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cp、产粮、应援...这届戏曲圈,早已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都2020年了,居然还有人说:

"你怎么喜欢看戏啊,跟老爷爷老奶奶一样。”

也曾有人在我的朋友圈评论区打趣:是不是整个剧场里只有你一个年轻人哦~

每次看到听到有人这样说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瞬间想粗暴地拉黑了事,冷静两秒之后又会选择一笑而过,毕竟这些话从小听到大,也早就习惯了。

嗑cp、产粮、应援...这届戏曲圈,早已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Part.1

的确,在很多人心里,戏曲是老年人的代名词,一听你喜欢看戏,自动把你划入50后界线;随便听了几耳朵,感觉还不错了,就会说一句:“现在竟然喜欢这种东西了,看来真的是老了。”当然也有一些热心群众,成天介还挺替戏曲这样的“传统文化”操心,比如某钢板侠的二奶奶粉丝们,就日常觉得要不是还有他们家主子完全没必要的传播,这些戏曲文化早就死翘翘了。

这当然不是戏曲发展的最好时代,但戏曲环境也没有某些人想象的那么不景气,中生代的阿姨们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新生代90后乃至00后也接过了大旗;看到一张雪地里只有一个老人搬着凳子看戏的图便引发了颅内高潮和熊熊的保护欲,倒也完全不必,戏曲暂时也还没有可怜到如此境地,沦落到需要这样的“悲悯”和“施舍”。

嗑cp、产粮、应援...这届戏曲圈,早已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说起来,19年可以算是越剧的一个”出圈年“了。尹派小生陈丽宇刚捧回戏剧届最高奖项梅花奖(不仅戏曲,话剧歌剧也在其中,比如宋哥哥李雪健就是第一届梅花奖获得者),儿子天天小朋友就一不小心一夜爆红了,很多人(比如我)甚至是因为可爱的天天小朋友,才知道魔鬼李佳琦的。

嗑cp、产粮、应援...这届戏曲圈,早已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对不起天天,我把他拍成了表情包

随着天霸和天天的爆红,也有很多粉丝知道了我们帅气的天妈,“以为小朋友是个戏精,后来才发现全家都是,妈妈还是专业的”。然而大部分人也只会在天霸的视频评论区里大声姬叫:天妈好帅!偶尔天霸带着天天小朋友千里迢迢地去为天妈站台打call,让天天扮演假笑男孩被迫营业,买账的依然是我们这群天妈的既定粉丝和戏迷。

嗑cp、产粮、应援...这届戏曲圈,早已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 陈丽宇 夺梅大戏《团圆之后》

十月份农药皮肤上新,出了一款越剧梁祝皮肤,连带着上官婉儿的师傅茅大大一起上了热搜,舔颜的吃瓜群众再次倾巢而出,纷纷认出了这就是李亚鹏版《笑傲江湖》的东方不败,甚至发出了“不行了,多看一眼就要弯了”这样至高的赞誉,会有多少人真的对越剧《梁祝》感兴趣,倒也仍要打个问号。

嗑cp、产粮、应援...这届戏曲圈,早已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自称“姬圈扛把子”的茅威涛

不得不说,这届吃瓜群众对戏曲演员的魅力实在是一无所知,小生帅花旦美,跨界也依然很出色。87版电视剧经典《红楼梦》,包括后来的89版电影《红楼梦》,里面就有很多演员是戏曲出身,再像姨太太专业户何赛飞,还有《人民的名义》里的“梁璐”陶慧敏,当年和茅威涛一样,都是浙江小百花的演员,茅茅和嗲飞的cp档,也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Part.2

虽然今天,走进剧场里,目之所及的确依然能看到很多大爷大妈,有些资深戏迷大妈在剧场里甚至能做到全程跟唱全程讲解(也是真的很无奈啊...),但是年轻人也已经占据了剧场的大半壁江山了,尤其是大学生;在微博上各种欢快蹦跶,嗑cp产粮、圈地自萌的,也依然是各种大学生。作为一个十几年游离圈外的半吊子假戏迷,看着他们认真拍照修图,仔细挖坟考古,有时候,你都会忍不住产生怀疑:难道是我老了?

嗑cp、产粮、应援...这届戏曲圈,早已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这届年轻人看戏的方式,也早就与时俱进了。拥有最多戏曲资源的视频网站,是我们的小破站,天知道我下载bilibili的原因竟然是为了看戏?在小破站上,不仅有各种绝顶冷门的戏,还有各种剪辑,角色群像、cp、拉娘/郎配...别人家有的,我们戏圈也都安排上了。

嗑cp可以说是当代戏迷的精神食粮之一。

“不是我要嗑cp,实在是cp搞我。”cp粉是粉丝鄙视链最底层这条铁律,在戏圈看起来似乎不大适用。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包办婚姻齁甜款,十年生离异国虐恋再续前缘分分合合虐恋款,认真恋爱认真离婚曾经有多甜如今有多凉之爱过款......在微博上,你也会见到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类似的ID:茅飞不合作不改名/团马不盘妻不改名......从他们的名字里,你就能读到满满的意难平。

嗑cp、产粮、应援...这届戏曲圈,早已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小皇帝:我的故事不值一提

谁让这届年轻戏迷生不逢时,“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遗憾,在戏圈这样以嗑姨为生的世界里,尤显更胜。偶尔出来营营业的盛世绝颜阿姨们,都已经奔着60+去了;还活跃在舞台上的“小鲜肉”,也已经步入了50大关。错过了最好的中生代的芳华,面对着这些大部分时候都在家里打扫卫生的勤劳阿姨,能偶然蹲到他们的营业,便纵是天南海北,也要追了去。于是,在看戏这件事上,江浙沪是一家的精神便发挥到了极致,只要还在长三角,便都是家门口;远了,北京、深圳乃至香港,该请的假也得请,该花费的交通住宿,一样也不会落下。

嗑cp、产粮、应援...这届戏曲圈,早已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越圈小鲜肉「王白马」,刚步入50大关

拍照、修图,这是当代戏迷的入门技能;产文、剪辑,是一个合格戏迷的必备修养。圈地自萌的同人文,各种cp的专属超话,还有小破站里的“真相是真”、“真相是假”也都给自家的爱豆安排了起来。

阿姨们的盛世美颜当然要追,年轻一代的养成也不能落下。伴随着一场越圈101的盛大结束,这届看戏的年轻人也纷纷认领了自家的小墙头,在微博上和他们互动,给他们加油打气,在他们拥有自己的大戏的时候安排应援...亦粉亦友的关系,让这里的追星氛围,变得纯粹又正能量了那么一些。

嗑cp、产粮、应援...这届戏曲圈,早已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夺冠夫妻相,浙百最年轻一代

Part.3

时至今日,也当然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进剧场,认认真真看一场戏,虔虔诚诚鼓一次掌。戏曲演员们真的很不容易,不仅仅是简简单单一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戏曲演员来说,戏比天大,碰到一点小伤小病,不仅要带病坚持,还要为自己不能展现最好而向观众道歉。

当然,抛开什么传统文化、国粹、经典这样的外壳,戏曲充其量也就是娱乐方式的其中普普通通一种,尤其是越剧,那就是戏曲里的偶像剧,“落魄才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到“书房门前一枝梅”,可以说不谈恋爱的越剧是没有灵魂的。So,抛开那些戏曲都是枯燥无味的成见吧,你迟早会为帅气的小生漂亮的花旦乃至灵动的丫鬟疯狂姬叫,持续上头。

嗑cp、产粮、应援...这届戏曲圈,早已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不过,要是你以前读书的时候语文成绩不好,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你戏看的不够多了。据我的不科学不完全统计,在年轻的戏迷里,学文学专业的就占了很大一部分。那些所谓的古典名著经由戏曲演绎出来,故事变得灵动;那些现当代作家笔下的角色,也在舞台上变得更加丰满立体。

越剧《红楼梦》仍然是我认为的《红楼梦》的最好的艺术展现形式,即使是高鹗的狗尾续貂,也让“他那里花烛面前相对笑,我这里长眠孤馆谁来吊”的黛玉焚稿,有了别样的凄美,成了绝唱。巴金的《家》是我最喜欢的现当代小说之一,改编的越剧版里的“两地洞房”一折,两个新娘两样心境,也同样非常的抓人。

嗑cp、产粮、应援...这届戏曲圈,早已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至于祥林嫂,可以说读书的时候,我也是不大能get鲁迅的文风的, 毕竟一想到这位大作家,就想起了一大堆的“反映了啥啥啥啥啥......”然而突然有一天,我的耳机里循环着祥林嫂临终时的唱段,大约是“曾记得婆婆领我十一岁,那祥林他还在摇篮眠”、“我又做媳妇又做姐,含辛茹苦十几年”、“留下了两代寡妇度日艰......”

我的眼前好像有了画面,就突然感受到了,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一个无名无姓的底层人民,死在一个沉寂的雪夜,伴着远处隐隐的烟花声,直到死还在问着“魂灵究竟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凄凄惨惨、混混沌沌。世态荒凉、现实残酷,就这样一点一点血淋淋剥开,呈现在你面前。

嗑cp、产粮、应援...这届戏曲圈,早已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生于绍兴的鲁迅,和同样诞生于绍兴的越剧,大概在某个时刻,也是有着非常高度的交集和融合的吧。

总之,未来我要是有了孩子,胎教音乐是早已准备好了 ,就当是为了Ta将来的语文成绩着想吧。


首发于公号「白米粥」,微博@花仲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