夾心餅,做好粘合劑

有許多“婆媳關係”是“笨兒子”造成的。如果說“婆媳關係”有著天然的敏感因素,那麼兒子在這個關係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鄰居小張是個聰明的兒子,婚後,他會不時採取一些措施來培養母親與妻子之間的感情,比如時常對老婆說“媽又想你了,老唸叨你,咱去看看吧?”,對老媽說“我媳婦說天冷了讓你多穿點”、“我媳婦說最近又有流感了,讓你注意著點!”時間長了,兩人好感度自然就增加了。

小張不主張兩個女人住在起,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做一個有分寸的婆婆和一個有分寸的兒媳,這樣兩個女人就都快樂了!

小張說,他從不在老媽或老婆面前表揚對方的好處,這樣會讓彼此吃醋,對於不打眼的小毛病倒可以說說,但不能說致命的大缺點。一定要表揚面前的女人的好,少批評另個女人的差。

兒子做好中間體、粘合劑、外交官,做好“夾心餅乾”,承擔起化解矛盾的任務,那麼婆媳關係沒那麼難處。

婆媳是天敵嗎?

媳婦也是兒,疼愛不差事

有些婆婆把兒子帶回家的媳婦當成是幫他家繁衍後代洗衣做飯的外人而已。看不慣媳婦大手大腳、看不慣媳婦睡早覺、看不慣媳婦對孫子的教育方式、看不慣媳婦在職場上的努力多於家庭的付出。這樣的矛盾越積越多,最後爆發。

我同事淑媛的婆婆是個退了休很有素養的知識女性,她的婆媳之道值得讚賞。她和兒子兒媳住對門,既有各自的獨立空間,又方便彼此照顧。淑媛婆婆談到一個“情感儲蓄”的觀點我感到很新鮮, 淑媛結婚後,婆婆待她如親生女兒,出門旅遊一定帶一份禮物給兒媳;兒媳的生日她總是提前想起;兒媳回孃家,她提早幫著張羅禮物。

雖然單過,但是淑媛婆婆不讓他們起火做飯,讓他們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工作,去學習。婆婆說:“我這永遠是你們的食堂。”婆婆說到做到,買菜、做菜、收拾飯桌,從不讓淑媛插手。淑媛覺得很過意不去,婆婆說:“你就是媽媽的姑娘,不要有心理負擔,媽媽身體好,又退休了,趁現在能幹,你多享點福,等媽媽歲數大了,不能幹了,你再多幹點,我這是情感儲蓄。”說完,哈哈地笑起來。

淑媛的婆婆非常尊重他們小夫妻的個人空間,婆婆那裡有淑媛小家的房門鑰匙,但婆婆從來沒有打擾過他們。

淑媛說:“婆婆待我太好了,我一定好好孝敬她。”

把媳婦當自己的女兒看,不要把媳婦當外人,要把她當成原生家庭的一個成員,比疼女兒更多地疼兒媳,外加一份尊重和理解,婆媳間的問題就都不是事了。

婆媳是天敵嗎?

婆婆也是媽,需要更疼她

有些兒媳對老人索取的多,又想啃老、又想讓婆婆帶孩子、把婆婆當成免費的保姆,又不尊重婆婆。給自己親媽買吃的穿的很大方,發現丈夫給婆婆買點東西就生氣。你說這樣的媳婦能處理好婆媳關係才怪呢!

電視劇《青衣》中就有這一情節。媳婦筱豔秋要生孩子,婆婆好心從老家趕來伺候月子,而媳婦從不叫一聲媽。為此婆婆很是生氣,由此造成婆媳關係好久不和。後來媳婦終於開口叫媽,婆媳觀關係才日漸和睦。

我的一個小姨,媳婦角色就做得很好,她待婆婆如親生母親,孝敬父母的東西都是雙份的;如果僅有一份東西,一定是孝敬婆婆。婆婆愛吃軟一點的米飯,她從不按自己的喜好做硬飯;大小節日總有小禮物或祝福送給婆婆;老公的生日她居然換個角度和婆婆一起過,她說,兒的生日,孃的苦日,我們應該感謝媽媽,祝福媽媽;婆婆幾次住院都是她前前後後聯繫醫院及手術醫生,兒子工作忙,每次婆婆有病他都沒有第一時間到醫院處理相關事宜。婆婆逢人便誇她有一個好兒媳,那是發自內心的誇獎。

婆婆現在已經過世了,在她彌留之際,意識不是很清晰時,眾多兒女圍繞床前,她口口唸叨的都是兒媳的名字。小姨說:“她當年心理曾經也有委屈和對婆婆不給她帶孩子的不滿,但是,婆婆畢竟是老公的媽媽,是他最親最愛的人,他培養了愛我疼我的老公,善待老公的母親,也是善待自己的婚姻。”

婆媳是天敵嗎?

俗話說得好:女兒是媽媽的貼身小棉襖。媳婦若要把婆婆當親媽,就不怕關係處不好。同時,當媳婦和婆婆有矛盾時,要多包容,多理解,畢竟她是長輩,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只要付出愛,就會有回饋。

婆媳並非是天敵,只是一種兩代人的親情關係,完全可以憑藉人為的努力改善。無論發生了什麼,都沒有對錯,也無須追究對與錯,一切不和諧的因素都是人的心理起的作用,也都可以靠智慧和愛來化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