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陪餐制或許不是靈丹,但別忘了板藍根也是好藥

4月1號,校長陪餐制將正式落地。有的人一直不看好這項政策,認為形式大於內容,在執行時勢必大打折扣。有的人說這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歷來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也有些人認為校長們可以有很多種辦法應付或迴避,比如開小灶等。還有一些"經驗主義者",說在學校開食堂的人一般都是校長的親戚,校長會動真格的嗎?更有甚者,說校長受食堂承包者的賄了,他們穿的是同一條褲子……雖說腦洞很大,但大家的出發點是好的,諸多的擔憂也確實應該引起重視,在施政時注意加強監督。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學校營養餐體現了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對兒童的關愛,對民族未來的關切。之前新聞曝光的剋扣營養餐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憤慨:貪汙有罪,從學生口裡奪食更是天理不容。校長陪餐制有的地區早就實施了,這次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輿論效果不可小覷。國家重視,有制度可依,學生和家長也有了監督權。校長按規定必須在食堂陪餐,飯菜的質量如何自然有切身的體會,如果這樣還發現不了問題,那就是嚴重的瀆職;發現以後佯裝不知,刻意隱瞞,自然是罪加一等。

政策只要科學、合理,指出方向、提出要求後,實施是關鍵。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督導,定期進行檢查。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委員會,邀請家長陪餐,寫好陪餐記錄,並以多種形式(展板、微信等)及時公示餐譜、採購信息、食堂工作人員的體檢狀況等。我個人覺得,校長陪餐制好比板藍根,先把溫暖的感覺給傳遞了出來。它能防病,增強教育制度的體質;也能治病,發現問題的苗頭後及時處理,以免釀成校園用餐禍患。它可以是一副好藥,只要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