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創新多夢魘

當代自然科學,發展似乎到頭了?沒再出牛頓、愛因斯坦,有深刻歷史背景。許多人為假設,遭遇現實瓶頸,修補捉襟見肘,宛如走進死衚衕,趨勢越來越明顯。

科學創新多夢魘

首先新發現停擺,不再有理論顛覆。過去諾貝爾大獎,像發現質子、中子、矩陣力學、光電效應、胰島素震撼性成果,而今卻小打小鬧,量子力學近荒誕。

其次自相矛盾,突破假設的極限?研發失去方向,像大型對撞機爭論,楊振寧也參與爭論?半個多世紀耗巨資,再搞模型無意義,反倒越來越失望。

科學創新多夢魘

再次科技創新,試圖推動經濟,效果差強人意。技術創新的源頭,來自科學理論,由於缺乏新指引,出不了新引領,已陷入停擺絕境。

硅谷窮途末路,逐漸淪為負資產,變戲法曲終人散。無論5G、VR、AI、物聯網,如火如荼發展,但所依賴微電子學,靠的是應用延伸,而非新原理帶動。失去新理論引領,一切不過瞎折騰。

科學創新多夢魘

美國在失去理智,越來越依靠戰爭,從核恐慌沸騰,到疫情遭到反噬。製造愚樂的假象,足以引起思索。當代缺奇思妙想,還是人類的未來,該怎樣探索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