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旁的大石桥和泼雪泉


军营旁的大石桥和泼雪泉


军营旁的大石桥和泼雪泉


军营旁的大石桥和泼雪泉


军营旁的大石桥和泼雪泉


军营旁的大石桥和泼雪泉


军营旁的大石桥和泼雪泉


军营旁的大石桥和泼雪泉


军营旁的大石桥和泼雪泉


军营旁的大石桥和泼雪泉

1986年11月,我作为全鞍钢首批新兵代表与150名鞍钢战友,带薪入伍至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23军67师200团,驻地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现在宁安已经变成县级市了。

到部队后又成为全师新兵代表,与200团出的一个英雄刘英俊的同年特批入伍侄女,全师作报告演讲,一时风头无两,也算曾经有过小小的辉煌。

非常难忘的是:军营旁有一座黑龙江唯一的清代石拱桥,名日大石桥,与辽宁营口大石桥市同名。桥下就是一眼泉水名称泼雪泉。宁安古称宁古塔,是清代流放大臣和文人发配之地。为此宁安这块苦寒之地,意外的迎来了许多落难的显贵官员和文人雅士,同时也把中原及江南文化像一条溪流,也滋润了这片黑土地,俗称“流人文化”,为此宁安也成为黑龙江乃至东北数得着的文化之乡。

这座带有中原印痕的石拱桥,即是当年被流放至此人员的杰作,当时是黑龙江连接吉林的必经通道,虽历经300多年依然坚固坚韧,现在已做为省级文物保护起来。已记不得有多少次,在桥上与战友们漫步、谈笑和小憩,这里留下了多少年青人对未来的向往、梦想和憧憬啊。。

桥下有一眼泉名泼雪泉,因泉眼巨大,即使冬季三尺厚雪也压盖不住,依然穿透冰层泼雪而出,故得此名。后当地政府将此泉改造成一座水厂,供应周边企业和村民,我们部队喝的水就是泼雪泉水。此泉水极寒,我记得最热的大夏天接盆水洗脸,手刚放水盆里都冰冷刺骨,得先在阳光下晒一会才能洗漱,这一特点我印象非常深。另外用此泉水熬的大米粥和泡的茶非常好喝,大夏天熬的粥泡的茶不用冰柜放到次日也不会变质变坏。。

如今,当地政府早已将泉水开发成多种系列产品了。我有时回到牡丹江和宁安转转,返程时经常带些泼雪泉白酒和泼雪泉矿泉水回去,一种亲切,一种情感,一种怀念吧。。

三年半军旅生活难忘啊!偶然找出上述老照片,激起了我一个个难忘的回忆。。

前年,我带着儿子又回了趟宁安军营,虽然老部队撤消合并,已物是人非,但大石桥和泼雪泉两个故交仍在,令我很感欣慰,又像见到了两个久违了的老朋友。。

儿子也在我当年桥上经常坐的位置坐了坐,感受一下老爸当年的意境。当我也坐下时,突然瞬间好像又回到了30多年前,远眺群山远方,思绪时空转换:这一刻穿越了。。

青春的身影、奋斗的足迹和成长的起点,对一个人是一生难忘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行稳致远。。

(千山灵鹤于千朵莲花山文化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