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青天"

綜藝節目向來是觀眾最喜愛的節目類型之一,曾經以音樂選秀類大火,如今觀眾的興趣越來越多樣,新的節目也層出不窮。

近期,除了《脫口秀》、《喜劇人》等節目很火爆外,去年央視的一檔《主持人大賽》也是深受喜愛,眾多優秀的主持人集聚一起,觀眾調侃說,"真是神仙打架的地方"。

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

更加吸引觀眾的是節目聘請的專業陪審團,由敬一丹、魯健、朱迅等人擔任,都是專業主持了十幾年的大前輩。

尤其是敬一丹,除了專業的點評,她還對選手們很溫柔,像母親般的存在。

主持了《焦點訪談》20年的她,曾是觀眾心中當之無愧的"央視一姐"。

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


敬一丹1955年在哈爾濱出生,從小因為嗓音條件優秀,就有了一個當主持人的夢,中學時期還成為了廣播站的小播音員。

憑藉著對廣播的熱愛,在她21歲時,本想去黑龍江省檯面試主持工作的她,陰差陽錯的成為了北京廣播學院的學生。

但是當時她是以工農兵學院的身份進入學校,只能學習兩年,為了能繼續深造,畢業時的敬一丹選擇了考研。

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

"一共考了三年,我也真夠笨的",她說。

但是還好母親鼓勵了她,告訴她:

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真要想改變自己,什麼時候都不晚。

總歸來說結局是好的,她成為了一個研究生,畢業後敬一丹一開始留校任教,春晚主持人張澤群曾就是她的學生之一。

也就是因為考研,緣分來到了敬一丹的身邊,和同樣有考研失敗經歷的王梓木相識,兩人惺惺相惜,又相互愛戀。

婚後兩個人非常理解對方,彼此的事業也相互支持和鼓勵,一個來到了新聞界一個去從了商。

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

雖然王梓木對新聞的專業知識並不瞭解,但是仍會堅持看妻子的節目,然後再以普通觀眾的角度給出一些見解,讓敬一丹有了不斷地進步。

而敬一丹也一直鼓勵丈夫,讓他做自己想做的,有了妻子的支持,經過漫長的努力,王梓木終於成了一家保險公司的董事長,經營的如日中天,如今身家上億。

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

兩個人還生下了一個優秀的女兒,大學就讀於世界名校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成績還很優異,後來嫁給了蘇格蘭人,和父母一樣幸福的生活著。


再說進入新聞行業的敬一丹,事實告訴她,她的選擇沒錯。

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

1988年,33歲的敬一丹進入了中央電視臺,主持起了《一丹話題》。

曾經那位被老師批評有口音,還自稱:"我是我們那旮沓普通話說的最好的"敬一丹,在致力於糾正口音的同時,被老師點醒,新聞注重內容更重要

退休後的敬一丹回憶自己的過去都說:

"我所有的選題都是有感而發,經受了歷史的考驗,我沒有為昨天的表達臉紅過"。

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

1994年,臺里人找到她,告知她要做一檔新節目,在1995年,作為主持人之一的她,正式帶著《焦點訪談》和觀眾見了面。

這檔節目引起了很大的關注,關注每天寫給節目的信,多的拆都拆不過來,這讓敬一丹感受到她的肩上扛著重擔。

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

節目裡她落落大方,充滿智慧,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央視"

名嘴",節目下她自然真實,別人都喊她敬大姐。

即使她主持的是一檔輿論監督的節目,她也是以柔克剛的方式來進行。

她曾因為一張衣衫不整的女孩的背景圖和編導意見衝突,敬一丹要求換掉這張圖,而工作人員對她說:"她們都是壞女孩兒,為什麼不能露出她們的臉?你狠不下心來,就沒有鋒芒"。

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

這句話讓敬一丹陷入了沉思,她說:

"如果鋒芒給人帶來痛苦,我寧可不要。要讓人保持痛感,讓我們整個社會保持痛感,而不是給人痛苦。過把癮就死,不是成年人的態度"。

就這樣主持節目20年,她始終堅守自己的原則,剋制自己不被熱血衝昏頭腦,雖然有人說她不夠鋒芒和銳利,但是她保持初心,拒絕去改變

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

也就是因為這樣,老百姓對敬一丹不只有喜愛,還有一種依賴。

在當時《焦點訪談》可以算是國內知名度最高的一檔節目,很多觀眾還把他們看作是"包青天"。

所以有很多觀眾給敬一丹寫信,她也是看信最多的主持人,有的信還是來自某個農村的小角落,不知道過了多久才寄到她的手中。

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

但是敬一丹不願意被觀眾當成"青天",她認為媒體只是充當了眼睛的作用。

有一雙眼睛作為社會一角的監視,社會就會更健康一點。

2015年4月30號,敬一丹最後一次主持《焦點訪談》,在節目最後,她沒有說再見,只是莊重的鞠了一躬,和相伴20年的訪談觀眾告了別,60歲的她退了休。


退休後,敬一丹的老搭檔白巖松找到《感動中國》的主任,說:"如果敬大姐不繼續主持這檔節目,那麼我也不做了"

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

白巖松像敬一丹一樣,對自己的節目愛惜不已,堅定著對自己的初心。

他說過:“誰都喜歡錢,但要守住底線取之有道。”

據悉,曾經有兩家公司找到白巖松,想要挖走他,條件隨他提。

但是白巖松堅定地死守央視,他直接給了人家答覆:

“起碼從目前看,沒有任何物質條件,可以讓我從央視離開。”

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

不僅僅是他不忘本,而是對新聞的堅持,因為央視,依然是離新聞與戰場最近的地方,這對一個新聞人來說,太重要了。

就這樣,在強烈要求下,敬一丹退休後仍保留了《感動中國》這檔節目,因為她說這檔節目給了她很大的力量。

她希望人們知道,社會不是隻有《焦點訪談》裡的惡,還充滿了善意。

所以在2003年,敬一丹願意攜手白巖松接下《感動中國》這檔欄目,在每年早春給社會送上溫暖。

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


退休後的敬一丹沒有離開新聞,她開始擁抱新媒體,不僅註冊了一個公眾號,還寫了4本書。

在她的公眾號裡,她堅持更新推文,除了有對生活的感慨,還有對過去的新聞人物的回訪,她都以文字的形式繼續她的事業。

如今的他已經65歲,馬上4.30號就是她退休5週年的日子 。

40歲的時候,她曾說 ,如果到了50歲、60歲又被新的夢想誘惑,依然會義無反顧的朝它走去

焦點訪談20年,敬一丹堅守自我拒絕改變,不願被觀眾當作

"我在哪個年齡段,就會覺得這個年齡真好。我不會在40歲的時候,覺得20歲真好,那麼到了50歲的時候,我覺得50歲真好,此刻我覺得60歲真好。"

這也是她在每個階段都能過的很自如的原因,而她也正是這麼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