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情防控看未來戰場分級救治


從疫情防控看未來戰場分級救治


從疫情防控看未來戰場分級救治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疫”行動中,軍地衛勤力量創新舉措,建立了“方艙醫院、定點醫院、危重症醫院”構成的分級救治體系,對疑似、輕症和中、重症患者進行分級、分類、分流救治,有效提高了治癒率。這種分級救治模式,來源於戰爭實踐,並在戰場衛勤保障行動中不斷髮展。未來,分級救治將以更加靈活、高效的組織形式,登上信息化戰爭舞臺,為維持、提高和再生戰鬥力提供有力支撐。



完善基於實戰的救治分級

傷病員救治是戰時衛勤保障的中心工作,關係官兵生命,關乎部隊士氣,影響作戰勝負。分級救治是戰時衛勤保障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從“就地治療”和“單純後送”發展起來的。

1

冷兵器時代,傷員一般實行就地、隨隊治療。

2

進入火器時代,通常把火線傷員轉移到環境比較穩定的後方進行集中救治。


3

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軍隊對傷員在戰地簡易處理後送往後方醫院,實施分階段救治。

4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面對批量傷員救治的難題,世界各國有意識地按照“階梯”組織實施傷病員救治與後送。


5

我軍經過豐富的戰爭實踐,在朝鮮戰爭中,基本形成了“三區七級”的分級救治模式。


實際上,分級救治是在出現成批傷病員和救治環境不穩定時,將救治活動分工、分階段、連續組織實施,有效破解批量傷病員出現和戰場醫護不足、床位有限之間的客觀矛盾,提高衛勤保障的質量和水平。此次戰“疫”行動中,軍地醫療機構通過分級、分類、救治和後送,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過程,從時間、距離上分開,由若干救治機構分工實施,共同完成,極大提高了救治效果。未來戰場上,隨著作戰樣式的革新、作戰編成的變化、保障需求的增長,以及技術和裝備的進步,分級救治的組織形式將不斷改進。

從疫情防控看未來戰場分級救治

未來信息化戰爭,提高傷病員救治效率的基本策略是簡化醫療救治階梯,前伸優質救治力量,加快後送速度,構建“前沿穩傷、立體後送、階梯救治”的分級救治模式。在各個救治階梯中,前一級救治為下一級爭取時間、打下基礎,後一級救治對前一級進行繼承和完善,但救治分級並非一成不變,需要著眼實戰進行靈活調整。為此,應當

轉變以某一軍種為主導的做法,確立更加適用於各軍種特點的組織形式,統一調配、部署救治和後送力量,統一對三軍傷病員實施救治與後送;轉變以建制為主的思想,確立以支援為主的理念,在分區分級的基本原則下,儘量簡化救治階梯,將野戰醫療所、專科手術隊等優質力量前伸配置;轉變逐級後送為主的方式,拓展立體後送手段,利用衛生列車、衛生飛機、救護直升機、醫院船等平臺建立救治分級,越級後送傷病員,切實提高救治與後送效率。


從疫情防控看未來戰場分級救治



打造衛勤戰救“四條鏈路”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救治技術是基礎。國家先後出臺多個版本的診療方案,軍隊和地方政府也推出各具特色的診療措施,目的是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科學、安全、有效的疾病救治技術。戰場醫學救治技術是軍隊衛勤力量保障打贏的看家本領。戰創傷與戰時疾病的救治與一般臨床傷病治療有顯著差異,致傷機理和處置措施有火器傷的獨特規律。據統計,戰時治療一名普通傷員平均涉及16個專科,複雜傷員可能涉及50多個專科。未來信息化戰爭中,與“死神”搶奪戰友生命,需要打造完整、高效的衛勤戰救鏈路,最大程度提高傷病治癒率。

技術決定戰術,戰術牽引技術。衛勤戰救技術鏈,既取決於技術本身的進步,也取決於科學運用這些技術的勤務技能。未來戰場,應當著眼衛勤戰救重難點,打造“四鏈”。

從疫情防控看未來戰場分級救治

•首先是戰傷救治鏈。應遵循戰傷救治規律,著眼急救到康復的基本過程,瞄準初級到高級的技術體系,打造“戰場急救、緊急救治、早期治療、專科治療、康復治療”的技術鏈路。同時,針對現代戰爭槍傷比例下降,炸傷、燒傷、衝擊傷、複合傷、海水浸泡傷增多,新概念武器傷漸露端倪的趨勢,重點發展軍事特色醫學,加強急救、骨科、胸外、腦外、燒傷、重症、麻醉等戰創傷救治和高新武器損傷防治專業建設,提升醫療機構技術水平。

•其次是疾病預防控制鏈。著眼疾病發生、發展規律,打造“流行病學偵察、疾病監測預警、健康教育、衛生監督、突發衛生事件處置”的技術鏈路。

•第三是核生化醫學救援鏈。強化軍隊在核生化應急醫學救援中的主導地位,強化潛艇、空勤等人員的特勤保障能力,打造“偵、檢、消、防、救、送、治”的核生化醫學救援鏈路。

•最後是衛勤戰救組織鏈

。著眼批量傷員救治的組織,打造衛勤力量“編成、攜裝、投送、展開、感知、指控、救治、接送、導診、供應、補充、維修”的勤務鏈路。
把握戰時分級救治“兩個關鍵”

截至3月18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累計收治患者6698人,治癒出院突破4000人。軍地衛勤力量抓住疫情防控的兩個關鍵,一方面設置方艙醫院,收治輕症病員,隔離病源,對症治療,降低感染率;另一方面快速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收治危重症患者,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戰時分級救治,也要抓住“牛鼻子”,其中急救和確定性治療是最關鍵的兩個環節。資料顯示,在常規武器戰爭中,陣亡者有40%傷後立即死亡無法救治,25%於5分鐘內死亡,救治機會渺茫,剩餘的35%,有15%死於30分鐘以內,20%死於30分鐘後。由此可見,戰場急救至關重要,是減少陣亡、提高治癒率的第一個關鍵。高質量的急救能夠有效延長傷員生命,但真正解決問題還在於徹底消除傷病原因和併發症的確定性治療,這是第二個關鍵,是維護傷病員生命和恢復戰鬥力的根本性措施。

從疫情防控看未來戰場分級救治

把握住急救和確定性治療兩個關鍵環節,就能扼住“死神”的咽喉,挽救更多戰友的生命。強化急救能力,離不開實戰化訓練,應當加強廣大官兵自救互救和衛生人員戰救技能訓練,夯實一線救治能力的根基;需要提升應變能力,盡力加強一線,保證急救有足夠的力量,條件允許時,將救治機構前伸配置;還要充分利用無人智能化手段優勢,發展適用於前沿火線、敵方火力區的衛勤技術和裝備。強化確定性治療能力,需要軍隊醫療機構練好內功,通過崗位訓練、技能比武,夯實過硬專科技術;需要融入人工智能、傳感技術、機器人技術等高科技手段,使醫療保障逐漸走向智能化。此外,確定性治療還應當確立整體觀念,將局部處理與整體功能結合起來,外科處理與內科治療結合起來,生理修復與心理康復結合起來,釆取綜合性治療、護理措施,保證傷病員儘早康復。

從疫情防控看未來戰場分級救治



堅持分級與時效辯證統一

時間就是生命,遭受創傷的人體,其自然存活時間是有限的。戰場上,醫療救治措施的干預時機至關重要,措施及時有效可以挽救生命,時機把握不好則可能造成生命終結。這次疫情防控中,軍地衛勤力量按照“應收盡收”“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收治新冠肺炎病人,保證了患者的救治時效。分級救治與時效救治之間,既相互制約,又相輔相成,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一方面,分級和時效存在矛盾,時效救治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傷病員得到確定性治療,最大限度減少傷死率,而分級救治則要求把救治力量進行分級部署,救治措施分階段實施,把救治過程從時間、空間上分隔開來,客觀上會影響救治時效。

另一方面,分級和時效又是統一的,分級制約著時效,而時效又為分級的確定、力量的配置、後送距離的把握、運輸工具的運用提供了基本時限標準。

從疫情防控看未來戰場分級救治

堅持分級與時效辯證統一,就是要以時效救治指導分級救治,並把分級救治與時效救治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傷病員救治的組織形式與保障方式更加協調與優化,努力做到分級與時效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在組織效能上,可借鑑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的經驗,讓衛勤指揮深度融入作戰指揮鏈,依託“一張網”“一幅圖”,實現高效的衛勤組織指揮。

在行動能力上,著眼實戰需要建立衛勤力量戰鬥化編成,重構人員比例結構,對軍人、文職人員等進行科學編配、優化組合,提高行動速度。 在機動性上,按照體系化、集成化的理念,合理配備衛生裝備器材,提高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逐步實現衛生裝備器材的模塊化、車載化和信息化。


依託實戰化演練和非戰爭軍事行動實踐,全方位摔打衛勤力量,專攻精練快速反應、快速機動、快速部署、快速救治,全面提升衛勤保障能力。


圖片源自互聯網

從疫情防控看未來戰場分級救治

主管|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
主辦|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宣傳處

監製:吳江根

主編:陳飛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從疫情防控看未來戰場分級救治

從疫情防控看未來戰場分級救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