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服裝銷售現“分水嶺”,但為何紡織市場卻依舊這麼差?

上半年服裝銷售現“分水嶺”,但為何紡織市場卻依舊這麼差?

今年的紡織行情比過去兩年都淡一些,滌絲賣不出去,坯布賣不出去,面料賣不出去,甚至連衣服也都賣不出去了。

真的沒人買衣服嗎?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稱,2019年1-5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96.67億件,同比下降0.38%。

而從具體情況看:

內銷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332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3974億元,同比增長2.3%。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5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0415億元,同比增長21.7%。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穿類商品同比增長21.2%。

出口方面:根據中國海關快報數據,2019年1-5月,我國累計完成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512.77億美元,同比下降5.5%。

上半年服裝銷售還是保持平穩的,但為何紡織市場從年後就一直這麼差?這其中癥結何在?小編覺得,這些銷售統統加起來,貌似也不能抵消市場的“庫存之殤”!

下游內銷暴增敵不過上游產能井噴!

今年行情讓人大跌眼鏡,不少市場人士都在猜想,或許在這種行情的折磨下,一批根基不牢的企業會先倒下,市場供需格局會好轉,那麼事實呢?

小編曾經在5月走訪安徽郎溪產業園區,當地的噴水織機規模也已經達到了15000-18000臺的水平,並且預計將在未來兩年內達到3萬臺的峰值。此外,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向蘇北、安徽、湖北、河南等地轉移的噴水織機產能超過20萬臺,遠遠超過了長三角地區傳統紡織集群淘汰的噴水織機數量,並且聽聞江西、湖北等地還有大量的廠房在建造中。

不僅如此,從之前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公佈的2019年一季度紡機市場情況報告中顯示:織造機械中噴水織機維持了去年的高增長態勢,劍桿織機銷售持續下滑;針織機械中圓緯機銷售穩中有增,經編機整體市場形勢回落;印染和後整理機械維持了去年的發展態勢;化纖機械銷售略降;非織造布機械市場未有明顯回暖。

產能過剩一直是最近老生常談的問題,很大原因也是因為近年來外圍辦廠越來越多,機臺數成倍擴張,且生產產品以常規品種如滌塔夫、春亞紡、牛津布、雪紡等中低端貨為主,從而導致市場上產能一直處於過剩的狀態。

由此可見,未來1-2年內,國內的噴水織機總量還是處於上升態勢,常規產品供過於求的狀態在短期內是難以改善的。

全球貿易劇變下的出口緩降:需求被嚴重壓制、產業鏈變得越發謹慎!

市場發展模式的改變也導致了市場難以恢復到去年甚至前年的下單。

目前世界正走向物聯網時代,信息的快速反應,生產效率的提升,讓終端客戶的備貨量在減少,市場多元化也讓決策推演。行業的下單習慣在改變,所以單量的減少也成為一種趨勢。此外,從季節性的需求規律來看,被抑制了近半年的需求。

加上目前外貿市場存在不穩的預期,先前很多市場人士預測G20峰會後中美貿易談判結果如果向好,那麼對外貿市場將帶來實質性利好,但事實是,美國不再對中國產品徵加新關稅的好消息是盼來了,但是原本預期的大批量訂單還沒有落地。

不要和去年比!那不是常態

心態主要和人的期望值有關係,如果期望值定得太高,最後的結果和期望值相差太大,那就容易心態失衡。

去年上半年,因為江浙地區噴水織機改造,類似春亞紡、滌塔夫這樣的“爛布”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一臺噴水織機每天的利潤超過了80元。與此同時,市場上也似乎出現了接不完的訂單,單子小了不做,單子太麻煩了也懶得做,反正無論如何,都不會缺訂單。

但那是在特殊時期產生的一種特殊現象,時間回到三年前,春亞紡、滌塔夫一直都是以薄利多銷著稱的,那時的坯布庫存也沒比現在好多少。

如果以去年上半年為基準的話,那現在的紡織行情確實已經不能用簡單的一個差字來形容;但是再往前推兩年呢?這也只是一個行情比較差的尋常年份而已。

上半年服裝銷售現“分水嶺”,但為何紡織市場卻依舊這麼差?

市場是有景氣週期的,不可否認,現在的紡織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不景氣的狀態;市場又是在不斷髮展的,“大訂單”開始向“小批量,多批次”的方向轉變,功能化、差異化的面料在市場上所佔的份額越來越高。

只有認識到客觀大環境,腳踏實地,努力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保持一顆永遠進步的心,才能一直處在不敗之地。

想與更多的紡織行業人員交流,歡迎關注我的V:newyar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