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凋》∶不露锋芒的善良,其实是自我独立性缺失造就的盲目顺从

文 |七月仟情

《花凋》∶不露锋芒的善良,其实是自我独立性缺失造就的盲目顺从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张爱玲

作为独具风格的中国近代女性主义作家,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栩栩如生,有扭曲的曹七巧、坚毅的顾曼桢、还有温柔的白流苏。

创作于1944年的短篇小说《花凋》,是张爱玲以其舅舅家为原型,写下一个充满心事和哀愁的少女。

《花凋》讲述了郑川嫦出生在上海落魄贵族家族,从小到大就一直遭受父母的忽视与家人的排挤,直到最后生肺病而早早离世的悲惨故事。

小说透过女主人公川嫦的生病事件,道出了一个落魄家族的人情冷暖,也让读者为川嫦感到悲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态度”是她一生最真实写照,也塑造了一个可怜又可悲的女性形象。

《花凋》∶不露锋芒的善良,其实是自我独立性缺失造就的盲目顺从


01、表面是肺病造成的不幸,实际上是落魄家族的“有毒思想”造成的悲剧。

小说一开始以倒述的方式,让读者明白了其实女主人公川嫦已经死了很久,只是是发了小财的父母在为她重新修葺墓碑,并且墓碑背面记录着川嫦的一生:

"……川嫦是一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十九岁毕业于宏济女中,二十一岁死于肺病。……爱音乐,爱静,爱父母……无限的爱,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惜……回忆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安息吧,在爱你的人的心底下。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

透过碑阴上的记述,很容易让人眼前浮现出为女儿的离世而伤心痛哭的父母,但实际并不是如此。因为在下文,张爱玲立刻话锋一转。

“她的死是...可是全然不是那回事。”

张爱玲正是用这种讽刺对比的形式,就此揭开了所谓富贵人家川娥悲剧的一生。

郑家表面风光无比,但已经是山穷水尽的地步。郑家人也为了所谓的虚荣心和面子,还是摆起了有钱人家的架子。更是在子女教育方面,秉持着富贵人家的传统,不让子女出门工作。女儿们想要摆脱贫困家庭的,唯一方式是“女结婚员”,只有嫁出去才有好日子过。

但也是因为郑家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也导致应该是和睦融洽的家庭关系,演变成为了仅有的一些资源而勾心斗角的子女间斗争,让本来幸福的家庭生活沦陷为一副本是现实社会才有的抢夺画面。

张爱玲塑造了一个看似表面富贵的人家,实际是子女与外戚依附在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过着如寄生虫般的生活。而川嫦就是生在糟糕透顶的家庭环境,一个带着少许封建思想的郑家,它有着父母的不恰当教育,还有着资源分配造成的“有毒思想”,一步步的逼迫她,折磨她,最终害死她。

张爱玲在小说里,写了两处来自家庭对川嫦的毒害:一处是子女们忙着抢夺家庭资源,懦弱性格的川嫦时常退让,慢慢把自己推向了弱势的一方,生活处于被动无奈的绝境;另外一处是川嫦父母在为川嫦捉治疗肺病的西药时,两人竟然为了钱财,丝毫不顾亲情的推脱话语。

通过这两处实质性的毒害川嫦行为,也深刻讽刺“有毒家庭”影响与迫害下,就算是亲情变得薄凉,亲人之间也比现实来的现实。

苏珊.福沃德同时也在《原生家庭》里,提到原生家庭的消极意义,是“有毒的父母”(Toxic Parents)的概念,它描述多种被称之为“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这些模式在家庭中并不少见,甚至是在短期内的祥和。

川嫦表面是肺病造成的不幸,实际是来有毒家庭所带来的“思想造成的一生悲剧:子女,扭曲了她们的品格,影响了她们的一生。看似祥和的家庭里,子女们是现实般的抢夺,且父母扭曲的思想,让他们成为了一名施暴者,在无形中迫害着。

比起“幸运”的郑家儿子们过着寄生虫般生活,作为郑家女儿是最为可悲的。除了只能依附在落魄家族身上,就只能如商品般打扮自己,在努力把嫁出去,嫁好人家。

这样子的思想扭曲,在她们眼里,亲情也就看的很淡了。再加上川嫦生病期间,父母的不管不顾,也不出钱治病的态度,也进一步加深了子女之间的冷漠,毕竟父母连自己孩子生死不顾了,那还有什么亲情可言呢?川嫦的死也没能激起她们很多的同情心,或许在她们眼里只是少了一个抢夺资源的对手罢了,仅此而已。

张爱玲笔下的郑家,本身就是个问题的存在,除了子女之间的亲情冷漠,最为可笑的是这个打脸充胖子的家族核心成员,父亲郑先生是有钱没钱都会生孩子,全然不管养育的费用;而郑太太已经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并恨着丈夫,内心只是希望女儿们嫁的好,最少是不要像她那样过着省吃俭用的艰难日子。

《花凋》里的郑家已经是个不去掩饰人生薄凉的“有毒家庭”,它灌输给了子女错误思想的同时,也直接造成川嫦不争不抢的顺从,演变成一场逆来顺受的悲剧,最终走向死亡来解脱她的一生。

《花凋》∶不露锋芒的善良,其实是自我独立性缺失造就的盲目顺从


02、不争不抢的顺从性子,川嫦性格里藏着“善良”,却是一步步让懦弱的她先走向思想的麻木,然后是身体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任何小说里的上海大户人家之女,都有着光鲜亮丽的一面。作为女主人公的川嫦有着丑小鸭的身份,她是一个“终年穿着蓝布长衫,夏天浅蓝,冬天深蓝”的富家大小姐。

张爱玲用这种对比性写法,揭露了川嫦看似风光无限的家族里,已经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在注重面子的郑家,竟然还让大小姐川嫦长年穿蓝布长衫,这种有损家族形象行为,也隐约点明她性格里的懦弱。

事实上,川嫦的相貌不如姐姐俊美,性格不如弟弟尊重,但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儿,本最有可能成为最宠爱的人,但却因为顺从,被姐姐们用各种理由哄骗,而始终穿着不符合小姐身份的旧衣服,

长期生活在处处不如别人与糟糕的家庭环境里,让川嫦有着就连她都没有发现的卑微,天真的她以为只要不争不抢,并且顺从家人意思的性子,那么家里的关爱还是可以轮到她的。

所以,川嫦在面对父母的偏心是选择默认,在面对其他兄弟姐妹的抢夺资源都是退让。她是善良的,也觉得这样的退让与善良之举,最终会换来别人的理解与关爱。

但这只是川嫦的痴心妄想罢了,张爱玲在小说里也曾经写过一次她的内心欲望,是等家里有了钱,就能送她进大学,在好好地玩两年,从容地找个合适的人。

只不过是川嫦自以为是带给自己的幻想,父母都对她从不上过心,更别提希望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让她看清了现实。

对一个不曾反抗和失去希望的川嫦来说,善良试图理解一切已经没用了,换来的是父母和现实一次次的打击。但是一切已经晚了,走投无路的她,思想也跟着走向死亡。

其实处于被动的她哪里抗争的能力,但是,川嫦不知道的是只要她象征性的争取,哪怕哭闹,对其还存在关爱的母亲还是会多多照顾她的。

可惜一个人思想死亡的人,已经无法察觉也已经放弃了希望,那么川嫦的悲剧是注定的。

《花凋》∶不露锋芒的善良,其实是自我独立性缺失造就的盲目顺从


文学泰斗鲁迅先生,年轻时候是学医的,当时他在学校看了一部关于日俄战争的纪录片,影片中的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日本人逮捕要被处决,而麻木不仁的国人却像“鸭子”一样伸着脑袋来看热闹,这件事大大地刺激了鲁迅先生,他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毅然弃医从文,拯救思想已经死亡的人们。

温顺的川嫦,也曾发泄出唯一一次真实情绪,搂住母亲,伏在她背上失声痛哭道:"娘!娘,我怎么变得这么难看?"她无助的问了又问,让她母亲也不知所措跟着也哭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只要有压抑,就会有反弹的强烈情绪爆发,这也很好解释了川嫦爆发情绪的原因。其实她是在哭诉与不甘心,这辈子始终没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反观来说,也正是因为川嫦的不争不抢,去顺从家人的性子,也给郑家人“惯性思维”:不管做什么,都觉得川嫦能理解,也不会责怪什么,也就理所当然的不抓药,不拿钱出来救治。

因为人与人长期接触,就会形成一个固定印象,之后的判断都会基于这个固定印象做出表面性的行为,并不会深入思考。

川嫦的印象是“不争不抢的顺从、懦弱、不曾反抗,”那么会给多少重视与希望,也只是完全取决于家人了。

张爱玲以川嫦的性格,塑造了一个就连生与死都没有自我主见与选择的可怜女人。如果她敢于争取,一番哭闹纠察,哪怕再穷,就算父母拿不出钱,还有几个嫁人的姐姐,无理取闹总会得到一些重视,毕竟天无绝人之路。

她从小自卑懦弱的性格,不曾反抗与争取,逐渐也让思想走向麻木不仁。一个人的思想一旦死亡,那么活着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随着疾病来临,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身体死亡。或许对她来说,解脱是最好的方式。

这就是《花凋》里的川嫦一生的性格,是姊妹中最老实一个,言语迟慢又有点脾气,本是最可能被疼爱的小女儿,却天生要被大家欺负。


《花凋》∶不露锋芒的善良,其实是自我独立性缺失造就的盲目顺从


03、如果去打破顺从,不逃避,何来的悲剧发生呢?

爱丽丝•门罗《逃离》:还是别试着逃避了,而是要正视这个打击。如果你暂时逃避,就仍然会一而再地受到它的打击。那可是当胸的致命一击啊。

张爱玲在《花凋》里并没有讲述关于女性独立的文字,只是在那近乎平淡的语言,赤裸裸影射一个民国带有封建思想的家族,女儿沦为“女结婚员”。而女儿们也是以婚姻为代价,借此来逃离家族,去实现独立。

既然是以婚姻为改变命运机会,张爱玲也给川嫦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更好引起读者对她的同情之心。

随着姐姐全出嫁了,19岁的川嫦也相亲到一个叫章云藩的医生,两人到了家人默认与谈婚论嫁的地步。只不过疾病的到来,她失去唯一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嫁出去改变现在在家庭的弱势困境。

在面对肺病时,章云藩的那句"我总是等着你的",也足足等了川嫦两年,最后放弃了且另寻新欢。其实他还是真心待过川嫦的,一直在断续照顾着。

只不过,结婚的前提还是要以健康身体为基础,不然就变成了相互拖累的婚姻包袱。所以,我们也不能责怪章云藩的始乱终弃,或许在他心里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也只能及时放弃,因为那是不治之症。

后来,实在想不开的川嫦还是约了章云藩和他的新欢来家里做客,最为讽刺的是昔日爱人的新欢远远比不上她,又矮又胖。只不过拥有着健康的身体,这是川嫦所没有的,可怜、可叹又觉得可惜。

这就是川嫦的一生了,就连爱情也因健康,也被剥夺了反抗与争取的机会,那可是唯一一次可能迎向新人生的婚姻啊。只不过也随着疾病支离破碎,也留下我们对来自川嫦家庭、性格的思考:在那个女权偏低的时代,如果不去打破对传统思想的盲目顺从,那如何去实现女权意识的觉醒呢?

《花凋》∶不露锋芒的善良,其实是自我独立性缺失造就的盲目顺从


04、川嫦的一生,告诉我们关于善良与独立的反思,也是生命的角度。

川嫦用短暂的一生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并不是每一份的善良付出,都能得到每个人的理解。

郑家人虽然是一家人,但也演绎了人间百态的薄凉,读着读着就会让读者忘记他们还存在一层亲人关系,始终是冷漠无情的画面。

全家人不怎么待见川嫦,父亲的丑恶嘴脸都让人有种“女儿早点死去”的画面感,也随着川嫦的去世,良心不安的他们也在小说开头有着“惋惜”的惺惺作态样子。

久久不能释怀川嫦如善良的天使,内心的她不曾有“恶”,或许也不能代表不会受到伤害。其实我们善良是需要一定的理智,运用好“善良”的力量,用对了是美好人生,用错了演变成逆来顺受的懦弱。


《花凋》∶不露锋芒的善良,其实是自我独立性缺失造就的盲目顺从


女星孙俪通过一档节目认识因家境贫困而面临辍学的男孩向海清,心存善良的孙俪匿名资助他直到考上大学,男孩也是入学前才知道资助自己的是当红明星。

然而,向海清入学后不思进取,竟然把孙俪的善心当摇钱树,不断要钱,还嫌钱少,就打电话发难:“每月500块,你也拿得出手?你家的宠物狗每月的花销也不止500块吧?”

为了让他学会独立,孙俪停止了资助。向海清急眼竟然杜撰了一封长信来曝光孙俪。如果不是知情人澄清真相,她不知要被网民骂多久。

所谓“斗米养恩,石米养仇”,善良没错,如果过了度,那就会演变成为别人眼里那理所当然,甚至会让自己逆来顺受。要是一旦停止善良行为,反而会让人忌恨与也会失去独立性。

我们的善良不必太过于锋芒毕露,它存在着双面性力量:是助力,帮助我们走向更美好的人生;但是过度的善良,就会演变成懦弱。如同川嫦在郑家里逐渐处于弱势,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独立。

富兰克林说过:命运的变化如月亮的阴晴圆缺,无损智者大雅。

维尼也曾说过: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顺从父母一生的川嫦,其实是自我独立性缺失造就的盲目顺从,一生过着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的懦弱,对命运做出了妥协:不去改变自己,盲目顺从,最终思想死亡,以死来解脱自己。

川嫦的命运是当时社会很多女性的缩影,或许反抗命运是很难,但不反抗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但是任何年代,都有勇于改变命运的女性,如武则天、李清照等,她们都在打破对传统的顺从,去完成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我看来,不去倚仗外来力量,它始终难以改变自身的命运,唯有独立自己才是最好的自救行为。只是盲目的顺从,就会迷失自己。


《花凋》∶不露锋芒的善良,其实是自我独立性缺失造就的盲目顺从


《哪咤之魔童降世》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点明人生不去顺从命与人,去突破自身去走向美好的未来,这才是真正的生命含义。

《花凋》∶不露锋芒的善良,其实是自我独立性缺失造就的盲目顺从


《花凋》是一部看着很压抑的小说,全篇都在讲述人性薄凉与逆来顺受的女子,张爱玲并没有阐述太多的观点,只是在平淡的文字里,写出了郑家那残留着封建社会愚昧的思想,亲情变得不堪一击。

川嫦如花一样的美丽女子,有着善良,但她的盲目顺从,也很快就凋谢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其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花凋》里的川嫦,代表着女性盲目顺从的形象,不敢反抗命运,善良也是言不由衷。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