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錯位人生

他是一個亡國之君, 宋徽宗趙佶是北宋王朝的第八位皇帝,當金軍大舉南下,攻破汴京城。北宋滅亡後,宋徽宗和他的兒子宋欽宗一起被俘,押往北國,淪為階下囚,開始了長達近十年的囚徒生活,受盡凌辱,最終慘死他鄉。

他是一位天才藝術家,宋徽宗在文學、繪畫、書法上造詣極深。他畫藝精湛,重視寫生,善於花鳥,強調細節,以精工逼真著稱。宋徽宗傳世的繪畫作品,在2009年的一次拍賣會上曾被拍出天價,他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至今無人超越。

宋徽宗的人生是錯位的。也正是因為這種錯位,使得宋徽宗的一生變得跌宕起伏,充滿矛盾爭議。作為皇帝的宋徽宗是非常失敗的,他在位二十餘年,奸臣當道、朝政廢弛、民怨鼎沸,最終北宋江山葬於他手。但是作為文學藝術家的宋徽宗卻是極其成功的,他的書法繪畫成就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在文學詩詞方面也頗有建樹。

宋徽宗的錯位人生

宋徽宗畫像。他是北宋王朝的第八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靖康二年與兒子宋欽宗一同被金人所俘

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是博採眾家之長,然後自創一體。這個“瘦金體”的特點,就是“瘦”。不僅僅是“瘦”,而且剛勁、挺拔、秀麗,有屈金斷鐵之美。這就好像我們一個人穿衣服,如果穿的很臃腫,是看不出身材來的,但是如果穿了一件緊身衣,身材的哪一段的長短,哪一個比例不合適,那是一目瞭然。這個特點在他的楷書當中體現的最為全面,最為典型。他的草書也有“瘦金體”的神韻,雖不是那麼的工整,但也是筆走龍蛇,非常的瀟灑。

“瘦金體”書法在當時受到了宋朝國內外人崇拜。金主完顏璟,雖然政治上瞧不起宋徽宗,在書法上卻是他的粉絲,他是出奇地愛好宋徽宗的書法,潛心研究臨摹了好多年,最後學到可以以假亂真。

宋徽宗的錯位人生

“瘦金體”書法剛勁、挺拔、秀麗,有屈金斷鐵之美

在繪畫藝術方面,宋徽宗最擅長的是花鳥畫。

《芙蓉錦雞圖》是宋徽宗的代表作之一,畫的是一隻錦雞,站在芙蓉上扭頭遙望,空中飛舞著蝴蝶。神態生動,色澤華麗,體現了一種雍容大度之氣。

《柳鴉圖》是一個橫幅畫,畫面很長。這幅畫的最大特點是,在構圖上運用疏密和黑白的對比,非常成功,也很大膽。

還有一幅更有名的《瑞鶴圖》,畫的是汴京城裡皇城的宣德門之上,飛舞著18只瑞鶴,另外還有兩隻分別站在殿宇頂的兩個鴟吻(裝飾物)上面。據說這是政和二年的上元節的次日,宋徽宗看到了這個情景之後,憑著記憶畫下來的,體現了當時國泰民安的一種景象。不過後世的人們對這幅畫議論紛紛,認為是不祥之兆:18只鶴預示著宋王朝傳承18代皇帝后滅亡,兩隻棲息的鶴暗示了徽欽二宗被俘囚禁的命運。

宋徽宗的錯位人生

宋徽宗的《瑞鶴圖》

宋徽宗的畫風,用筆細膩,逼真傳神,體現了當時的一種被我們稱之為的“宣和畫風”,也是宋徽宗所提倡的寫實主義畫風。除了擅長畫花鳥,對於人物、山水、墨竹等雜畫宋徽宗也能畫得得心應手。

《聽琴圖》是他的人物畫的代表作之一。這幅畫描繪的是松下撫琴賞曲的情景。畫面中間,徽宗身著道袍,微微低頭,雙手撫琴。背後一株高大的蒼松,枝繁葉茂。聽琴者三人,其中兩人朝服官帽,左右對坐,凝神恭聽,一側身一仰面。圖中僅用松竹石表示庭院的環境,畫面簡單,構圖凝練平衡,人物神態刻畫得細緻傳神。畫面上方,有蔡京題的詩,右上角有宋徽宗自己的瘦金體“聽琴圖”三字。

宋徽宗的錯位人生

宋徽宗《聽琴圖》,上面有他親筆題字“聽琴圖”三字

他的山水畫代表作《雪江歸棹圖》,氣勢雄渾,格調蒼茫,這與宋徽宗的花鳥畫格調清雅的風格不一樣,體現出一種雄渾而悲涼的畫風。

身為皇帝的宋徽宗為什麼能夠在書畫方面有這麼深的造詣?當然首先與他本人的天賦愛好和痴迷用心密不可分,再者也與他出身高貴、所處的環境條件優越、很早受到的薰陶等等都有關係。

宋徽宗從小就對書畫有著濃厚的興趣,曾花重金買下了有蔡京親筆題字的兩把摺扇。在他做端王的時候,又跟王詵、趙大年這些有名的書畫家過從甚密。當了皇帝之後,又經常跟米芾這些人探討書法。他自己說過:“朕萬機餘暇,別無他好,惟好畫耳。”此話充分表明了書畫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宋徽宗在這方面花的時間太多了,下的功夫太深了,因此才能達到這樣高度。

作為一個書法家,作為一個藝術家,他對藝術這樣的痴迷,當然是值得稱道的;但是作為一個皇帝,那就另當別論了。所以我們一直在說,宋徽宗人生的錯位是很悲催、很令人惋惜的一件事情。

不僅如此,宋徽宗在位期間還非常重視繪畫教育,提高書畫家的待遇和地位,因此在他的極力推動下,北宋時期湧現出許多傑出的繪畫人才,中國的繪畫藝術達到了一個高峰。他指導創辦書畫學校,將書畫創作納入科考,倡導發掘和培養繪畫人才。為了能夠選拔出真正的人才,他還親自設計考題。

宋徽宗的錯位人生

宋徽宗重視繪畫教育,指導創辦許多書畫學校,培養不少書畫人才

宋徽宗在設計考題和測評上很有創意,他選取前人詩篇裡的詩句作為考題,然後讓考生把這個詩句的詩意繪畫出來,這一考就有高下之分了。

比如有一句詩:竹鎖橋邊賣酒家

怎麼畫的呢?大多數人畫的是:一個酒家坐落在小河邊,河上有座小橋,房子周邊一片竹林。景色畫的也不錯。但是宋徽宗不滿意,他覺得詩中這個“鎖”的意境沒有畫出來。最後他選出一幅中意的畫卷出來,畫的是:在一片竹林之中挑出一旗酒杆,酒家在竹林的掩映之中,雖然看不見,顯然是被竹林“鎖”住了 。

再比如這一句:亂山藏古寺

大家一看,這幅畫也是要突出這個“藏”的意思,與上面那句詩的構思類似,於是普遍畫的是在一片山石中或漏出古寺的一角,或在山中立一根寺廟的幡杆等等。徽宗認為,這些畫把“藏”的意思確實構思出來了,但未免跟“竹鎖”有點重複,沒有新意。還有沒有更出奇制勝的呢?結果他在這些畫中翻了半天,終於找出來一幅畫,大家一看不禁拍案叫絕。原來畫的是:亂山之中有一條小路,路邊有一潭溪水,有一個小和尚在溪水邊打水,蜿蜒小路的盡頭通往山中深處。這幅畫構思新穎,給人充分遐想。

宋徽宗的錯位人生

學生繪畫作品《亂山藏古寺》

還有一句詩:踏花歸來馬蹄香

這個題目很有詩意,也很難。因為我們知道,繪畫是視覺藝術,但是“馬蹄香”的“香”是嗅覺意識,視覺藝術怎麼能體現出嗅覺意識?這不是讓人為難嗎?所以很多考生絞盡腦汁,無非也就是畫一個美女騎馬在飛馳,馬蹄下邊踏著一些飛揚的花瓣;或者是在美女的手上,拿著一枝花等等。這樣畫感覺“馬蹄香”的意思沒完全表現出來。

但是有一個考生就畫得很好,這個考生後來成為了一個大畫家,叫李唐。他就在飛馳的馬蹄的周邊,畫了一些追逐著馬蹄的蝴蝶。因為騎馬踏花的時間長了,馬蹄上沾染了花的香味,所以蝴蝶就逐香而去。以這樣一種形象化、視覺化的手法表現出了嗅覺意識。

宋徽宗的標新立異和慧眼識珠,當時確實培養了一大批有水平的畫家,這裡最值得一提的是名畫《清明上河圖》的創作。這幅畫的作者是一位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叫張擇端。它是在宋徽宗的親自關注和支持下完成的,有研究者認為,宋徽宗可能還參與了此畫的構思。

宋徽宗的錯位人生

名畫《清明上河圖》局部,北宋張擇端所作

普通人眼中,宋徽宗才華橫溢、涉獵廣泛。他寫過一本關於茶葉的書,叫《大觀茶論》,還寫過一本醫書,叫《聖濟經》。不僅如此,他在詩詞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可以與南唐後主李煜媲美。宋徽宗的詩詞作品傳世不多,尤以他被俘後的作品最為經典。那麼宋徽宗為後世都留下了哪些傳世之作?

我們先看一首題壁詩。

《燕山僧寺題壁詩》:

九葉鴻基一旦休,猖狂不聽直臣謀。

甘心萬里為降虜,故國悲涼玉殿秋。

這是現存宋徽宗詩作當中寫得最好的一首詩。“九葉鴻基”從宋太祖到宋欽宗傳下來一共是九個皇帝、九代國君;“一旦休”一朝覆亡。“猖狂不聽直臣謀”宋徽宗在位期間,曾經有許多大臣給他提出過有益的建議,他卻聽不進去。對自己用“猖狂”二字用的非常之重,充滿了悔恨和自責,這種悔恨和自責不同於他曾經下的罪己詔,那個罪己詔是虛偽的,是為了政治上需要騙人的,這個悔恨是發自內心的。“甘心萬里為降虜”“為降虜”就很悲催了,“萬里為降虜”那就更悲催,但是為何要在前邊加上“甘心”兩個字?他甘心嗎?他能甘心嗎?他豈能甘心!可是不甘心又能怎樣?這裡麵包含了多少的無奈,多少的絕望?“故國悲涼玉殿秋”那故國的宮闕、故園的秋色能不能再回去?能不能再見到?不可能了!永遠都不可能了。短短的28個字,寫盡了一個國破家亡的君主的悲愴悔恨之情,可以說是:字字看來皆是血,此恨綿綿無絕期。

宋徽宗的錯位人生

宋徽宗的詩中道出了身為降虜受盡屈辱的悲慘情景,表達了深深地悔恨自責之情

拿宋徽宗的這些詩放到盛唐時代的名家作品裡相比較,也是毫不遜色。其實像宋徽宗這樣水平的詩作應該是還有不少的,因為我們得知,在他被俘之後寫了大量的詩歌,據說有千餘首之多,可惜的是都沒有留存下來。因為當時他的寫作條件是很差的,有些是寫在牆壁上的,有些是害怕招禍自己焚燬了,所以今天的我們不能看到他更多的傑作了。

再說一下他的詞作。《眼兒媚》也是宋徽宗在被俘之後,囚禁在北國的時候寫的:

玉京曾憶昔繁華,

萬里帝王家,

瓊林玉殿。

朝喧弦管,

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

春夢繞胡沙,

家山何處?

忍聽羌笛,

吹徹梅花。

全詞使用對比手法,上闕寫的是他對昔日的紙醉金迷、尊貴無比的帝王生活的追憶,終日笙管滿耳;下闕寫的是在北國的荒涼之地,耳朵裡聽到的卻是異族的樂曲聲,再想回到家鄉、回到昔日的汴京,只有在夢裡了。

這首詞充滿了身處異國他鄉的淒涼和對家山的懷念,是他詞作中比較好的作品,與李煜的詞作相比較,在才情上、在藝術水平上也毫不遜色。

宋徽宗的錯位人生

宋徽宗遠在異國他鄉,觸景生情,他在詞中表達了對家鄉深深地懷念

通過對宋徽宗的書畫作品和詩詞作品相比較,能看得出來,宋徽宗書畫作品,主要是產生於他當皇帝的時候,他養尊處優的時候;而他的詩詞作品當中的傑作,主要是產生於他退位或者是被俘的時候。書畫創作相對地來講,需要一個安定的環境,甚至是比較安逸的環境;而搞詩詞創作,除了技巧之外,更需要生活,更需要思想,而動盪的生活和不幸、滄桑和磨難,這些經歷恰恰是提供豐富的生活滋養、思想滋養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對於這一點,清朝有一個文人叫趙翼,用兩句詩概括得非常中肯。這兩句詩是: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宋徽宗的這個亡國遭遇,中斷了他的書畫創作,但成全了他的詩詞創作。宋徽宗詩詞創作中的傑作,是他歷經人生滄桑之後的、真實的生活和思想寫照,也是他留給後世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宋徽宗的稟賦,愛好和才華,決定了他能夠成為一個傑出的、優秀的藝術家,但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稱職的皇帝。可是命運在給他的人生角色安排上,出了嚴重的偏差,雖然從表面上來看,皇位是宋徽宗自己處心積慮爭取到手的,但是從實質上講,宋徽宗的人生道路是由當時的封建制度所決定的,所以宋徽宗的人生角色的錯位,是在那個時代難以避免的歷史。

宋徽宗的錯位人生

宋徽宗的錯位人生,既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國家的不幸

歷史自有它本來的發展規律,不是人的喜好所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應該說,宋徽宗的結局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北宋王朝國家的不幸,但是用我們今天的觀點來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首先,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其次加強了中原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交流傳播,最重要的是加強了整個中華民族的融合與發展壯大,如今不管是白山黑水的金國,還是茫茫大漠的西夏以及蒙古草原,不都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了嗎?從這個角度來看,宋徽宗的功績就更大了。這僅僅是小編個人的觀點,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