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不要因為沒有草原,就忘了你是馬。——朴樹

《樂隊的夏天》落幕,搖滾迷們過了一個熱鬧狂歡的夏天。

更熱鬧的是,朴樹中途離場的那句話:“到點了,我得回去睡覺了。”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第二天滿屏都是朴樹。贊者有之,彈者有之。

有人誇他:“鮮衣怒馬,歸來仍是少年。”

有人批他:“一大把年紀了,還這麼任性。”

朴樹,不缺粉絲,不缺流量,不缺話題。用三表的話說,“渾身都是寶”。

缺啥補啥。朴樹有的,恰好是眾生所缺。

說走就走,說睡就睡,眾生做不到。不羈,自由,勇氣,我們更想要。

於是,10萬+爽文告訴你,朴樹是真性情、活明白了。

其實,朴樹回不回去睡覺,跟“活沒活明白”沒有什麼關係。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他早已物化成某種符號,成為群體無意識的精神寄託。

朴樹有AB兩面,A面是你看到的風輕雲淡,B面是你看不到的死磕折騰。

朴樹是劑良藥,治癒了別人,卻折磨了自己。

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矛盾的人,讓粉絲們尖叫。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有人諷刺為朴樹回家睡覺點讚的人,都是小布爾喬亞的無病呻吟。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朴樹,就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哪吒一樣。

你越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就越能找到他身上類似的特質。

你渴望自由,朴樹的自由令你嚮往。

你想要任性,朴樹的才氣讓你傾倒。

但他的死磕,大多數人不想要。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為了一個音符,朴樹把自己折磨得死去活來、奄奄一息,直到抑鬱。

眼裡有音樂,心中有熱愛。正是死磕,讓朴樹閃閃發亮。

吃了就睡,沒心沒肺,哪能成得了朴樹?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任正非說,“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抑鬱症”。

追求極致的人生,到最後只能是死磕自己。

所以崔永元抑鬱了,張國榮抑鬱了,畢加索抑鬱了,海明威也抑鬱了,連憨豆先生也抑鬱了。

地產商很喜歡一句聽起來很高級的廣告語:少數人擁有,多數人仰望。

極致跟奢墅一樣,只屬於死磕的少數人。

1、迷失

2017年初春的一個深夜,朴樹輾轉難眠。

一篇幾百字小短文,深深地刺痛了他的神經。

文中有句“畢竟趣味和能力就那樣了”,暗喻朴樹江郎才盡。

他一宿未睡,向一面之緣的記者吐露心聲:“才盡沒盡我不知道,至少我還願意不計代價做這件事。

相比名聲,金錢,朴樹更在意他的才華。

2008年,臺灣歌手陳昇這樣評價朴樹:“他只有縹緲的、流水的少年情懷。他可能因為生活歷練的原因,解讀不出深刻的情感,但是他有天賦去製造一種脈動。”

朴樹和左小祖咒是陳昇最欣賞的內地歌手。有天賦,有感覺,但如果不努力,就會江郎才盡。

那個時候,朴樹剛參加完湖南衛視的《名聲大震》。這檔男女明星合作的表演節目,讓沉寂了多年的朴樹火遍中國。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節目中,朴樹把自己打扮成加勒比海盜,穿著誇張的羽毛、帶著浮誇的墨鏡載歌載舞,還在臺上和老婆吳曉敏上演了一出愛的親親。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唱著別人的歌曲,表演別人的風格。他不快樂,欣賞他的人也搖頭。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參加《名聲大震》後,有了錢的朴樹開始放飛自我。

他在東三環租了間房子,清心寡慾做起了居士。

他閉門謝客,把自己關在屋子裡。除了買菸、遛狗,基本不下樓。他還賴床,可以一天都不下床的那種。

修行是他生活的全部,他不再做音樂。經紀人沒辦法,改行賣二手車去了。

他想,只要再做一張唱片賺點錢,貓起來修行算了。

改行做投行的發小、麥田守望者主唱劉恩一聲嘆息,“怎麼年紀輕輕地就頹了?”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有點錢,很自在,也很平靜,但熱情沒有了。對生活,對音樂,對人生,已沒有了慾望。

明天在哪裡,麵包在哪裡,他不知道,但心中那個睥睨一切的狂熱少年已奄奄一息。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有人說他得過且過,有人說他活成仙兒,哪個才是真正的朴樹?

2009年,是朴樹36歲的本命年。房子是租的,錢也快花光了。朴樹感到慌張。

錢不好掙了。一首歌一套房的時代徹底遠去了。再搞一張唱片就修行的想法,越來越難實現了。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最困難的時候,老婆吳曉敏霸氣地回應那些幸災樂禍的人,“他一輩子不工作,我也養得起他。”

未來在哪,他必須給自己一個答案。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朴樹錄製《奇遇人生》

在《奇遇人生》節目中,朴樹講了一個老鷹的寓言故事。

大多數的老鷹可以活到40歲,但極少數的老鷹會在40歲撞斷自己的喙。雖然極其痛苦,但過了這關,就能再活40年。

老鷹斷喙,鳳凰涅槃。朴樹將自己比喻成撞喙的老鷹。

36歲的他,從0歲開始生長,等待時間,把自己找回來。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他想做一張新專輯,但少年時的激情找不回來了。更要命的是,“感覺”也不來了。

藝術家是一群神奇的物種,最講究感覺。感覺不好,憋幾年也憋不出一首新歌;感覺好的時候,一天弄出幾首驚為天人的歌。

感覺,就像朴樹所說,是“連接宇宙的信號”。這個信號不太穩定,有時候連接得上,有時候連接不上。著急沒有用,要靠機緣。

聽起來有點像玄學,但不是完全沒道理。

把它理解為一種磁場,可能更貼切。當你的能量越來越強大,很多好事就會接踵而至。貴人來了,靈感來了,激情也來了。

一個唱片公司總經理這樣評價,朴樹有天賦,這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短板。

激情來了,天賦讓他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激情走了,天賦躲了起來、暗淡無光。

與其說他逃避音樂帶來的折磨,不如說他害怕江郎才盡。

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我放棄,把自己囚禁在殼裡,連接宇宙的信號沒了。

2009年到2011年,整整三年,朴樹沒有演出過一次。

這三年,朴樹與自己的鬥爭,想來艱苦卓絕。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年輕時的朴樹,足夠激情,也足夠狂野。

從他的歌中,能聽到撲面而來的熱情洋溢。

2009年,他推出單曲《世界盡頭》,聽到的都是絕望。“哪有驚心動魄,哪有世界盡頭”。

痛苦如影隨形,寫出來的歌也是灰色的。

這種感覺很不朴樹。就像換了一個人。

信號沒來,朴樹還未重生。

2、重生

2012年前後,原創音樂被互聯網衝擊得體無完膚。一幫老人七零八落。

拍《大武生》慘敗的高曉松做脫口秀了,宋柯幹餐飲去了,麥田守望者劉恩轉行做投行了,老狼也沒聲了。

唯有朴樹還在堅持,還在音樂的世界裡活著。

對歌手而言,真正的活著,是充分的表達。鮮衣怒馬歸來,已是滄桑中年。朴樹有話要說,卻早已失語。

20多年前他在《活著》裡唱著:這麼看著,這麼幹著,這麼湊合。苟且的活著,快樂的活著。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活著 朴樹 - 我去2000年

當時聽來感覺頹廢,但現在再聽一遍,卻是輕狂。歌似沉鐵,心卻熾熱。

人到中年,他聽自己的老歌《New boy》,各種擰巴。打扮漂亮,18歲是天堂,我們的生活甜得像糖。這哪跟哪啊!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盤尼西林 - 樂隊的夏天 第5期

盤尼西林在《樂隊的夏天》翻唱這首歌,把張亞東唱哭了。朴樹來了,卻說當時張亞東撂挑子,所以出了這麼一個有汙點的作品。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Forever Young

朴樹 - “用奮鬥點亮幸福”江蘇衛視2019跨年演唱會

出新專輯《獵戶星座》的時候,他重新改編成《Forever young》。兩眼帶刀,不肯求饒。我混賬到老,天涯海角,天荒地老,等你摔杯為號。

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活法。如果表達不出,他寧可空著。

《平凡之路》的曲早就譜好了,但寫詞總找不到感覺。後來丟給韓寒重新填詞,他卻不滿意。

他說,“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只是為了押韻。“易碎的,驕傲著”,“冥冥中這就是我要走的路”,才是這首歌的中心思想。

還有一次,在臺上演唱李叔同的《送別》,他突然哽咽,淚如雨下。

朴樹演唱《送別》落淚

後來,朴樹說,“如果歌詞是我寫的,當場死那兒都願意。”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唱出了朴樹的心聲。舊曲新人,各自飄零。那些散落天涯的故人,他們都老了吧?

許多歌手,歌裡歲月靜好,歌外花天酒地。

朴樹不是。音樂就生活,生活就是音樂,他太入戲了。

入戲的結果是如痴如魔,與自己纏鬥。解不開,打不散,只有卯著勁虐自己。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2012年海南的一個音樂節,朴樹復出首秀。他賣力地唱,樂手拼命地彈,毫無感覺。他耷拉著頭,沒等謝幕就走了。

一年要唱30個現場,才能養活樂隊。2012年整年,朴樹只唱了6場。2013年更少,只有5場。

朴樹唱現場,吃的都是老本。十幾年前的老歌,唱了又唱,自己都嫌煩。

他想辦一場演唱會,連7首新歌都沒有。

沒錢。靈感卻時有時無,信號時好時壞,像極了他自己。

他曾經恨過音樂,因為它把他折磨得死去活來。恨有多深,愛有多切。

心裡憋著一股勁,想要爆發,卻作繭自縛,透不氣來。

2014年的某一天,韓寒找到朴樹,想要他為電影處女作寫首歌。

《後會無期》,一部豆瓣式的文青電影,這與朴樹的氣質不謀而合。

和朴樹不一樣,韓寒既出世,又入世,對世事有超乎年齡的通透。

朴樹沉寂了,但流量還在。

那一年,情懷很值錢。趙薇導演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大賣,韓寒想復刻這個奇蹟。

韓寒+朴樹,文青+情懷,賣點多多的,票房妥妥的。

韓寒的到來,為朴樹推開了一扇窗。陽光耀眼,信號四溢。

《平凡之路》MV

重新連接宇宙的朴樹回來了。《平凡之路》火了,朴樹再次被封神。

3、死磕

《平凡之路》誕生了,新唱片卻遙遙無期。

他陷入與自己無休止的戰鬥中。

每個音符、每個音軌都要力求完美,幾乎是吹毛求疵。

早上確定好的音符,到了傍晚就要推倒重來。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歌詞出不來,想給高曉松寫,不滿意,最後還是親自執筆。

改,改,改。一遍又一遍的改,可總也接近不了理想的樣子。

心中的老虎想要破籠而出,但始終被無形的手牽扯著。

心煩意亂,卻又束手無策。追求完美,卻又無法專注。

他軸在那裡,撕扯自己,反覆無常。所有人都瀕臨崩潰。

從英國,到美國,他找了一圈全球最頂級的製作人,仍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髒”。

髒?What?老外搞迷糊了。老搭檔張亞東也搞不懂了。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

後來我聽他的《no fear in my heart》,混濁粗野,凌厲倔強,大概表現出了他想要的“髒”吧。

“只有奄奄一息過,那個真正的我,它才能夠誕生……There is no fear in my heart,God comes in my mind……”

我心無懼,神靈湧現。想去哪兒,只有他自己知道。站在曠野,前面就是雪山,可怎麼也到不了。

前所未有的混亂,一切都坍塌了。在微博中,他寫下了自己內心的掙扎:“你什麼都做不了,只有等待時間過去。”

修復,重建。“就像治療一場大病,或等一杯渾水變清。”

偶爾,他也很憤怒:“老天爺為什麼要這麼折磨一個人。難道他還不夠拼盡全力嗎?

從2010年籌備,到2017年發行,新專輯《獵戶星座》整整用了七年。

朴樹在公園裡演唱《獵戶星座》

七年一無所獲,七年製作新專輯,一共十四年。他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困惑最艱難的十四年。死磕一張唱片,不計成本,不計代價。

像這樣的音樂人已不多見。他自己也說,“大概沒有人會像我一樣為一張唱片投入那麼多感情和心力。

過分執著是源自某種愚痴,某種放不下。“我經受過那些擠壓,堅持了下來,我沒有迴避那些痛苦。我為此而榮幸。”

新生命降臨了,他有些失落,“也許再也沒有一張情感這麼強烈的唱片了。”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2017年4月30日,《獵戶星座》網上上線。當晚,他在北京演唱會上落淚。他對新專輯仍不滿意,覺得愧對歌迷......

演唱會結束,朴樹宣佈:即將發行的實體唱片,會對歌曲重新進行打磨。

一切趨向完美,滿足感卻未降臨。就像一場好夢,但願沉睡不願醒,“其實,我根本不願錄完這張唱片。”夢一旦成為現實,便失去了所有的可能。

他在音樂上不惜代價,生活卻簡單異常。每天四五點起床打坐,晚上十點左右上床睡覺。一件舊T恤,可以穿個五六年。

朴樹是位自律的佛教徒,清心寡慾,禮貌謙遜;但在音樂上,他卻野心勃勃,是個徹頭徹尾的“暴君”。

《獵戶星座》上線前兩天,由於對製作不滿意,他暴怒異常:“要不是經紀人在場,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別說,還真有點像喬布斯。一樣的信仰,一樣的乖張,一樣被封神。

每做一張唱片,就像把自己逼入絕境。”朴樹說,“既痛苦又艱難,但沒法不這麼做。這或許就是藝術家的宿命。

這不僅僅是朴樹的宿命,也是喬布斯的宿命。所有孤獨者的宿命。

木心是朴樹十分喜愛的作家。他有一句話:“生活的最好狀態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

朴樹是痛苦的,他的痛苦源自於對自己的嚴苛。

他又是快樂的,他的快樂不是成功帶來的滿足感,而是戰勝自己的愉悅。

他更是孤獨的,內心風風火火,外表冷冷清清。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與自己鬥爭的孤獨者。你們配得上所有經歷的苦難。

最後,我想放首歌。《No Fear In My Heart》,我心無懼。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No Fear In My Heart 朴樹 - 樂隊的夏天 第12期

“不要因為沒有草原,就忘了你是馬。”

願你我如野馬,奔馳在無人的曠野。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每做一張唱片

就像把自己逼入絕境

既痛苦又艱難

但你沒有辦法不這樣做

這或許是藝術家的宿命

——

朴樹“到點回家睡覺”的任性背後,是“把人折磨崩潰”的狠勁


注我,

你會獲得更多能量加持。

讓思想盡情迸發,讓情懷盡情綻放,讓人生無限可能。

你想投入“億萬孤獨者的心靈港灣”的懷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