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武俠故事中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都會有一間客棧,會聚了南來北往的奇人異士。開店的無論是龍門客棧的金鑲玉,還是同福客棧的佟湘玉;住店的無論是帶刀俠客,還是綠林大漢,好似在故事的下一瞬,店堂裡眾人便會一言不合打將起來,飛沙走石般地桌椅齊飛,只剩下店小二對新到的客人熱情招呼道:“客官裡面請,您是打尖還是住店?”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這可以打尖住店的“客棧”,其實在古代還分為官辦和民辦的。大眾熟悉的驛站,是官方設立的非營利性機構,負責傳遞文書及軍事情報等,免費接待因公路過的公務員,提供食宿換馬等服務。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驛站模型圖

秦漢時期,各地駐京辦稱之為“邸”。赴京朝請的王侯、年終上計的官吏、選送京師的孝廉秀才,都可以在此食宿。而民辦收費性質的旅店稱之為“逆旅”、“客舍”。到了東漢,上計的官吏不再住“邸”,而是住“逆旅”中。還有一種“客館”,是高官顯貴自掏腰包開設,以養門下賓客。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漢朝懸泉置遺址

而在魏晉南北朝,官辦的“傳舍驛亭”管理混亂,所以民辦的逆旅則更受民眾歡迎。《晉書·潘岳傳》中記載,當時有人提出廢止私人經營逆旅業,應改為官營。歷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潘岳,遂著《上客舍議》一文上奏議道:民辦逆旅有舒適的住宿環境,為住客提供餐飲、餵養馬匹、器用保障供給,道路和客舍相連也能震懾寇賊、及時採取援救措施,投宿離店無時間限制,方便行事。最終政府部門還是聽取採納了他的意見。此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盛行,寺院眾多,環境清靜,因而僧寺也成為人們旅途中的借宿之地。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甘肅嘉峪關魏晉墓磚畫中的驛使

唐朝大詩人元稹曾任監察御史,從洛陽被召回長安途中,宿於一名為敷水驛的驛站正廳,後來大宦官仇士良、劉士元等也來到此地,非要與元稹爭住正廳,元稹堅決不讓,卻遭到仇士良欺辱,劉士元更是上前用馬鞭將元稹臉打傷,把他趕出正廳。結果反而是惡人先告狀,唐憲宗因此將元稹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引得朝野輿論大譁。由此可見唐代的驛規模都很大,一般有好幾個驛廳,直至唐後期,驛的規模也漸漸縮小了。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唐三彩驛使騎馬俑

而唐朝除驛館以外的旅店,分為三種:官辦的、民辦的、官辦民營的類似於國企下放私人承包。其中大部分為民辦旅店,在隋唐五代時期已有較興盛地發展。能夠住驛的畢竟是少數,因私出門的底層公務員和普通老百姓則會選擇住旅店,因此旅店除了設在大城市中外,多設於大路旁,或與驛設在一起,或設在驛與驛之間,起補充作用。於是則有了與驛館同名的旅店,如馬嵬驛與馬嵬店、敷水驛與敷水店。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陝西咸陽馬嵬驛

許多旅店還提供特色服務以吸引顧客,如有的旅店設有飯店,供住客堂食;有的旅店養驢,為住客提供交通工具;有的店名“溫湯客舍”,也就是溫泉賓館,可泡溫泉;有的博彩主題旅店,提供各種賭具,如杜甫《今夕行》中寫“咸陽客舍一事無,相與博塞為歡娛。馮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盧。”就是在描述玩樗蒲,類似於如今的擲骰子;還有的旅店本身就是酒家,如張籍《成都曲》“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五代關仝《關山行旅圖》(局部)中的山野旅店

在宋朝以前,“軍府之地,戶不可移;關輔之民,貫不可改。”政府強化戶籍控制,老百姓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先去戶籍所在地相關部門辦理通行證明,相當於現代介紹信。進出城門和投宿客店都需要出示這介紹信,才能通行順利。而到了宋朝,社會開放,人口流動性顯著增強。老百姓出門不再需要通行證明,流動人口在他鄉只要有正當工作,在三年一次編造戶籍的時候,皆可登記入戶當地。在此基礎上,宋朝的商業經濟得以繁盛發展。

宋朝的客店,又叫邸店。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描繪了有一處 “久住王員外家”。這裡“久住”是宋朝旅店行業的常用語,可以理解為此店舒適,可長久居住。這家王姓大戶人家,將他家位於在首都汴京城內CBD臨街的兩層小樓,開做“民宿”。透過二樓窗戶可見屋內擺放著桌椅、字畫、屏風,交椅和溺器等。有一士子出手闊綽包下整間屋子,正在埋頭苦讀。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宋朝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元朝大一統後,南北交往和商貿頻繁,政府發行統一紙幣,為行旅提供便利條件,旅店行業在元朝迎來了重要發展時期。政府要求各城鎮都要設立店鋪和客棧,鄉村和渡口也要設立村店、店舍,其中店鋪和旅店通常建在繁華和交通便利之地,一時之間,旅店遍佈全國各地。並且政府制定了鼓勵和保護店鋪、旅店經營的政策。凡是商旅往來的要道和旅店,當地地方官要設置巡防弓手,以保障安全。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始建於元朝的雞鳴驛

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在《鄂多立克東遊錄》中寫道:“因為旅客需要供應,所以他(皇帝)叫在他的整個國土內遍設屋舍庭院作為客棧,這些屋舍叫做驛站。這些屋舍中有各種生活必需品,對於在那些地區旅行的一切人,無論其境況如何,有旨叫免費供給兩餐。”“杭州城,這個‘天堂之城’,它是世界最美的城市……那裡有很多客棧,每棧設十或十二間房屋。”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元朝《盧溝運筏圖》(局部)中兩岸的店鋪

明朝自由撰稿人蘭陵笑笑生所著“第一奇書”《金瓶梅》中有述,西門慶大官人騎馬從山東清河出發,僅僅五天就趕到了京城。另又寫道,西門慶乘涼轎,一天之內“迤邐行來,卻走了百里路程”。由此可見明朝的“驛路甚大”,道路通暢,交通設施完備,為人們出行提供了便利條件。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明朝關思《月夜行旅圖》(局部)中的客店

明朝有“前面吃酒,後面宿客”這樣吃飯住宿二位一體的店,因其經濟實惠又安全,故而在明朝各地,尤其是市、鎮上極受百姓歡迎。然而在明朝大量存在的,還是分佈在城鄉的普通住宿客店,或統稱為“騾馬”的“大店”。一般騾馬大店多設立於荒野,住宿者也多為駕車而來的勞動者,往往自己動手做飯菜吃,因此雖招待條件簡陋,但價格便宜,也更面向大眾。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明朝仇英《仿清明上河圖》(局部)中的客店

到了清朝,行旅文化衍生出不少新的特色。道路佈局更加合理有序,以北京城為中心,輻射全國各地,形成交通網絡;傳統交通工具有所改進,新式的火車、輪船從西方傳入;同鄉會館、西式旅館的發展,使得住宿方面也更加便利。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清朝會館

清朝旅舍又稱旅店、客棧,專供百姓與過往商旅住宿。旅店多設立於交通要道旁,門前懸掛燈籠、幡聯以招攬過客,每日夜深,店內有值夜班的更夫敲梆報時,並沿路招呼住客“小心火燭”、“收好財物”等。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中的路邊客棧

清朝後期出現專為外國客商提供住宿服務的“洋館”。如廣州十三行商館,上海禮查飯店,漢口江漢飯店,北京六國飯店等等。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大俠與詩人都愛住的古代“民宿”

油畫中的廣州十三行商館

時至今日,古代的驛站、旅店發展成為了酒店、民宿,人們出行住宿也更加便利。若有人也學徐霞客立志“大丈夫應當走遍天下,朝臨煙霞而暮棲蒼梧,怎能限於一地終老此生。”體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那定當會比古人更加恣意瀟灑。不必羨鮮衣怒馬少年時,一日看盡長安花,只管賞一樹桃花影落,聽一曲碧海潮生。即使身在現代民宿,心懷俠義的民宿房東說不定也會遇到意氣相投的客人,一進門就催促道:“主人家,快拿酒來吃。再切二斤熟牛肉,咱們連喝三碗不過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