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痛就有託付,有託付就有使命

有病痛就有託付,有託付就有使命

華商報訊(記者魏光敬 通訊員 陳濤)整裝披甲,逆行出征。臨行前,空軍軍醫大學的張敏堅定地告訴父親,文職人員“忠於祖國,忠於中國共產黨......”的誓言,不是口號。加入“孔雀藍”,雖不穿軍裝,但面對黨和人民的召喚,必須以軍人的戰姿,踐行救死扶傷的報國之志。

有病痛就有托付,有托付就有使命

“武漢,初次見面,請多多關照,或許你現在很冷,沒關係,我們定會為你注入溫暖,還你祥和。”這是張敏初到武漢的感慨。趕著風嬌日暖的清晨,嗅著沁人心脾的花香,張敏踏上了又一個早班的征程。

有病痛就有托付,有托付就有使命

抵達戰場,大家一如既往地與公交車師傅互道一聲“你們辛苦了”,這已經成為他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清晨8點,感染九科病友們都已漸醒,張敏和上一班的隊友進行交接。他們臨走前留下一句:“新的一天,繼續加油!”用心呵護患者,用愛抗擊疫情,病人逐漸減少,武漢日漸恢復,張敏知道,勝利的日子即將來臨。

有病痛就有托付,有托付就有使命

拳拳赤子心,悠悠家國情。支援武漢以來,張敏漸漸習慣了全副武裝跨過禁戒線進入紅區的工作模式。床旁交接患者,有的危重,需要呼吸機,專人特護;有的高齡合併其他疾病,自理能力有限,需要定點進食喂藥......收治病人增多、老年患者佔比增大,這對護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口服藥“看服到口”,腸內營養液按時餵食,2小時協助翻身,臨時處置各種治療、護理工作,常態化穿梭在各個病房,一切汗水和付出都在病人治癒出院那一刻充滿意義。

“王大叔,早上好!今天需要為您取咽拭子,您先不要吃飯,不能喝水,也不能刷牙。”“放心治療,我們醫護人員一定和您並肩作戰到底!”……病區最後幾位患者生命體徵都非常平穩。王大叔得知自己即將出院,嘴裡便一直唸叨著每一個照顧過他的醫護人員的名字,似乎生怕忘記了誰,一字一句都流露著對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

有病痛就有托付,有托付就有使命

52歲的徐阿姨,剛入院時,終日沉默寡言,看著身邊病友逐漸治癒出院,她也敞開了心扉。一場疫情,徐阿姨的丈夫因此去世“我比他先發病,沒想到他卻沒能挺過來,之前我只想著怎樣隨他去了,是你們不斷地安慰我,待我像親人一樣,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我支撐。”張敏眼淚模糊了雙眼,哽咽的說:“是的,好好活著,您也是我在武漢的親人。”這種感情,因為一場疫情而建立,也因疫情讓我們懂得更加珍惜生命。

有病痛就有托付,有托付就有使命

62床的李大爺在張敏走進病房時,迅速帶好口罩,下意識地把頭偏到揹著護理人員的一側“不用你說,我懂,你們為我好”——“我也懂,您更是為了我們的安全。”隔著護目鏡,視線模糊不清,每次扎針一次性成功,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為她點贊;發藥時,病友雖然看不到她的面龐,但總是說“謝謝美女護士”;打水、送飯時,他們會盡快接過,向她道一聲“辛苦了”。傳遞真情、輝映愛心,一句句暖心的話語流進張敏的心裡,讓她倍感溫暖。

抗疫戰場,只爭朝夕。張敏說,有人有病痛,有病痛就有託付,有託付就有使命,肩負使命就永不止息。所以每天都在傾盡全力、護佑生命,對他們而言,未有不同。“抗擊新冠,守護生命”是她的職業責任,也是使命擔當。

有病痛就有托付,有托付就有使命

寂靜的走廊,眼前浮現出患者微笑的臉龐和平日對醫護人員的關心和感謝,大家忙碌的身影,同患者度過的每個瞬間,像電影一樣在腦中飛速閃過,張敏心中感慨萬千。這裡,是他們並肩作戰的地方,是他們揮汗如雨的戰場。

有病痛就有托付,有托付就有使命

“莫道浮雲終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珞珈山上粉紅的櫻花爭相綻放,蝶舞紛飛,江邊翠翠的青草撲鼻而來。這個春天,張敏就像盛開在患者心間的“杜鵑花”,把天使的愛融入行動之中,讓病毒在愛的籠罩下消滅殆盡,讓這座城市花香四溢,欣欣向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