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赤脚医生"学徒,服务村民40年成乡村名医

农村老家村里卫生室的医生,姓熊,与我年龄相仿,50出头,和我是小学同学,在一个村子里长大,也算是"发小"吧!不过他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回家学医了,12岁的年纪就俨然以大人自居,不再和我等"小屁孩"为伍,也不和我们玩闹了。

至于为什么小小年纪就缀学回家?详情不得而知,但绝不是缴不起学费的原因,那时他父亲还是大队干部呢!

这位发小学医有着别人所不具备的条件,他有个当"赤脚医生"的大哥。七、八十年代,"赤脚医生"带徒弟行医也是允许的。大哥比发小要大十几岁,那时早已是走乡串户的知名"赤脚医生"了。

说起"赤脚医生",可能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了解是何种职业。实际上就是现在的乡村医生,我印象中的"赤脚医生"就是发小的大哥了,常背着一个皮质暗红色的医药箱,行走在各个山村之间,送医送药,打预防针,懂得的医学知识也多,仿佛能治"百病",村民们有病必先找他,小病治疗,大病也要讨教二三,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赤脚医生"学徒,服务村民40年成乡村名医

"发小"随其大哥学医时,起初是在大队医疗点里当学徒。我上学时要经过医疗点,所以经常去,多是放学时陪生病或受伤的同学看病换药,也想顺便看看一起上学三年的新晋"赤脚医生"如何学医问诊。

医疗点就设在大队部旁,是一大间砖瓦房,布置简陋,背墙靠着一组约2米高的带小抽屉的中药柜,这个高度发小抓药恐怕得搭凳子;前面是一组木制柜台,柜台外的木桌上摆着简单的铝制消毒盒,眼睛能看到医疗用品大致如此,看起来更像一个中药铺。

"发小"学医有模有样,每次去都看到他坐在柜台前,翻看着一本有些破旧发黄的老书,是一本介绍中医的书,旁边还摆放着一本没有封面的《新华字典》。那认真的样子在学校是没有见过的,想他在学校时可是个上蹿下跳,上房揭瓦的主;也许是长兄为父,大他十几岁的哥哥教育有方吧。

其实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非要让一个小学没上完的孩子去学中医,光那些中药材的名称,书中的生僻字都够他学几年的了。不过有一个事实,那时的乡村医生多是由老中医传帮带学起的。发小的大哥也是如此,没有经过卫校学习,凭着从家族里的老中医那里学到的医学知识,才被选为大队的"赤脚医生"的。

发小学医好多年,具体什么时候独立行医的记不清了,只记得我当兵走的那年,发小已经会打针发药了。

发小到了也没有学成中医,到是他的大哥一直在家沿用中医给人看病,而发小自己独自经营着村卫生室,如今已是十里八乡闻名的熊医生了。

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赤脚医生"学徒,服务村民40年成乡村名医

三十多年没在老家农村长住,我与发小医生的交情也仅限于上小学那几年。这些年经常回老家,却很少碰上忙碌的熊医生,他和他大哥当年一样,每天穿梭在各个乡塆之间,不过不再是步行而是以摩托车代步,我们虽无深交,但偶尔在路上碰到,他也会与我以"老俵"相称,驻车寒喧打个招呼。

冬月里又回了一趟老家,闲来无事,去村里卫生室小坐一会。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发小很忙,一上午都在忙着接待病人,不只是本村的,还有附近几个村的的病人,都是慕名而来,据说最多的的时候挤满小小的卫生室,小院里还得排队。发小只有上午才在卫生室坐诊,下午又要骑着他那两轮摩托走乡串户出诊,最远到了邻县的乡镇。

算起来,发小行医已快40年了,在为村民服务中学到的不少医学知识,积累了一些经验。虽说不一定能治好大病,但深受村民信任。曾经的"赤脚医生"学徒已成"名医",风雨40年!已植根于家乡那方水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