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的一點小學問

睡眠,看似簡單,但其實是有大學問的。有些人每天睡十個小時還不夠,整天精神萎靡,而有些人每天睡五六個小時,依然精神抖擻。為什麼同樣的人,同樣的生物鐘(排除部分日夜顛倒的特殊工種人群),睡眠質量差距這麼大呢?

原因就在於你是否掌握了睡眠的規律。

早在20世紀初,德國醫學家貝克爾做了一項偉大發明,他通過電極發現了人類腦電波的存在。自此,科學家就開始嘗試窺測人類在睡眠時大腦腦電波的變化。

睡眠的一點小學問

就是通過上面這張圖,徹底闡釋了人類在睡眠時所經歷的過程。就像是一個在走樓梯的過程,人類從最開始清醒的狀態,一步一步往下走樓梯,第一個階段就是睏倦期,這個時候,大腦會發出低頻的,微弱的腦電波,這個時候我們的身體開始放鬆,呼吸和心率都開始輕微下降,但這個時候我們依然有意識的,還是處於清醒狀態的。

再往下走,到了第二個階段,淺睡期,這個時候,大腦的腦電波會進一步減弱,大腦會逐漸將清醒時的活動停止掉,但在這一階段,我們很容易被驚醒。

再往下走,到第三個階段,深睡期,這個時期大腦的腦電波頻率降到了最低,血壓、心跳和呼吸頻率都降到了一天中最低點,這個時候我們才是真正睡著了。我們的血管開始擴張,平時儲存在我們器官中的血液也流入到我們的肌肉中,對其進行滋養和修復。我們人體大約70%的生長激素在這個時期分泌,並通過血液循環和淋巴系統輸送到每個細胞,促進細胞吸收氨基酸,合成蛋白質,加速新陳代謝,起到修復皮膚的作用,美容覺的說法也是由此得來。所以深睡期對人體機能的恢復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

經過了深睡期後,就意味著從最底層的樓梯開始要往上爬了,再依次經過淺睡期、睏倦期,到最後的快速動眼期。為什麼叫快速動眼期呢,因為在這個時期,人的眼球會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各個方向運動,而人們常說的做夢就是在這個時期才會出現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醒後依然記得剛剛在做的夢,就是因為到了快速動眼期後,就意味著人要開始睡醒了。

而掌握睡眠的重要技巧就是要在合適的睡眠階段醒來,如果你是在深睡期醒來,那你的整個身體機能還處於休眠狀態,強行被叫醒的感覺相信很多人都有體驗過,難以描述的睏倦和疲憊;而如果你是在快速動眼期醒來,那就處於身體機能恢復的最佳時期。那我們在睡著後如何知道自己是處在哪個階段呢?這就需要下面這張圖來解釋了。

睡眠的一點小學問

科學家們發現,人的一個完整睡眠週期是差不多90分鐘的,所以就是要提醒我們睡眠時要儘量睡足一個完整的週期,比如你是晚上11點鐘入睡,想第二天7點左右起床,那根據睡眠週期的節律,我們建議你在早上6點半左右起床是最合適的,因為從晚上11點到第二天早上6點半剛好是經歷了5個完整的週期(7.5個小時),所以這個時間是剛好處在你的快速動眼期。如果你拖到7點,稍微再賴下床,到七點十幾分的時候,你就可能進入到深睡眠狀態了,這個時候再想去起床,就真的有生不如死的感受了。(當然,你可以可以反向推到,根據第二天必須起床的時間,倒推自己前一晚最遲入睡的時間)

所以,提高睡眠質量的核心就在於,精準的根據自己所需的睡眠時長(週期),有意識的去控制自己睡覺和起床的時間。

Have a good night !

睡眠的一點小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