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欧洲历史新的篇章,中世纪欧洲的教皇统治为何会走向衰弱?

引言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500年的已千年间,是西欧的中世纪时期,在经历了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之后,日耳曼、罗马和基督教三种因素互相融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欧的中世纪封建制度,其中基督教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教皇和教会是整个西欧中世纪的精神支柱。

而作为精神支柱的教皇和教会,却免不了要与世俗权力磨合,教会争取到了超脱于世俗之外又凌驾于世俗之上的权利,但教皇的选举也要通过皇帝的批准,两股势力互相压制,却也沆瀣一气,教皇对权利的贪欲和野心也为日后的瓦解埋下了伏笔。

一、从十一世纪中期就有许多教会知识分子鼓吹教权高于皇权的学说,以维持自身权益,在教会改革之后,教皇不止是教会的绝对领袖,为教皇权利的衰退埋下了伏笔

中世纪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皇帝掌管人民的肉体,教皇控制人民的精神和思想。”

虽然看起来是各司其职,但在位者对权利的渴望是永无止境的,他们总想插手对方的管理,由于人民教皇和皇帝都要听,所以教会和皇帝之间免不了有摩擦,严重的时候甚至会爆发战争。

自11世纪中期开始,教、俗之争日益浮现和不断激化,1077年的卡诺莎事件就是典例。这一时期,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提出“新神权主义”的政治学说。此外还有12世纪神学家提出的“双剑论”、1198年英诺森三世提出著名的“日、月”说。

揭开欧洲历史新的篇章,中世纪欧洲的教皇统治为何会走向衰弱?

这些都是鼓吹教权高于皇权的学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知识分子大部分都来自于教会,教会利用这一优势,宣扬神学,推行愚民政策,以维护本身的权威和封建制度。

教会还积极参与土地买卖、控制经济,民众需要向教会缴纳一定数量的财产,教会通过这些手段,扩充自己的物资,累积自己的财富。

总之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看,教会处于有利地位,国王长期处于劣势。不仅如此,教皇还会取消人们对皇帝的效忠宣誓,鼓励他们去反抗自己的主人,这是从思想上削弱皇帝的统治。这种情况直到以后王权加强才有所改变。

本来在公元11 世纪中期,教会内部掀起了一场激烈的改革运动。因为之前的教皇选举要通过皇帝的同意,这使得皇帝会有偏私,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人或是亲友。

这个时候国王和教皇互相勾结,剥削人民,而人民长期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麻木地听从两位领导人的决定。

但在公元1059年,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教皇尼古拉斯二世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罗马附近地区的主教及执事都要加入所谓的红衣主教团。这样一来,选举未来教皇的特权就落在了这群地位显赫的教会人物手里,国王的意见不再重要,也没法给自己行方便了。

揭开欧洲历史新的篇章,中世纪欧洲的教皇统治为何会走向衰弱?

公元1073年,由红衣主教团选出的格里高利七世认为,教皇不止是教会的绝对领袖,还应该有掌管世俗事务的权力,他颁布了新的法令并传达给所有国王,要求他们按照法令的要求照做。格里高利七世此举是希望自己能够拥有随意废黜国王的权利,也表现出他对权利的贪念。

在收到法令的这些国王里,亨利四世并不打算服从法令,他召集了一帮德意志主教,指控格里高利所犯下的罪行,并最终通过沃尔姆斯大会把他废黜了。

虽然格里高利七世的法令没有得到实现,但也足以让我们看出教皇对于权力的追求和野心,而亨利四世废黜教皇成功的先例,也为国王要回应有的权利增添了信心,这为日后教皇权利的衰退埋下了伏笔。

二、十二世纪修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教会财产权逐渐消失,文艺复兴运动使得精神思想的空前解放,促进封建专制国家政权的形成

十二世纪开始,农民开始解放天性,农业的兴起带动了工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很多小城市的兴起奠定了资产阶级发展的基础,这个时候诞生的西欧中世纪城市有其特定的含义,即:

“靠工商业维持生存,享有特别的法律、行政和司法,一个享有特权的集体法人,一般都有一种政治自治、地方自治的倾向。”

这便是后来的君主专制的雏形。市民的发展让经济快增长,也为日后地理大发现的贸易往来奠定了基础,最重要的是,一种新兴阶级开始出现了。

揭开欧洲历史新的篇章,中世纪欧洲的教皇统治为何会走向衰弱?

百年战争之后,法国国王开始发行统一的货币,有了财政支配权便有了“国王”的实际含义,他与教皇签订了波伦亚宗教协议,宣布“教会自主”,而高级神职人员直接由国王任命,这直接洗刷了教会的成员结构,这样一来

教会的地位就开始动摇了。

在法国爆发宗教战争后,亨利四世于1598年颁布宗教宽容的南特诏令,承认了对新教的信仰自由,这是西欧第一个对异教宽容的案例。

百年战争之后,英国也爆发了“玫瑰战争”,旧封建贵族自相残杀消耗殆尽,这给英国统一和都铎王朝的建立奠定了条件,都铎王朝建立后,新型市民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成为都铎王朝的巨大社会基础,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工商业得到飞速发展。

这个时候,人民交给教会的财产也由国王收走进行统一分配,由于思想和经济上的发展,教会的地位大大降低,成为了国家机构的一部分。不仅如此,国王还开始没收教会原先拥有的财产和土地,分给朝臣商人还有贵族,这个时候的英国教会已经没有了自己的财产权。

14世纪到16世纪,爆发了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在中世纪“黑暗时代”时,古希腊罗马繁荣的精神文明遭到毁灭,直到14世纪才获得新生,所以称之为文艺复兴。

揭开欧洲历史新的篇章,中世纪欧洲的教皇统治为何会走向衰弱?

实际上,在基督教统治的时候,文艺也并没有消失殆尽,而是偷偷地打着“个人奋斗”“个性解放”的旗号来表达对人性的赞颂。

人文主义者抓住教会势力渐渐衰弱的时机,对教会所传授的思想进行抨击,反对教会的精神独裁和专制统治,要求人们以人为中心,更关注人本身脚踏实地的幸福。

文艺复兴的运动也推动了资产阶级新思想的形成,也把人民从旧思想里解放了出来,这也为日后农民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开始关心生活,宗教改革运动巩固了国王的地位,后欧洲各个国家爆发农民起义,教皇特权不复存在,揭开欧洲历史新的篇章

中世纪末叶,自然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了空前的进展。哥白尼的日心说确立了新的天体理论,而布鲁诺为了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教会残忍地作为“异端”烧死了。

揭开欧洲历史新的篇章,中世纪欧洲的教皇统治为何会走向衰弱?

环球航行的成功带动了经济贸易的发展,医学方面血液循环规律的发现等,这些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从根本上瓦解了教会的存在,人们逐渐开始关心起日常的生活,关心起实实在在的幸福来。

人们开始打造武器,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这一切的一切都给教会的存在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从此教会的地位一落千丈,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少。

就在基督教会产生困境的时候,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的带头人是威克里夫,他代表市民对抗罗马教会,他从国王权利来自于上帝而不是教皇这点入手,收走了教皇征税的权利,巩固了国王的地位,他谴责揭露了教会的各种行径,批判教会的行为。

另一位代表胡司拥护威克里夫的观点,维护民族利益,但不幸的是,罗马教廷拿他开刀,把他作为异端处理活活烧死了。胡司的死点燃了民众的愤怒,捷克农民发起战争,德皇与罗马教皇组织了五次十字军征讨 , 但都被打败,基督教势力受到严重威胁和震动。

但好在胡司没有白死,他的思想远传各国,欧洲的各个国家纷纷爆发农民起义,在战火之后,德国一个新的教派“路德派”产生了,在路德思想影响下,瑞士的加尔文教,英国的安立甘教等都纷纷诞生,揭开了欧洲教历史新的篇章。

揭开欧洲历史新的篇章,中世纪欧洲的教皇统治为何会走向衰弱?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 是一次理想付诸实践的伟大行动。十六世纪尼德兰革命后,荷兰共和国成立 , 宜告人类历史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 教皇的特权在那里将不复存在,教会再也不能影响陆地上的人民了。

结语

其实教皇的权力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人民和国王赋予他的,即使在与国王争夺权力的时候,也不能做到夺取所有的世俗权力,只能通过掠取财产的方式壮大自己的势力,扩充自己的物资,这一切都是在国王的统治下进行的。

但最终教皇对于权力的欲望和金钱的渴望还是让他们露出了马脚,并不是所有的国王都会忍气吞声地服从教皇的无理要求。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还有科学技术的突破,教皇权利的衰弱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问题。思想的解放尤为重要,这也是教皇不再有特权的重要原因。

参考历史文献:

《圣经》

《西方哲学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