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禅修最普遍的错误和最大的误解

打坐有止观两条路径,不管是止还是观,都强调心的作业做功,也就是你的意识运作的内容是正知正念,是正思维,既没有陷入散乱掉举,也没有昏沉睡眠。

有一个传统常见的错误,就是把心无杂念,理解成什么都不想,放空,其实,这是做不到的,这违背了心识运作的客观规律。依据阿毗达磨,我们的心不是处于有分就是处于心路,如果处于心路,那么当然是意识活动,处于有分心(不活跃不明显的心,维持有情生命不断)的时候,你才能心无杂念,但这种状态与昏沉类似,属于禅修大陷阱。如果你不熟悉阿毗达磨,也可以用唯识理论清楚解释,意识只有在熟睡无梦,闷绝,无想定,灭尽定等情况下才会暂时不起,这四种状态当然不是你打坐的状态,那么,你也就没有必要介意你打坐的时候妄想纷飞了,·初学杂念多,很正常。
把禅修误解为一念不生心无杂念的看法从古至今就存在,甚至是很流行的存在,主要的原因是望文生义造成的,比如歇即菩提和一念不生说的是证果的状态,是涅盘状态,不是你打坐用功的过程状态,那是终点的特征,把结果和过程混淆了。并且,这种误解在历史上引发过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法诤,早有公论。但是,那时候,不管是藏地还是汉地,阿毗达磨的理论并没有广泛流传,所以在辩诬的过程中法理依据显得不足。

依据阿毗达磨,修行可以理解为,我们自身在运用意识心(其中最主要的是速行心)不断的在心上下功夫智慧上下功夫,造修行的善业,积聚福德资粮,圆满成就时即得果证;

唯识则把这一过程大乘化菩萨化,谓之转识成智。总之,都是在心地上下功夫。都是用意识在心地上下功夫。

只有对佛理了解学习的多了,我们才有识别正确与错误的能力,避免走弯路,出不来。

野狐禅历劫也枉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