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西大门”的四代守门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高新区公安分局620名民警、3221名辅警第一时间响应,如同一群“守门人”,以最昂扬的斗志、最饱满的精神、最严格的举措、最尽职的坚守,守好苏州的“西大门”,以优异的表现,在这场大考”中交出公安答卷,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双胜利”贡献公安力量。今天,让我们听听他们中的60后、70后、80后、90后民警的战“疫”故事。

60后:“交警老阿爹”的超长待机

“老郁,你快退休了,还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就帮我们守好后方,高速卡口执勤别去了。”疫情防控初期,高新区交警大队镇湖中队中队长在安排任务时把57岁的郁惠明“摘”出了名单。“我是老党员,这种时刻必须上!中队人少,多我一个多分力!”郁惠明很坚持,硬是放弃春节休息,坚守在天池山高速卡口。每天上百次抬手、问询、检查,他做的一丝不苟,还发挥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帮助处理了好几起返苏人员不配合防疫措施的纠纷。

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镇湖人,郁惠明对镇湖的大道小路了如指掌。企业复工复产后,为了保障上下班高峰时期道路通畅,郁惠明从高速卡口下来后马上投身道路秩序维护。他把自己多年的执勤经验和对辖区路面的高度熟悉结合起来,向交警大队提供了增设路口交通标志和优化交通信号配时等多条建议,有效提高了辖区车辆通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70后:“警营老兵”主动请战

“我是老兵,我去!”得知高新区疫情防控隔离观察点需要人员去秩序维护,高新区巡特警大队70后民警刘永刚第一个报名。

隔离观察点主要针对乘坐高铁、火车等交通工具来苏的重点疫区人员。除了做好秩序维护,刘永刚一到岗位就想着怎么科学分流,降低相互感染风险。因为日常负责大型活动安全监管工作,他对各类场所的格局十分敏感:“入口处没有物理隔离,工作人员和隔离人员的动线重叠区域大,感染风险也就无形增加了。”他立即开展情景模拟,重新制作动线图,并利用观察点现有条件重新布局,隔绝了人员交流接触的空间,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他还提出了工作交接三步法、隔离人员登记步骤等想法,系列做法在全区隔离点得到了推广。

80后:“警医”夫妇同心战“疫”

春节伊始,枫桥派出所80后社区民警杨明迅速回到工作岗位,摸清辖区流动人员底数、配合做好小区封闭管理、引导群众居家隔离……疫情管控期间,长期卧床的杨奶奶母女俩的亲戚无法进入小区照顾,杨明主动接下照顾的任务,每日送菜上门,关心她们的身体情况,及时解决生活困难。得知辖区换尿毒症的王大姐每天要去医院做透析口罩储备不足,他马上向街道反映,梳理辖区内存在的类似问题,帮助困难群众申领口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杨明的妻子是附二院高新区医院预防保健科的护士,疫情期间主动请缨支援门诊预检分诊台,对前来就诊的所有病人测体温,做登记,每天下班累得手都抬不起来……他们的儿子正处于小升初关键时期,虽然少了父母的陪伴,但十分懂事,每天在家自觉进行网课学习。“大家的稳定才能换来小家的幸福,我们夫妻警医同行,同心战‘疫’,也是别样的记忆。”杨明表示。

90后:“准新郎”用行动践行誓言

大年三十晚,本打算带未婚妻回家探亲的通安派出所90后民警王曦平决定留下。2月14日是王曦平本来定下的婚期,但考虑到疫情因素,他给所有亲朋好友发送了一条推迟婚礼的信息。发完信息,他就马上奔赴执勤岗位。

2月1日,通安辖区出现了高新区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患者去过哪里?接触过哪些人员?一系列的情况都需要上门了解。“我年轻,让我上!”王曦平第一时间站出来,穿戴好简单的防护装备,他马上上门向患者家属了解情况,并结合监控、大数据,迅速刻画出患者的行动轨迹,掌握人员接触情况,为后续阻断疫情传播扩散渠道提供关键数据。

因为疫情期间工作表现突出,王曦平被高新区委组织部批准加快入党进程,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当对着党旗许下入党誓言时,我觉得胸口有一股劲推着我,要更好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和守护群众安全中去。”从春节到现在,王曦平连续战斗了近2个月。随着辖区复工人员大量返苏,警情量明显提升。除了做好接处警工作,王曦平还主动跟着社区民警走进企业,向员工宣传防盗防骗知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对只能通过视频聊天缓解思念、许久未见面的未婚妻,王曦平许下诺言:“待疫情退散,我还你一个完美婚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