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孩子被欺凌了,什麼是最好的應對方法?父母怎麼正確干預?

經常關注孩子班級微信群的父母可能都會遇到——“艾特 XXX,你家孩子打了我家孩子,XXX你家孩子總是搶我女兒的鉛筆盒,XXX,我兒子的臉被你家孩子打成這樣了,怎麼辦吧?“然後,家長要麼出來道歉,要麼說等他了解情況,要麼再解釋一通“我家孩子很乖的,他可能只是想交朋友,想和你們家孩子玩兒,小孩子打鬧,沒什麼的!”……

然而,每個班級都會有幾個特別調皮搗蛋的孩子,其實他們都說缺少相關教育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要麼過於寵溺;要麼是忙於事業放任孩子不管不教育,出問題了才偶爾處理一下;要麼就是自身家庭暴力,影響了孩子。總之,對於這樣的欺凌行為,會讓同班級的家長煩惱,甚至希望教會孩子學會“打回去”,或對其避而遠之。

心理:孩子被欺凌了,什麼是最好的應對方法?父母怎麼正確干預?

其實,父母是可以採取措施防止欺凌行為,並在發生欺凌事件時進行干預的。

我們作為父母,將孩子帶到這更廣闊的世界來時,我們都希望等待著孩子的是一些美好的經歷和友善的人們,讓他們感受到世間的所有美好。但是,現實並非總是如此。令我們感到焦慮的是,我們的孩子無論是作為肇事者還是被欺凌者、旁觀者都無可避免地會參與一些欺凌活動。尤其是在孩子入學的最初幾年。

戴安娜·戴維查(Diana Divecha)博士 ,是一名發展心理學家,耶魯兒童研究中心和耶魯情緒智力中心的助理臨床教授,也是大中華醫學中心的顧問委員會成員。她作為研究學校欺凌行為的成長心理學家,曾為許多遭受欺凌的家庭提供過諸多諮詢服務。她坦言,我們作為父母自然是“無法完全控制孩子們在世界上將面臨的諸多困難”,但是我們可以對孩子們所走的道路以及教會孩子“如何對遇到的人和事做出反應”施加一些影響。

當涉及到同伴欺凌時,父母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提供幫助

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孩子避免欺凌情況的機會,我們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就要提前培養好孩子的“情感和人際交往能力”,並支持他們建立好積極的同伴關係。如果發生欺凌行為,我們可以給予他們一定的保護,並與其監護人迅速採取行動,遏止欺凌行為的影響和惡化。(上文那些有欺凌行為的孩子家長,說的並不是假話,說明他們忽略了孩子社交/人際方面的教育,情商有待開發和培養。如果其父母沒有改變,孩子基本上是很難自我成長,註定無法自我改變,欺凌行為將持續。)

心理:孩子被欺凌了,什麼是最好的應對方法?父母怎麼正確干預?

一、那麼,父母如何減少孩子被欺負的風險呢?4種措施,越早做越好!

研究表明,家長各不相同的養育子女方式可能會影響孩子是否變得好鬥,是否被欺負或受害。一個好的家庭關係有助於建立孩子對以下方面的期望:

1-對人際關係的感覺;

2-對人際關係的幫助/互助、信任;

3-如何以建設性的方式處理人際關係中出現的問題。

措施1-營造“權威型”的育兒風格。

想要預防這類事件的可能,首先自身家庭環境要適合孩子足以信任父母,並且在孩子嚴重,父母是他們可依賴的權威。(在孩子心中,你們有一個相對高大的形象足以保護她!)家庭的溫暖,愛和親密是孩子打開心靈,遇到任何挫折和不順都能傾訴和求助的後盾。(許多在外面受欺負了也不敢回家告訴父母的孩子,父母首先需要反思,為何孩子寧願默默忍受也不願意和您分享?)

擁有權威的父母撫養長大的孩子(與其他方式相比)經研究是表現最好的 -他們心理健康狀況相對更好,人際交往能力更強,成就感也更高。相比之下,在苛刻的父母養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處境更糟,他們自身更有可能成為欺凌者或成為被欺凌的焦點,而且大多不敢回家如實相告。

心理:孩子被欺凌了,什麼是最好的應對方法?父母怎麼正確干預?

措施2-培養積極的家庭氛圍。

如果家庭生活讓孩子感到混亂和不穩定,父母隨時都可能情緒失控地發洩,何談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呢?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只有家裡的每個成員都感受到尊重並擁有足夠的個人邊界感,孩子知道有哪些事能做哪些不能做,而且收到足夠的認可,才算是一個相對良好的發展勢頭。如果從小未建立父母的權威感,營造積極的家庭氛圍,孩子長大至青春期後基本上就無法扭轉了。

心理:孩子被欺凌了,什麼是最好的應對方法?父母怎麼正確干預?

案例:《變形記》第七期胡政堯,北京交大附中的“風雲人物”,令老師無可奈何。火爆的脾氣也讓節目組吃盡苦頭,他是節目組第一個,在當天到農村就嚷嚷著要回北京的孩子,第二天便不願意上學,編導勸導他,他卻勃然大怒,歇斯底里的怒吼,甚至動手毆打導演。胡政堯為什麼會如此的性格,要歸功他有個“好爸爸”,胡爸爸認為兒子在18歲之前,所有要求都應該滿足。不讓兒子在物質方面輸給別人、給兒子撐起一片天空,保護著他。十幾歲的少年,零花錢要多少給多少,幾乎每天晚上要向爸爸要明天的“經費”。別看爸爸如此溺愛胡政堯,孩子兩天花光5000人民幣時,他也狠心教育了起來,卻沒想到換來的竟然是兒子撥打110報警。從此胡爸爸再不敢輕易動粗。太好奇這個孩子是怎麼養的,從上查到了上面的資料。

家庭中的每個人都需要一種力量感,但是這種需求是否在發展上有適當的方式?家庭成員是否通過合理的,適合年齡的談判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表達健康的訴求?(例如,為學齡前兒童提供有限的選擇範圍,但幫助他們善於思考其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並有效的解決問題,而不是像上文案例的胡政堯一樣,用一種粗暴的方式公然在課堂上挑戰老師和學校。)原生家庭也是帶有能量的,怎樣的家庭環境更適合孩子的發展,在調劑家長自身情緒的同時如何平衡對孩子的影響,如何剋制自己,學做合格父母,都是一門家庭教育心理必修課。

措施3-傳授相對科學的“情感和人際交往”能力,這方面,父母好好學習,孩子也能天天向上。

每個家庭都帶著原生家庭的能量和烙印,如果父母想要改變,首先需要自我提升和學習。

研究表明,在情感豐富的語言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父母談論情感以及如何在自己和他人中管理情感)具有更高的情商,可以更好地陪伴同伴,跟同伴處理好關係,即使遇到欺凌者,也能剋制自身情緒,隨時判斷局勢,找出最有利於自己的解決方案,順利解決人際衝突,轉危為安。

同時,如果在家庭中談論情感生活變得正常化,那麼孩子們更有可能提出當前遇到的困難,欺凌行為等等,向父母需求幫助和建議,這樣他們就不至於把一些心事爛在心裡,難以自我消化的話,向內自我攻擊甚至可能演變為自殺行為。這是所有父母不願意看到的。

心理:孩子被欺凌了,什麼是最好的應對方法?父母怎麼正確干預?

將“人際關係的學習”放在首位。父母在孩子年幼時,通過閱讀故事書或觀察日常互動時融入有關人際關係的對話和演練,是很有必要的。(陪伴孩子陪伴什麼?無非就是教會孩子做人處世的道理,這些學校不會面面俱到的針對性地教你的孩子,所以,儘早做家庭教育)。

例如,在戀愛關係衝突中,性格不同的人可能持有的各種感受和觀點,這是解決問題、尊重彼此感受、提出解決方案的重要起點。

鼓勵孩子有好的長久的玩伴,鼓勵與其建立穩定的友誼、形成不少於3-5人的同學同伴團體也很有必要,這樣,在遇到欺凌行為時,便於其互相之間的互助、傳遞信息。特別對於1-6年級的孩子來說,在學校內外有幾個不同的環境中長大的同伴,他們關係很好是有效的“保險”,例如家長可以組織孩子建立本小區同年齡段孩子的體育聯盟,校外俱樂部,鄰居或大家庭之間經常家庭聚會和聯絡。這樣幫助孩子擴大交際圈,有利於孩子隨時隨地獲得更多的幫助。

心理:孩子被欺凌了,什麼是最好的應對方法?父母怎麼正確干預?

當孩子遇到小困難時,幫孩子養成依靠自己獨特優勢的“有韌性有毅力的思考模式”。如果孩子在班級中很有趣,他們是否可以通過幽默感來解決問題?如果他們具有社交技巧,他們可以向朋友尋求支持嗎?如果他們害羞,安靜和內向,他們是否可以找到一種兼容的方式來通過閱讀,寫作,運動或動物陪伴自己,消解自己,通過一些更寬廣的視野來探索自己的感受?

有時,孩子們還需要藉助家長對他們的信心,以克服困難,知道自己在不確定、猶豫不決、內心衝突時會相信自己的能力。

措施4-積極與學校教輔人員和班級其他父母建立關係。

研究表明,如果學校與家庭之間建立牢固的夥伴關係,兒童將從中受益。對學校工作的老師友好和在班級中樂於助人不僅是一件體面的事;如果出現困難,它會建立溝通的途徑,以及彼此的信任。與您的孩子互動時,老師和班主任等等人員也會有更多的背景調查,對待孩子也將更全面和立體,不會粗暴的從學校出發,會考慮結合其成長環境,給與適當的教育。

認識孩子同學的父母也很有必要。即使是偶然相識,也可以促進溝通和相互支持。當孩子低年段時,這可能會更容易,但是當父母之間的相互瞭解足夠深,足以開展家庭聚會活動來進行協調孩子之間的關係時,孩子的人際關係也會受益。如果孩子之間發生了什麼衝突,這也預先建立了一些對話的渠道。

心理:孩子被欺凌了,什麼是最好的應對方法?父母怎麼正確干預?

二、若欺凌行為真的發生時,你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欺凌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儘管家長盡了最大努力,它仍然可能發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衝動和不計後果是常有的事。怎麼辦?

儘管沒有唯一的途徑可以遏制所有欺凌情況,但耶魯兒童研究中心和耶魯情緒智力中心的教授、心理學家們提供了一些指導原則,不可否認,他們在研究兒童心理的專業度上,我們值得“取其精華”。

1-遇到孩子被欺凌,首先要處理家長自己的感覺、情緒。

諸如今年4月份,江西一起家長因女兒被欺凌,衝動殺害欺凌的男孩的案例,已經不止一例,網絡中也是分派立場,有支持以暴制暴的,有支持善待生命的。甚至我們的孩子,我們也經常忘記首先處理自己的情緒,聽到孩子被欺負了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憤怒。

保持鎮定,並向孩子保證,會給予孩子以保護和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孩子總是一個受欺凌的目標或是學校霸凌事件的目擊者,請向他們保證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欺凌者和其家庭教育的錯。並告知自己,找出多種解決方案(而不是一種)以保證能長久的維護孩子的安全。

心理:孩子被欺凌了,什麼是最好的應對方法?父母怎麼正確干預?

2-巧妙地從孩子那裡引出事件的原委,全面的瞭解事情發生經過。

收集信息,並寫下細節和事實。有時,孩子們不想透露參與其中的其他人的名字,因為他們擔心成年人會無意中加劇其欺凌行為,因此請父母也要謹慎行事。評估嚴重程度。

父母可以在沒有自己直接參與的情況下支持孩子預先採取行動嗎?比如粗暴的教孩子無論如何也要“打回去”?具體情況是要具體分析的,孩子面對的環境或許很複雜呢?或許是群毆現象呢?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孩子需要根據情況而定。否則,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可能太多壓力了,他根本無法對父母描述出事情的真相和原委,父母需要與學校老師一起在幕後調查和了解。

3-如果涉及網絡欺凌

請收集數據並拍攝所有違規的截圖,然後幫助您的孩子阻止欺凌者。向媒體平臺報告網絡欺凌行為,並找到可靠合法途徑查證對方的身份信息。

心理:孩子被欺凌了,什麼是最好的應對方法?父母怎麼正確干預?

4-考慮找到更多幫助,聯合其他參與圍觀欺凌行為的孩子的父母

儘管這可能會引起爭議,並且每個孩子描述的情況和角度都有所不同。

第二條規則是,充分表達自己並不能保證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和輿論效果,因此,有時僅僅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就足夠了,實際的改變可能必須來自不同的努力方向。如果學校裡有霸凌行為,那麼您的孩子可能不是唯一受到影響的孩子。聯合其他受其影響的孩子父母,一起聯名呼籲學校,您可能會找到更大的支持。

5-在學校裡,首先要聯繫其班主任、政務主任、德育主任等等相關人

主動練習,邀約其立即採取行動,幫助學校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即使學校不夠重視,也起到了一定的知情作用,在後續阻止霸凌行動中,得到更大的輿情支持和事實證據。

6-與學校工作人員交談時要調節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情商是調節情緒以實現目標的能力,家長的目標永遠是為了確保孩子的情緒和身體安全。所以,儘量剋制自己的衝動情緒和不文明口語,通過“不帶情緒的表達”以求得最佳的溝通效果。

激勵學校在法律責任和對學生的關注之間取得平衡。如果可能的話,採取家校協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將更能實現雙贏。

心理:孩子被欺凌了,什麼是最好的應對方法?父母怎麼正確干預?

如果學校不採取措施,請適當調高音量,適當表達立場。提醒他們法律賦予學生在安全環境中學習的合法權利,並針對未成年人的欺凌行為提供特殊保護。如果涉及人身威脅,執法部門可能會非正式地或正式地介入。並不需要威脅,而是若學校不作為,您將在有效期內尋求法律援助。(當然,這是最終的理性溝通辦法)

7-知道何時拔除禍源,遠離禍害。

如果欺凌行為嚴重或正在持續進行,並且學校沒有任何反應,則最好將孩子從不安全的環境中解脫開來,尋求更換班級和學校等等措施。

記住要花一些有效時間陪伴被欺負或目睹欺凌過程的孩子,他們內心的恐懼、無助、傷害需要得到修復,才是父母最需要為之關注的。用愛,感情和支持來包圍他們,並專注於他們的情感修復、心理康復。您的處理方式,以及您迅速而富有建設性的干預行動,將使他們受益匪淺,併為如何面對問題提供終身受益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