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心靈課》—第二篇/第十七章:父親該做什麼?

讀書筆記《媽媽的心靈課——孩子、家庭與外面世界》

THE CHILD THE FAMILY AND THE OUTSIDE WORLD

第二篇:家庭與小孩/第十七章:父親該做什麼?

讀書筆記 ||《媽媽的心靈課》—第二篇/第十七章:父親該做什麼?

這一章開始講到了爸爸在家庭裡,特別是在母子關係當中,應該是怎麼樣的存在了。

在老溫看來,父親要真正地和孩子進行良好互動並不容易,因為一方面父親在傳統社會角色當中是做為經濟來源的支柱,經常早出晚歸很少在家裡,而母親角色的練成是需要7*24浸泡在和寶寶互動關係當中,父親是不可能成為母親那樣專業的存在;一方面父親因為情感表達不像母親那樣外露,父親會顯得比較內斂,即使父親內心很喜歡孩子,卻很難讓自己表現出來,所以父親和孩子的關係建立就更加需要母親的推動和製造機會了。

老溫也列出了父親能參與到和孩子的互動當中的種種好處,

一、父親能夠為母親分擔承受來自孩子的一些不滿或者恨。因為母親有些很嚴厲的特質或者規則要求是父親的功能,如果父親沒有很好參與到母子關係裡的話,會導致孩子對母親產生強烈的很難整合的既愛又恨。如果有父親的參與,這會讓孩子在面對母親時的內心矛盾衝突大大降低。(怎麼聽起來,父親就是用來“被殺死”的靶子或者替死鬼呢。)

二、孩子對於父母關係的變化是很敏感的,父親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和孩子的當中,能讓孩子覺察到父母關係足夠好和穩定,這會為孩子建立起“社會安全感”

三、父親的參與會極大豐富了孩子對不同人的感受和體驗的,因為父親的身上有著不同於別人的優點和人格特點,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遇到人的性格還有別的可能性,生命是有多樣性的。

四、父親在孩子的生命當中是活生生地存在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去面對理想化破滅所帶來的落差。因為孩子會不可避免地對父親進行理想化,而父親活生生地存在會幫助孩子去將自己內心理想父親現實化,讓孩子更好地去面對理想化破滅所帶來心理落差,這會決定了孩子如何面對人際關係中的他人,特別是伴侶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完美。從這個角度來說,父親活得足夠長,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愛。

五、孩子能夠和父親待在一起的時光會是孩子以後最珍貴的回憶

。父親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如果孩子和父親沒有值得回憶和留念的記憶,那對於孩子來說是件很遺憾的事情,畢竟父親也是孩子的重要他人。

所以母親雖然不能決定父親和孩子的關係質量如何,但是母親卻是可以做到是否為父親和孩子提供獨處的機會,是否破壞父親和孩子之間關係。這也就意味著當媽媽說“爸爸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做不好”的時候,是不是在無意識地剝奪父親和孩子相處呢?


So when father comes into the child's life as a father, he takes over feelings that the infant has already had towards certain properties of mother, and it is a great relief to mother when father can take over in this way.

母親因為會全身心投入到照顧孩子的事業當中,所以不可避免地搶走了父親的一些活,比如規則、嚴厲等品質。但父親需要把自己的活從母親手中接替過來,幫助母親去教育孩子。而父親不能因為母親把事情都做完了,人在心不在,形成了在家裡的隱形人。

父親的有意無意的缺位一方面會讓母親的負擔加大,畢竟母親不可能是完美的存在,母親不可能把父親的角色做得同樣好;

一方面會給孩子帶來很難整合的內心矛盾衝突,因為母親在執行父親功能的時候,會讓孩子對母親愛與恨變得越來越深刻,孩子會很難去整合愛與恨的衝突,孩子的恨根本沒別的地方能釋放,也會很焦慮母親是否能承受得起自己的恨或者攻擊。

Nevertheless, if father is there and wants to get to know his own child the child is fortunate, and in the happiest circumstances father vastly enriches his child's world.

這就意味著,隨著孩子成長,孩子內心世界不再是隻需要二元關係,更加需要父親的加入形成三元關係。父親的加入可以讓孩子切實地看到男女之間的區別,包括行為方式、社會要求等。在和爸爸的互動中,孩子的感情體驗得到很大的擴充和豐富,因為孩子與爸爸和與媽媽的感情體驗是不一樣的。爸爸的人格和優秀品質也是讓孩子內心世界得到充實,孩子會有選擇地認同爸爸身上有力量的人格特點,幫助孩子成長為人格健全的個體。

不過爸爸的加入能給到孩子幫助是有前提的,爸爸是希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真正關注到孩子,願意和孩子互動,並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或者應付媽媽的抱怨和要求。爸爸需要給孩子創造快樂的環境氛圍,讓孩子處於快樂的氛圍當中,爸爸才能更好地豐富孩子的世界。如果爸爸一味地以嚴苛形象出現只會讓孩子牴觸,更別說豐富了。

One of the things that father does for his children is to be alive and to stay alive during the children's early years.

爸爸其中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在孩子人生當中,特別是最童年裡,一是生命足夠長活著在人世間,二是在孩子生活當中活生生地存在,並不是人在心不在。爸爸的真實存在對於孩子的成長和心理發展是有功能的,因為這會幫助孩子去面對理想化破滅的過程

每個孩子在開始意識到有父親存在的時候,總是避免不了對爸爸的很大的理想化,總是覺得爸爸能做到很多東西,爸爸可以是完美地存在。

如果這時爸爸真實地存在孩子生命當中,爸爸會不可避免地讓孩子產生很多失望,孩子在失望之後,會嘗試重新去整合自己對爸爸的認識,讓自己對爸爸期待保持在合適的水平,從而讓孩子學會如何去調整和麵對理想化。

但是如果爸爸不能真實存在孩子生命當中,孩子的理想化無法幻滅,只能越來越強烈,對“爸爸”產生類似神明、上帝般的期待,並根深蒂固地根植在孩子的潛意識當中。這就會

讓孩子長大之後很難去接受現實和自己期待不一致,特別是女孩子在親密關係當中,無法接受伴侶並不像自己最開始的那樣理想,而導致孩子對親密關係產生深深的失望。

It need never, of course, interfere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parents who feel secure in each other's love.

每當家庭多了一個寶寶之後,家庭成員的角色就會面臨了改變和挑戰,而父母之間的夫妻關係也會因此受到衝擊,在關係當中的兩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產生焦慮和擔心,覺得寶寶的出現會不會導致兩人夫妻關係不再像以前那樣的緊密了,自己會不會受到冷落了。

但是事實上,夫妻關係是否安全和穩固的根本是在於夫妻之間的愛是否還是像以前那樣的堅定,夫妻關係是否還是足夠好,這和孩子的出現還真的沒有多少關係。如果夫妻兩人感情深厚,情比金堅,兩人在這段感情中是能夠感受到安全感,而不會受到外界因素影響的強烈衝擊。

所以在夫妻關係出現了問題的時候,夫妻雙方兩人應該在自己的關係當中去尋找問題,這是彼此重新開始認識對方和自我成長調整的機遇,而不應該過多地把自己對關係的焦慮投射到外界的第三者身上,

要知道關係的“敵人”永遠是消滅不完的,靠消滅關係的“敵人”是不會保證兩人感情關係固若金湯,甚至只會把關係推向了消亡

It is not in your (mother's) power to make their relationship a rich one; that depends on father and the children. But it is very much in your power to make such a relationship possible, or to prevent it, or to mar it.

媽媽通常會嫌棄爸爸照顧孩子時笨手笨腳的,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這樣做只會把爸爸推得遠遠的,讓爸爸無法和孩子進行互動交流。所以雖然媽媽無法決定爸爸和孩子關係的質量如何,但是卻有能力去給爸爸和孩子創造機會,還是去阻止他們接觸,還是去破壞他們關係

因為孩子和媽媽的鏈接要比和爸爸的深厚,孩子會天然地向媽媽靠攏,媽媽對孩子影響自然也是很大的。如果媽媽在親子關係當中有意無意地為自己拉同盟,讓孩子排斥爸爸,那隻能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很強的負面影響和負擔,甚至影響到孩子成年以後對關係,特別是親密關係的建立和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