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期:巧用此招,培养1个“会说话”的孩子


关键期:巧用此招,培养1个“会说话”的孩子


语言表达能力,通俗来讲,就是“说话”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

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具有口才天赋的人能把平淡的话题讲得非常吸引人,而口笨嘴拙的人就算他讲的话题内容很好,人们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有些建议,口才好的人一说就通过了,而口才不好的人即使说很多次还是无法获得通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对幼儿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进行了规划。

在正常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下,口语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乳儿期,主要是语音发展阶段;婴儿期,主要是掌握词汇阶段;幼儿期,3~4岁时掌握语音、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有迅速发展;6岁前基本掌握口语。

国外有的学者认为,从2岁到青春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或最适宜期。认为从出生到2岁,儿童两侧大脑的语言潜能是均等的。从2岁到青春期,由于成熟和环境等因素使儿童大脑形成了不对称,而脑的不对称形成过程有助于语言的成熟,因此它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或最适宜期。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

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对文字产生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关键期:巧用此招,培养1个“会说话”的孩子


除了上述所阐述的途径,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的语言培养,在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怎样有效地帮助孩子,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呢?燕子老师和大家分享1个很实用的方法,只要家长肯抽时间陪孩子进行应用,就能培养出一个会说话的“超能宝宝”。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给孩子讲故事的经历,并给孩子购买了好多故事绘本,抽时间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阅读。你的孩子可能已经形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尝试让孩子“续编故事”,你和孩子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续编故事亦称“编故事结尾”、创造性讲述。是指在孩子有了听故事习惯以后,家长再给孩子讲故事时,只讲故事的开始部分,或者是讲到精彩部分,停止讲述,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故事编下去,讲完。



这种方式是具有挑战性的,最初孩子可能会感到有一定难度,需要家长的耐心启发和引导帮助。孩子的世界和成人是有区别的,他们具有超常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续编故事”会给孩子带来新鲜感,引发孩子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拔萝卜》的故事是孩子们都非常熟悉的,通过老爷爷种萝卜、拔萝卜、请人帮忙、最后拔出了大萝卜,最后大家一起抬着大萝卜回家了。故事到这里似乎是讲完了,其实,家长是可以和孩子续编故事的,问孩子:“

大家把萝卜帮老爷爷运回家后,老爷爷会怎么做?会不会请大家吃萝卜?怎么吃呢?”

这些问题很浅显,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对孩子来说应该难度不大,孩子经过思考、想象,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如:老爷爷会请大家吃萝卜,萝卜可以生吃,也可以炒着吃,还可以炖着吃,还可以做成饺子馅包水饺吃。家长可以帮孩子选一种喜欢的吃法,把故事续编下去。

续编故事时,家长要注意选材,从孩子感兴趣的题材入手,引起孩子 好奇和探索欲望,为续编故事做好铺垫。



故事开头的内容应是儿童熟悉的生活题材,一般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事件,并有伏笔,以提供多方面发展情节线索。

如故事《小松鼠的伞》,就是一个很好的童话故事。孩子们都知道小松鼠的大尾巴在下雨的时候,是可以当雨伞用的。故事开头有给出了一个悬念:“下雨了,小松鼠回家时全身都湿透了,

妈妈很生气。

问题来了:小松鼠明明有大尾巴当雨伞,为什么会“全身湿透了”呢?孩子就会展开想象,通过自己的思索,想出好几个可能发生的故事。

根据孩子编的故事,家长可以帮孩子进行修改、完善,一个新的故事就形成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和家长的共同参与 ,让孩子有了成就感和获得感,既密切了亲情,又促进了孩子的言表达能想象力、思维力和语力的发展,真可谓“一举多得”。



关键期:巧用此招,培养1个“会说话”的孩子


综上所述,“续编故事”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很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看似有点难度,但是,只要家长平时多给孩子讲故事,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孩子具有一定的故事“量的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进行“续编故事”的尝试,通过多次进行练习,对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密切亲情,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力,增强孩子的获得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燕子老师说育儿,从老师的角度谈育儿。欢迎大家关注我,共同探讨幼儿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