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势难舒,反求诸己

  ◎《南方》杂志评论员/殷立飞

  2月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呈现新的特点:国内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疫情影响之下,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之下,我们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一要突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点,二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当前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可谓“外势难舒”。国际疫情短时间内无法舒缓,美英一些政客企图“甩锅”中国,制造“政治病毒”,单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潮则有抬头之势。全球经济系统性风险有加重可能,全球贸易供应链受到较大影响,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外资利用等,因“外势”波及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要做好长期应对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广东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开放窗口之一,企稳外向型经济也是广东应对境外疫情的另一个战场。据统计,广东2019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14万亿元人民币,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超1500亿元。外贸和外资企业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外贸外资稳,广东经济方能稳。因此,应对国际疫情,要做到“严”,对外贸外资要保持信心,力争中长期目标上做到“稳”。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逆全球化”早现端倪,只不过在疫情的区域阻断之下,更显抬头之势。全球化虽是大势所趋,但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增长分化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出于“自保”衍生出的逆全球化思潮,犹如一股“泥石流”,难免掀起波澜。我们在谴责这种为自保而放弃全球化的行径之外,也要直面目前疫情影响和逆全球化动向,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做好长期应对的思想和工作准备。与其坐等外势舒缓,不如因势而谋,反求诸己。

  因势而动,要寻求“向上”变革。恩格斯说:“历史上每一次灾难无不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疫情同样也给产业调整带来了重要的“窗口期”。在这个“窗口期”,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升级和外向型经济的转型发展。一些对外依赖度高、附加值低的传统经济形态,会在全球经济的“停摆”中自我调整,也会为一些新兴行业带来契机,如在线医药、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电子商务等也应运而生。如广交会在网上举办、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等新现象、新业态,也说明疫情之下的创新,不仅是一种两难之选,也可能会成为转型升级后的两全之策。

  因势而动,要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好长时间的准备,必须要有底线思维。在当前疫情之下,民生稳、民心稳,预期才能稳。日前,郑永年教授指出,财政支出可以考虑在农田水利、医疗卫生等“内需”和“刚需”上入手。满足人民的底线需要,才能稳定住群众的预期。在民生这个底线上发力,也才能真正拉动内需。同时也才能为长期应对打好最坚实的基础,也才能在常态化条件下为疫情防控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做好应有的思想和工作上的准备。

  因势而动,要激发“内生”动力。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在一些技术领域依赖全球供应链,虽可降低成本,但随着当前疫情风险的增加,我们需适应全球供应链的新变化,提高内生动力。要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尤其是数字技术和基础设施投入,鼓励企业科研攻关,降低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进口依赖度,财政、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其他社会资金、金融机构等政策工具,可加大对上述业务及相关企业的奖励支持。只有练好自己的内功,完善好自己的产业链,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含量,才能适应并最终战胜突如其来的“逆全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