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蒜山歲月(西津渡3)

西津渡有著令人敬畏的歷史。據我所知,西津渡最初掛牌進入歷史,是由江東孫吳政權將落錘敲響在六朝的深處。那時候,西津渡IPO首發,使用的是蒜山渡的名義,而執行的則是江防要塞的榮耀。

蒜山渡是因蒜山而得名。蒜山在三國時期,因肩負江防重任而煊赫一時。蒜山在那一時期常和那個時代的大咖互有往來。吳國的孫權、周公瑾,蜀國諸葛孔明等,都曾是蒜山的常客。這些時代大咖在蒜山策劃實施了多個戰爭工程,其中就包括三國時期的火燒赤壁。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蒜山渡的價值是豐富的。只是在魚和熊掌的定律下,我從沒有企盼過蒜山會出現西奈山那樣的敬畏與信仰。但即便如此,我還是願意支持蒜山渡成為江東孫吳政權的戰略要衝。這並非是由於什麼“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也不是看客心理作祟。說到底,在聯蜀抗魏的名義下組成的江東軍事聯盟,究竟是對江南六朝文明的守護和捍衛。

六朝文明當然是傳統中國的一個部分。而且,創造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以人文主義為中心的文明的高峰。甚至還發生一次直面世界的自我構建。我們現在依然分享的藝術,繪畫、文學、宗教、建築、科技、習俗、宗教和喪葬文化,以及君臣共治的社會構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魏晉風俗,大都依賴那時候的賜予。

包括江南早期的工商業文明,也得益於西津渡的貢獻。單為此,有多少個傍晚,我彷彿看見,守護江東文明的江東戰士,沿著西津渡藍色而盪漾的江岸雄壯地行進,他們的眼睛和鋒利的長矛,在銀色的月色中閃爍著銳利的寒光。使這如詩如血的畫面,激勵著我去描繪未來屬於我的英雄的模樣。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當然中國的主流意識,並不認同這種說法。尤其,在崇尚儒家經典哲學和秦漢體制的北方中心主義者看來,或者在覬覦江南沃土的胡人權力者眼中,江東六朝的政治理念和魏晉風俗並不存在崇高的道德含義。他們更願意將皇權治理和人的意義,理解成天下一統。這個強悍的理念,在經過千年演化後,直接構成了華夏社會不容質疑的天理、文化和命運。

文化即命運。

然而我們並沒有資格對這種文化進行俯視。這是一種崇尚權威的文化,強調的是紀律性與服從,追求的是讓忠孝合而為一的境界,不在意被迫犧牲。事實上正是這種文化,正在幫助這個國家以你能看清的方式崛起,以此實踐著百年前植入到這個民族身上的強國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