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心血管病患者超過了2.9億例,美國人口才多少?3.25億

心腦血管疾病高發,這現在是我們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要病因,隨著老齡化的加重,依舊有不斷增長的趨勢。

主要原因是我們生活品質的改善,老百姓的飲食變好了,可這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吃的東西反而變“壞”了!

看一下我們中國心血管病風險評估和管理指南對心血管病一級預防給出了膳食建議

中國心血管病風險評估和管理指南對心血管病一級預防給出了膳食建議

1、少吃紅肉,多吃白肉,

2017年我國心血管病患者超過了2.9億例,美國人口才多少?3.25億

豬牛羊肉稱為紅肉,相對於禽類和魚肉(白肉)的脂肪含量較高,且多為飽和脂肪酸。而飽和脂肪酸,一直以來都被認為與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正相關。

並且在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紅肉歸為可能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級別(2A類),而加工肉類更是被歸類為人類致癌物(1類)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一項長達16年的研究,對53.6萬中年人的飲食和健康進行了追蹤,結果發現,吃較多的紅肉使得死亡風險增加26%

另外,食用紅肉和加工肉類還與9種疾病的死亡率增高有關,包括了癌症、中風、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感染、阿爾茨海默病、腎臟疾病和慢性肝病。所以,指南建議紅肉每天攝入量應少於75 g。

2、每天喝一斤牛奶或酸奶

2017年我國心血管病患者超過了2.9億例,美國人口才多少?3.25億

發表在《柳葉刀》的的一項研究,每天攝入兩份乳製品(一份指244 g牛奶或者酸奶、15 g奶酪、5 g黃油中的一種)的人,整體死亡風險下降17%,心血管死亡風險下降23%,中風風險下降33%。

所以,每天8杯水或許不如8杯奶,啊哈哈!

3、經常食用豆製品

2017年我國心血管病患者超過了2.9億例,美國人口才多少?3.25億

豆類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鉀、鈣等,我國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顯示,大豆蛋白有降低血壓的作用。指南推薦經常食用豆製品,成人每天攝入大豆25 g(相當於豆腐150 g,或豆腐乾45-50 g)。

4、每週攝入280-525 g魚肉

魚類對心血管病的保護作用主要歸因於Omega-3脂肪酸的含量。魚肉富含優質蛋白質,並且飽和脂肪酸含量低。

美國心臟協會(AHA)建議每週吃兩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比如三文魚、金槍魚和沙丁魚)。每週攝入的量達到225 g時,能降低冠心病、缺血性中風和心源性猝死的風險]。

5、少鹽

減少膳食鈉鹽的攝入不僅可預防高血壓,也是降低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風險的重要手段。日常生活中應該在烹飪的過程中注意少放鹽,控制用鹽量,逐漸降到世界衛生組織(5 g/d )或中國營養學會(6 g/d)的推薦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