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来跳去的女人》:无价值的崇拜与牺牲,是对婚姻的误解

文 |七月仟情

《跳来跳去的女人》:无价值的崇拜与牺牲,是对婚姻的误解


她对朋友们说,朝丈夫那边点一下头,似乎想解释一下,她为什么嫁给了这么一个普普通通、极为寻常、毫无出众之处的人。————契诃夫

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作家,他与当时的法国作家莫泊桑、美国作家欧·亨利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读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总是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小事,深刻揭露社会的暗黑现象。

《跳来跳去的女人》讲述的是一个美丽与善于交际的女人伊凡诺夫娜嫁给了平凡的医生戴莫夫,两人的生活因各自爱好不同,无法交集在一起,这才导致她与志同道合的画家里亚博夫斯基发生了婚外恋。但是作为丈夫的戴莫夫不能接受妻子爱上别人,故意用吸管吸了病人的粘液,感染了不治之症——白喉,最终悲惨地死去。

小说以伊凡诺夫娜的婚外情为推动点,为读者展现一个言不由衷的内心,但又无法改变的痛苦女性,是反复折磨着自己。在婚外情无果时,想要回头是岸时,迎来的是丈夫故意求死的残酷现实,也明白了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不是她一直向往的的艺术以及画家里亚博夫斯基,是她一直没发觉的有着善良、纯洁、仁爱之心的丈夫。

两人的悲剧婚姻,是一场源于崇拜的爱情。

《跳来跳去的女人》:无价值的崇拜与牺牲,是对婚姻的误解


01、一场源于崇拜的悲剧爱情故事。

初读《跳来跳去的女人》时,感觉到它和毛姆的《面纱》很相像,都是女主人公出轨,最终是以丈夫的死亡而去换来女主人公自我的女性意识觉醒。

所以,很多人觉得契诃夫的这部《跳来跳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虚荣女性的出轨,最终自我意识觉醒的故事。

在我看来,女主人公并不是完全的爱慕虚荣,她是深爱着丈夫,一开始还会为平凡的丈夫向朋友解释与包装自己。

伊凡诺夫娜对名流朋友们说:"你们瞧瞧,他是不是有点意思?"这是种试图向朋友口中得到丈夫的独特处与夸奖,又似乎想解释一下,她为什么嫁给了这么一个普普通通、极为寻常、毫无出众之处的人。

但是,众人还是不相信,因为伊凡诺夫娜是个美丽大方的女子,这是平凡戴莫夫所配不上的,就如小说中说的:

那位演员对奥莉加·伊凡诺夫娜说,她穿上这身漂亮的婚纱,再配上亚麻色的头发,真像一棵春天里开满娇嫩的白花、婀娜多姿的樱桃树。

伊凡诺夫娜在结婚时,邀请了很多上流社会人物,有画家、贵族、地主,但丈夫戴莫夫只是个平凡医生。

契诃夫通过这样的身份对比,影射了戴莫夫在爱情里的卑微,他没有什么可以吸引到伊凡诺夫娜的。之所以会抱得美人归,是因为戴莫夫救了她父亲的命,两人才心生好感,同时也在给伊凡诺夫娜塑造了看似虚荣的形象,优秀与平凡,为之后的背叛埋下了伏笔。

《跳来跳去的女人》也着重描写善于交际的伊凡诺夫娜的优秀:朗诵家会教她朗诵;歌唱家会说服她要努力,不能毁掉自己,因为她肯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歌唱家;画家会教她修改画稿;甚至提琴手只叫她伴奏。

事实上,伊凡诺夫娜是个很多才多艺的女人,很多上流社会都夸奖过。她不同于《面纱》里的凯蒂,虽然两人都善于上流社会交际,但是凯蒂除了美貌外,其他的一无是处。

契诃夫划分出了传统背叛原因“虚荣心”,它也有可能因为“优秀”走向婚姻的背叛。

伊凡诺夫娜和戴莫夫的婚姻,是表面看似优秀与平凡的两人,但是在婚后生活爱好根本就没法交集在一起。因为伊凡诺夫娜喜欢交际,在她看来,这是必不可少的名流聚会;戴莫夫本来就收入不高,为了让伊凡诺夫娜有每星期三宴请客人的费用,还会做点别的工作,看着更像是沉迷工作无法自拔的样子,两人在婚姻里都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跳来跳去的女人》:无价值的崇拜与牺牲,是对婚姻的误解


正是因为这样,里亚博夫斯基才有机会趁机而入,并且成功怂恿伊凡诺夫娜的出轨,用乞讨式去求欢。

情夫里亚博夫斯基觉得他是伊凡诺夫娜的奴隶,只想疯狂爱她。只要伊凡诺夫娜说个“不”字,就不想活了,抛弃艺术,只需要伊凡诺夫娜给他片刻的一瞬间快乐就好了。

在伊凡诺夫娜出轨时,是有着强烈的抵抗心理,她觉得对不起丈夫戴莫夫。换这个角度来看,伊凡诺夫娜是被动出轨的,并不是水到渠成的情愫让其不顾一切在一起,因为在《跳来跳去的女人》里,两人之前除了修改画稿,就没有太多的交际,且里亚博夫斯基并不是贵族。

契诃夫以巧妙的写作手法,就在小说开头不经意交代了情夫里亚博夫斯基的身份,擅长风俗画、动物画和风景画,相貌英俊的浅发青年,二十四五岁,几次画展都获得成功,而且最近画的一幅画就卖了五百卢布。

单单从这些身份信息,就可以看出里亚博夫斯基并不是具备贵族的身份,他之所以可以怂恿成功,是因为两人有着共同爱好,也不是财富让伊凡诺夫娜因虚荣而出轨,最为重要因为是她崇拜着里亚博夫斯基的才华。

崇拜是个体对自身、他(她)人以及某外界事物所具有的高度的尊重、钦佩与信任。从外在表现来看,类似源于“一好百好”的晕轮效应、企望成功带来更多成功的权威迷信、对崇拜对象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但从原则上是源于被崇拜者对应于一定目标、事务表现出的超人的潜在能量、道德声望时崇拜者由此而对被崇拜者产生的高度的无条件的信任。

《跳来跳去的女人》阐明了并不是全因财富才会发生婚外情,有时候崇拜也会间接造成背叛。伊凡诺夫娜只是因为崇拜里亚博夫斯基的才华,再加上和丈夫戴莫夫的生活无法交集,才被他有机可趁,从她的抵触情绪可以看出,伊凡诺夫娜只是被动与被怂恿出轨了。

在《跳来跳去的女人》里并没有写到太多的婚姻与金钱观,伊凡诺夫娜与情夫里亚博夫斯基两人偷情在一起时,也没有金钱这方面的描写,之所以崇拜也是因为伊凡诺夫娜的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也是上流社会贵妇,就要有个优秀的人才能配得上她的潜意识。

伊凡诺夫娜所认识的那些人,物以类聚的影响,让她觉得自己就是和他们同一类的人,都是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也给伊凡诺夫娜传递了一个错觉思想:自己既然是个上流社会贵妇,那就应该有个和她同样优秀的丈夫。不会是戴莫夫,而是像年轻有为、英俊的里亚博夫斯基那样的人。

契诃夫抛开了传统物质满足的虚荣心设定,在被同化成上流社会的伊凡诺夫娜有着崇拜的心,去盲目崇拜优秀有才华的人,然后有着共同语言生活,这是丈夫戴莫夫远远所没有的。

一场源于崇拜的悲剧婚姻,让戴莫夫无法接受,故意用吸管吸了一个病人的粘液,感染了不治之症——白喉,最终悲惨地死去。

《跳来跳去的女人》:无价值的崇拜与牺牲,是对婚姻的误解


02、从戴莫夫身上探讨婚姻的本质,卑微与牺牲。

很多西方书籍在描绘女性意识觉醒时,不会去写太多的男主人公内心,这本《跳来跳去的女人》同样也是如此。戴莫夫的存在感不太高,但他始终默默爱着伊凡诺夫娜,就连自杀也是如此。

没人知道他在婚姻里的付出,很多读者觉得他是个软弱的人,因妻子的不忠而自杀;也有读者又觉得是个伟大默默奉献自己的人,对妻子和病人都是如此。

这种两极化的形象的戴莫夫身上,看出了婚姻的大忌:卑微与牺牲。

《跳来跳去的女人》:无价值的崇拜与牺牲,是对婚姻的误解


①、卑微,是婚姻最大的隔阂。

戴莫夫在两家医院里做事,一家是医院里任编外主治医师,而另一家医院则是解剖师,也会私人行医,但收入还是很少,一年也就五百来卢布。

不仅收入不高,还和妻子有着年龄差:奥莉加·伊凡诺夫娜二十二岁,戴莫夫三十一岁;最为重要的是妻子还曾经直白说过戴莫夫的缺点,不懂艺术还否认绘画和音乐;而戴莫夫一辈子搞的是自然科学和医学,没时间去关心各门艺术。小说还加入了一个情节,拜访妻子所去的一栋别墅,迎来的是别人冷漠态度,而不是对待伊凡诺夫娜那样的热情态度。

契诃夫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深刻隐含了戴莫夫在婚姻的“卑微”,他始终觉得自己配不上美丽优秀的妻子伊凡诺夫娜。

苏珊·福沃德在《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曾说过:人都渴望与别人亲近,渴望找到另一半。但找到另一半不等于非得放弃自由、迷失自我。

在这种渴望的心理下,最容易让人放弃自由与迷失自我。有些卑微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来源环境的反差性对比,再加上心中逐渐形成“处处不如”的微妙心理,才会导致婚姻的失衡。因为当有着过于优秀的伴侣时,心理就会陷入一开始的欣喜若狂,到害怕失去,最终形成了卑微心理循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并不提倡有着巨大反差的婚姻性质,会让人产生失落、害怕的心理。当反抗无效时,也会带来卑微。这并不是先天、后天所带来的,只是特定环境所产生的产物“卑微”。

戴莫夫对所有人不卑微,对病人有着救死扶伤的精神,得到了尊重,对别人是个礼貌的绅士形象。但唯独对妻子有着卑微,又有着说不上的情愫:深爱妻子,在得知她的出轨,也没有表达了太多的不满情绪,甚至他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第一时间告诉妻子,想要因此原谅妻子的出轨,文中是这样子写道:

从他那张容光焕发、无比幸福的脸上可以看出,此刻只要奥莉加·伊凡诺夫娜能分享他的喜悦和成功,那他会原谅她的一切,包括现在的和将来的,他会把一切都忘掉。

这是多么卑微的爱情啊,当满街皆知伊凡诺夫娜出轨的事,但戴莫夫还是选择试图通过分享喜悦去原谅妻子,只要她肯为他高兴,那一切就会忘记和过去的。可惜的是伊凡诺夫娜不懂什么叫编外副教授,什么叫病理学概论,再说她担心看戏迟到了,所以什么话也没有说,就这样子两人坐了两分钟,戴莫夫抱歉地微微一笑而离开。

这是夫妻俩最后一次交流,卑微戴莫夫在原谅妻子无望后,绝望之下的他故意用吸管吸了一个病人的粘液,感染了不治之症——白喉,最终悲惨地死去。

然而戴莫夫这种牺牲自己的行为,也是婚姻最大的软弱。

《跳来跳去的女人》:无价值的崇拜与牺牲,是对婚姻的误解


②、牺牲,是婚姻最大的软弱。

契诃夫以戴莫夫的自杀为结局,自杀的时间是伊凡诺夫娜最后一次去找情夫里亚博夫斯基无果,决定回心转意和戴莫夫好好生活。

这两个时间的巧合,让两人错过重归于好的幸福。这个丈夫死亡的结局,同样出现在《面纱》里,只不过丈夫瓦尔特带着去疫区,本想与凯蒂同归于尽的他,最终因心软放过了凯蒂,自己却不幸感染而去世了;反观《跳来跳去的女人》里的丈夫戴莫夫却是故意用吸管吸了一个病人的粘液,感染了不治之症而死去,深爱戴莫夫的他自始自终都没有做出伤害伊凡诺夫娜的行为,侧面表明戴莫夫牺牲自己,也是婚姻里最大的软弱。

泰戈尔在《沉船》里说过:“决不能因为一件伤心的失望的事,就从此摒弃生活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婚姻就如穿鞋子,总会有合不合适的。有可能是脚大了,也有可能鞋子穿着不舒服,也只能一直试穿找到适合自己的。其实,婚姻的分分合合也是很正常的事,但绝不要因为伤心与失望,去摒弃生活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是付出尊严以及生命的代价。

实际上,为爱下跪、自杀等付出尊严以及生命的行为,生活还是不少见的,但却没能想到一死了之的背后,是需要背负来自亲人的责任,所以这种以死逃避的行为就是最大的软弱。

戴莫夫是软弱的,他有着救死扶伤的伟大精神,却救不了自己,始终走不出自己的内心,放下和伊凡诺夫娜的婚姻。可是,伊凡诺夫娜和里亚博夫斯基的偷情行为,为何要戴莫夫来买单呢?

契诃夫以心甘情愿牺牲的戴莫夫为结局,塑造了戴莫夫的深情:或是想要以死逃避,从而去成全伊凡诺夫娜。但也侧面隐含着婚姻里的自我牺牲,是最大的软弱。

《跳来跳去的女人》里有两条感情线,一个是伊凡诺夫娜和戴莫夫的婚姻,另一个是伊凡诺夫娜和里亚博夫斯基的婚外情,这是一个女人夹杂在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它深刻表达:无价值的崇拜与牺牲,是对婚姻的误解。

《跳来跳去的女人》:无价值的崇拜与牺牲,是对婚姻的误解


03、无价值的崇拜与牺牲,是对婚姻的误解。

《跳来跳去的女人》并没有太多来自虚荣的诱惑,就单单看似两人表面优秀与平凡的差异就能造成妻子出轨行为。而亚博夫斯基对伊凡诺夫娜只是有着肉欲的欲望,与情感无太多的关系。

作为年轻有为的里亚博夫斯基只是出于肉欲而已,乞讨求欢,哪怕是一瞬间的欢乐才让伊凡诺夫娜迷失自己,况且之前两人并没有太多的交际。在厌倦她后,还在画室里偷情别的女人,还被伊凡诺夫娜撞破了,但却是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表现出厌恶的神情。

与别的小说不一样的是这对偷情两人并没有太多的情感,更像是一种肉欲关系。书名中的“跳来跳去”,正是形容一个言不由衷的内心,但又无法改变就去反复折磨着自己的痛苦女性。

最终戴莫夫以自杀为结局,这种看似成全伊凡诺夫娜的行为,实际是软弱、逃避、卑微所造成的悲剧,并没有一点的意义。因为无价值的崇拜与牺牲,是对婚姻的误解。

《跳来跳去的女人》:无价值的崇拜与牺牲,是对婚姻的误解


曾经传言奶茶妹妹章泽天因崇拜刘强东,就以了解电商平台为由经常找刘强东聊天,之后大胆的向刘强东表白,二人就在一起了。然而在结婚后,并不是外界传言成为无价值的女人。怀孕期间,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自学财经知识;生孩子时,还拿到了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课程的在线证书。那么努力的她,就在2018年时,以百亿身价,与丈夫刘强东一起位列2018《新财富》的第16位,两人坐拥650亿元身家。

就算是刘强东深陷丑闻后,她并没有做出什么无谓的牺牲,表现得落落大方,没有平常女人的崩溃和牢骚,只是又重回校园,赴英留学,不断去提高自己。

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说过:“我愿独立自主和照自己的意思过生活;凡是我自己需要的,我欣然接受,我不需要的,我就决不希求。”

这才是独立该有的样子,实际上有一种婚姻的感情基础是建立在崇拜上的,强大的人总能吸引到爱情,这也是人之常情。但不提倡盲目的崇拜,崇拜只会迷失自己,失去自由。在我看来,婚姻的最好状态是势均力敌,两人不相上下才能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

古有“门当户对”,还是有着一定的智者作用性,只有地位平衡了,就不会有一方面的落下。那么平等之下,更不会容易有着无意义的牺牲。而婚姻里的崇拜不等于依附,牺牲不等于成全。可惜很多人都不懂,也不做到奶茶妹妹章泽天的不停止努力。

《跳来跳去的女人》是一场因崇拜引起的悲剧小说,契诃夫一方面赞美了普通劳动者的心灵美,另一方面则鞭挞了那种上流社会蔑视劳动,以及那些欺世盗名的人物。

契诃夫以戴莫夫自杀与伊凡诺夫娜的回心转意时间重叠,传达了一个真理:最忽视的反而是最珍贵的,那些无价值的崇拜与牺牲,是对婚姻的误解。

《跳来跳去的女人》:无价值的崇拜与牺牲,是对婚姻的误解


《跳来跳去的女人》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女性小说,伊凡诺夫娜追求名人,却害了正将成为名人的丈夫,这无疑是很大的讽刺性。

现实中还是有不少有着巨大差异的婚姻关系,慢慢指引出轨,也不单单全是金钱与虚荣。有时候,崇拜并不代表需要付出,牺牲也不全是成全,这也是很多人对婚姻很大的误解。

或许,势均力敌的婚姻才是最好的存在,一方的倾向,始终会走向失衡的状态,就会跳来跳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