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人頭地,卻不認親生母親,其中原委一一道來

人們說生育之恩大於天。然而,下面這個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有時生身之恩與養育之恩是需要分開的。

孩子出人頭地,卻不認親生母親,其中原委一一道來

20年前,一個剛畢業的的小夫妻,突然發現懷孕了,可在當時的情況,兩人並沒有一絲喜悅,反而為將來的生計而發愁。人流吧,不捨得。生下來吧感覺壓力太大。更為關鍵的,檢查結果顯示是個女孩,當時的環境大家都知道,計劃生育那麼嚴,如果是個男孩,他們也就咬咬牙養了,於是,他們就有一個想法,孩子生下來,送給別人。然後自己在生一個。

雖然母親不願意放棄,但想想也就只有這一條路,最後還是同意了。於是家裡,為這個孩子找到了一個好家庭。看到這個家庭對這個孩子很好,心裡也就安心了。 雙方也協商了由於嬰兒已經被送人,將來不要來打擾孩子,並且孩子將被視為親生父母。不允許任何人再打聽這個孩子。這是雙方家庭最初達成的共識。

當這對小夫妻再次懷孕生下來一個女孩時,種種原因,當時沒有在想要第三胎了,命中註定無的,也就不再強求了。

隨著時間的發酵,當媽的越來越覺得對不起當時的大女兒。而且隨著生活的不如意,小女兒又是被慣的的嬌蠻任性不成器。更有一些小道消息,大女兒現在在大城市發展,收入不錯,還給老家的父母買了房等,於是兩老越加思念自己的大女兒。

也是命運的安排,他們竟然打聽到收養大女兒新的家庭住址,並找了過去,要求認回女兒,讓女兒養老。對方也沒說什麼,只是說如果女兒同意他們就同意。於是召回大女兒,安排兩方見面談。

孩子出人頭地,卻不認親生母親,其中原委一一道來

畢竟血濃於是,大女兒客客氣氣的招待了他們,但是接下來的一番話讓他們大吃一驚。"於情,我叫兩老一聲父母,如果兩老有什麼不方便的我也能照顧,於理,我現在的父母在我小的時候就告訴了我,我是領養的,不是他們的親生孩子,但是他們仍視我為己出,而且沒有在生育其他孩子,我不可能拋棄他們兩個,專門去給你們養老。我有今日的成就,是我現在的父母支持,我自己的努力的來的,不是別人給的,但是,我一個人也能力有限,而且您家中還有一個女兒,我父母也就我一個女兒,我不能把所有的收入全給您二老養老。”

夫妻二人此時臉紅耳赤的,心裡堵得不是滋味。

雖說十月懷胎恩情重,但是從你決定把孩子送人的那一刻起,你就應該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孩子出生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哪裡長大。與大多數家庭不同,養父母在她變得理智後直接告訴她孩子的真實身份,讓她明白雖然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但這並不妨礙她的父母愛她,讓她在愛中成長。這為這個女孩的出頭奠定了基礎。 "養父母"是一個敏感的詞,它引發了許多社會案件,但家庭很幸福,父母愛他們的女兒和孝順。可以看出,“在哪裡成長”比“從哪裡來”更重要。 從孩子對他的親生父母說的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能夠清晰而理性地理解的孩子。他也可以意識到,雖然他沒有和親生父母一起長大,但他得到的愛和關心並不比其他人少,甚至更多。這是由於養父母的灌輸和對養女無盡的愛。不要只是掩飾,讓孩子知道真相,坦誠面對真相,讓她知道愛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