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人生,這是一段歷史,這更是一部史詩

第一部獲准在紫禁城內拍攝的故事片,貝託魯奇用奧斯卡證明他沒有辜負這個機會。這部史詩傳記片用西方的視角,拍出中國近代的複雜歷史。道盡溥儀一生,沒有流於表面。是傳奇也是悲劇。末代皇帝的命運,為他套上身心的雙重枷鎖。從一個囚籠,走向另一個囚籠。他是被時代選中的演員,無奈地上演掌權的戲碼。溥儀登基之初的十六抬大輦,和片末遊行時紅衛兵扛在肩上的毛澤東像,諷刺意味濃重。感覺導演還想告訴我更多的東西。但我更多是對這位末代皇帝的同情,他痛哭流涕追阿毛、失魂落魄追婉容,但始終追不回那昔日輝煌的時代。

這是一段人生,這是一段歷史,這更是一部史詩

他反抗太監偷竊文物、反抗日本傀儡操控,但終究反抗不了自己跌宕唏噓的命運。他做了一輩子囚徒,在紫禁城在滿洲國在撫順管教所。終於買了張觀光票,在赤色餘暉中蹣跚進入太和殿。須臾一世,只有那皇座下藏著的蟋蟀,還認得他是帝王。貝爾託魯奇曾說過,他所有的電影其實都是在講述一個主題,那就是“個人是歷史的人質”,這部片子尤其如此。溥儀與其說是皇帝,不如說是紫禁城的囚徒罷了。所以,片子中反覆出現了門的意象。外國人拍中國歷史,有種中國影片少見的溫情,同時,從外國人的眼睛裡看中國,也有比較怪的地方。再找不到比尊龍更適合演賻儀的人了,自帶貴氣,就連落魄時,雖眼裡悲慼,但仍有傲骨。

這是一段人生,這是一段歷史,這更是一部史詩

溥儀的一生無疑是戲劇化且悲劇性的,三度被推上帝位,身處政治漩渦卻未發揮實質作用,為王為帝卻從未掌握過實權,也從未將自身命運握於手中。年少時想逃離,成年後卻再也回不去。伴隨著紫禁城的黃昏,他以及他背後的王朝墮入冰涼的黑夜。電影裡使用了很多暗喻,不斷出現和關閉的門,展示故宮之大的廣角鏡頭,讓他彷彿是個困獸,出生就註定了沒有選擇和自主的權利,獲得過至高尊嚴,又被世界踩在腳下。他的經歷,只怕這電影無法詮釋更多。以一人傳記的模式鋪排,卻舉重若輕地勾勒出了一國史詩。哪裡只有皇帝,又哪裡只限於末代,它講的就是整個中國。貝託魯奇做到了最難的事——站在所有人的角度上講故事。誰都有榮恥,誰也都被褒貶。那些歷史糾葛與文化自囚、坍塌的與重鑄的,擺著就是多麼可笑的一切,卻永世只會引人無盡傷悲。他曾是宇宙之王,享受過大被同床,可命運的發展卻並不是他想象中的那個模樣。送別師長時他用了一首友誼地久天長,他也在不斷地嘗試反抗;他不是沒有自己的主張,只是那囚徒與傀儡的身份伴隨著他的時間太長太長;而生活給予他的,只是那殘酷的真相。生死兩茫茫,往事亦難忘,造反有理由,自由最高尚。命運造化弄人,總是剝奪他新的希望,一生身不由己,卻也算得以善終,只不過人間再無帝王!身邊的人終將離你遠去,榮耀,驕傲,歷史也都會。最終溥儀在新中國成為了一個花匠,當他用鐵絲把植物擺弄成他想要的形狀,我覺得是他對其一生的點解。

這是一段人生,這是一段歷史,這更是一部史詩

傀儡,傀是人+鬼,一個被鬼壓在身下的人;儡,是人加畾,畾指的是古代的一種筐子,儡意為被鎖在筐子裡的人。一個被人高呼萬歲的天子,卻從未主宰過自己的命運。每個人都在利用他,時代在無情地碾壓他,可他甚至連自殺都做不到。每個人都是浮萍,而荒謬的時代仍在繼續。結尾昇華:必須買票進入自己曾經的宮殿,太和殿前寂靜無聲,只有夕陽的餘暉令人想起紫禁城昔日的鼎盛。溥儀的一生如走馬觀花般掠過,作為一個普通人,他一世都被禁錮和利用,作為一個皇帝,他無力避免自己成為時代的犧牲品。然後他在找到自己小時候藏起來的蛐蛐罐後,帶著清王朝和自己的一生永遠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