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說他們的蝗災已經結束了,可信嗎?到底要不要囤糧?

正文共:3868 字 11 圖

預計閱讀時間: 10 分鐘





當全中國的人蹲在家裡,焦灼地等待新冠肺炎疫情的烏雲散去時,東非及西南亞印巴各國也正面臨著數十年一遇的蝗災的嚴峻挑戰。目前,非洲、中東和南亞次大陸多國都已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許多國人也開始擔心:蝗蟲都到印巴了,會不會遷飛至我國?也有人說:印度官方已經說了,蝗災在印度已經基本結束,不可能再到我國了。又有人說:印度阿三就愛說大話,你怎麼知道他們說的就是事實?


那麼,這次蝗災究竟有多嚴重?是如何發生的?對我國會有什麼影響呢?


故事還要從一隻沙漠蝗說起...


什麼是沙漠蝗?

顧名思義,沙漠蝗是一種蝗蟲科中一種棲息於沙漠的短角蝗蟲,它可能是蝗蟲類中最有害的一種,因為這種蝗蟲的蝗蟲群可迅速飛到很遠之外的地方,所到之處,寸草不生。這種蝗蟲引起的災難已經威脅了非洲、中東和亞洲農業幾個世紀,全世界有至少十分之一人口的生計要受到這種飢食昆蟲的影響。


印度說他們的蝗災已經結束了,可信嗎?到底要不要囤糧?

圖1:沙漠蝗交配


這種蝗蟲的繁殖能力很強。當一隻成熟的雄性跳到一隻成熟的雌性的背部並用雙腿抓住她的身體時,交配就開始了。交配過程會持續幾個小時,一次授精足以使大量的卵受精。之後雌性需要尋找合適的軟土來產卵,她會用腹部探查土壤挖洞,其中可容納多達一百顆卵的卵莢。


沙漠蝗蟲能存活3個月,其卵在兩週後孵化,幼蝗在6周後羽化成蟲,成蟲至少需要一個月才能成熟並準備產卵。


這種蝗蟲吃什麼?吃得多不多呢?


據估計,“沙蝗”每天的食量相當於其自身的體重,也就是2g。作為草食性昆蟲,它們吃莖、枝、葉、花、果實、種子還有樹皮,包括

花生、玉米、高粱、大麥、大米、牧草、甘蔗、棉、果樹、大棗、蔬菜雜草等在內的各種植物都能成為它們的盤中餐,因此,果園或者農田要是遇到沙蝗的大規模侵襲,絕對是一場浩劫。蝗災與水災、旱災並稱三大自然災害,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此次東非蝗災是怎麼發生的?


印度說他們的蝗災已經結束了,可信嗎?到底要不要囤糧?

圖2:氣旋風暴引起沙漠蝗蟲數量暴增


這場罕見的蝗災的發生要從2018年的兩場氣旋風暴講起。2018年5月,氣旋風暴梅庫努(Mekunu)襲擊了阿拉伯半島南部的無人沙漠地帶,降雨讓沙漠中出現了季節性湖泊。由於該沙漠地帶原來就是沙漠蝗的棲息地,湖泊的出現助力了蝗蟲的第一次快速繁殖。之後五個月,另一場氣旋風暴魯班(Luban)襲擊了沙漠附近的也門和阿曼交界處,蝗蟲們迎來了第二波繁殖高潮。因此,兩場氣旋風暴幫助當地的沙漠蝗在短短九個月內繁殖了三代,讓阿拉伯沙漠的蝗蟲數量增長了8000倍!


大暴發後,當地的沙漠蝗為了食物開始了跨大洲的遷飛之旅。


印度說他們的蝗災已經結束了,可信嗎?到底要不要囤糧?

圖3:蝗災分佈圖


2019年春,第一批蝗群進入也門、沙特和伊朗。伊朗的蝗群又繼續在6月進入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和印度雨季的延長再度為蝗群的繁殖提供了條件。


夏季,蝗群跨越紅海和亞丁灣進入東非;12月,蝗群開始入侵肯尼亞;之後,厄立特里亞、吉布提、烏干達和坦桑尼亞也都遭到蝗蟲的騷擾。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都遭遇了這樣大的蝗災呢?


氣候變化是一個主要的原因:受印度洋偶極子(類似於厄爾尼諾)影響,非洲東北部去年年末遭遇了有記錄以來最大的降雨,阿拉伯半島南部及附近地區則在2018-2019年兩年中多次出現氣旋風暴,這種潮溼的、炎熱的氣候給沙漠蝗的爆發性增長提供了絕好的條件。另一個問題同

非洲各國的政治狀況相關:連年的內戰使也門缺乏足夠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用於建構防蝗系統和提高相應能力,使得該地區蝗群得以肆無忌憚地發展壯大並向他國遷飛;索馬里因恐怖組織青年黨的存在也出現和也門同樣的問題。


是否有可能入侵我國?

沙漠蝗肆虐東非和西南亞,多國紛紛宣佈進入緊急狀態。身處疫情,我們中的一些人較敏感的,擔心蝗群入侵我國,也悄悄開始囤積糧食了。那麼,是否有必要擔憂國內爆發大規模蝗災呢?我認為,東非及印巴等國面臨的災情出現在我國的可能性不高,而且很低


40℃是沙漠蝗蝗蝻和成蟲遷移的條件,相對溼度需達到60%-70%。再看喜馬拉雅山脈的氣象特徵:其氣候常年寒冷,溫暖地區不過11℃,最寒冷地區可達零下30℃,沙漠蝗是難以適應如此的環境的;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達7000米以上,而蝗蟲最高飛行高度只有幾百米,要翻越這樣高的障礙可能性幾乎為零;且該地區植被稀疏,蝗群遷飛途中也難以獲取食物。


有沒有可能繞道進來呢?


從地理上看,蝗群可以自巴基斯坦北上經諸國到哈薩克斯坦再進入我新疆,或是自印度隨季風東飛緬甸老撾威脅我雲南廣西。


印度說他們的蝗災已經結束了,可信嗎?到底要不要囤糧?

圖4:巴基斯坦及附近地形


對前者,在巴基斯坦和中國之間,帕米爾高原、崑崙山等構築成的一堵高牆,天氣寒冷、惡風凜冽,足以消除蝗蟲從我新疆進入的可能。


對後者,從《印度時報》的報道來看,“印度蝗災已基本結束”,“目前僅西部拉賈拉斯坦邦部分地區仍有少數蝗蟲聚集”,“該邦災情完全可控”。假使我們相信印度官方報道的真實性,則說明蝗災只發生在印度西北部部分地區,並無東遷,自然也就不必擔心它們會對我們西南省份造成威脅。但考慮到印度政府預警今年6月可能出現更為嚴重的蝗災,我們仍有必要對蝗群東遷入境的可能性作一分析。


印度說他們的蝗災已經結束了,可信嗎?到底要不要囤糧?

圖5:中南半島及若開山脈


假設“沙蝗”們真的能夠橫貫印度,但要進入緬甸中部,還會面臨若開山脈的阻隔,該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正好阻擋了蝗群的行進路線;緬甸屬熱帶季風氣候,高溼和山地環境對蝗蟲卵的發育是不利條件,且熱帶雨林中的植物也不是蝗蟲愛吃的食物,這會讓它們自動地止步於這片潮溼的林地前,因此,沙漠蝗從南部進入我國的可能性也非常低了。


印度說他們的蝗災已經結束了,可信嗎?到底要不要囤糧?

圖6:沙漠蝗歷史爆發區域


可見,沙漠蝗往往還沒到非洲中部或印度中部就停下了,為什麼呢?因為再往前氣候就變得太潮溼,不利於蝗蟲的生存繁殖了。


所以,從歷史經驗來看,此次沙漠蝗也極可能停留在上述區域內,不會進入中國。


蝗災對各國產生了哪些影響?

2月1日,在遭遇了27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災後,巴基斯坦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16日,東南部信德省和西南部路支省初步統計顯示,蝗災已造成包括小麥、大麥、蔬菜、棉花、園藝作物在內的8萬公頃農作物被毀。嚴重的蝗災甚至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老對頭”國家在最近數月罕見地接連舉行了五次會談,共商治蝗方案。


在印度,雖然其26年來遇到的最嚴重蝗災已得到控制,但最糟的時刻還沒到來,印度將於6月迎來更嚴重的蝗災襲擊。有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糧食減產30%-50%


印度說他們的蝗災已經結束了,可信嗎?到底要不要囤糧?

圖7:一名埃塞俄比亞女孩試圖驅逐農場裡的沙漠蝗


在東非和中東,也門、索馬里、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厄立特里亞、吉布提、烏干達、坦桑尼亞、阿曼、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均受到蝗災影響。肯尼亞遭到7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索馬里已經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目前在肯尼亞、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和吉布提已經有超過1300萬人處於嚴重糧食不安全的狀態,還有2000萬人正處在嚴重糧食不安全邊緣。


由於蝗群不太可能來到中國,因此這次蝗災對我國的影響主要應是間接的,也就是可能影響國內糧價,而不是直接影響糧食產量。供求關係加劇,供給的小於需求的,則國際上糧食價格就要上升,不過考慮到國內糧食價格是高於國際價格的,因而國內糧價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印度說他們的蝗災已經結束了,可信嗎?到底要不要囤糧?

圖8:2000-2016年中國糧食自給率走勢


印度說他們的蝗災已經結束了,可信嗎?到底要不要囤糧?

圖9:2000-2016年中國穀物自給率走勢


中國糧食自給率可達到90%以上,其中小麥、玉米、水稻等穀物的自給率達到98%以上;最主要進口的是大豆,大豆主要從美國進口,而美國沒有受災,考慮到其它糧食的減產,

大豆價格可能小幅度上漲


比起其它國家遇災影響我國糧價,或許我們更應該警惕自己出現缺糧的問題。罕見的非洲蝗災、澳洲山火、菲律賓火山爆發、西班牙暴雪等向我們展示了氣候變化的威力,全球變暖甚至使南極部分地區溫度突破了20℃。由於人類活動,全球面臨著更大的洪水風險、乾旱和定期熱浪等問題,包括這次讓我們痛定思痛的人類濫食野味導致的傳染病大爆發。


2020年剛過去一個半月,地球已經給了人類好幾記下馬威,我們必須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異端氣象災害做好準備。


--------------------------

圖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