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显示,2019年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疫情发生后,全国2万多家旅行社的40至50万名从业人员,超过10万家酒店,接近100万间的住宿设施,受到普遍波及。酒店、景区商户、航空公司等超过1000万的从业人员,在未来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工作。”同程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吴志祥说。

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分别下降56%和15.5%,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下降69%和20.6%;预计全年同比减少旅游人次9.32亿,减收达1.18万亿元

3 月 5 日,携程召开线上发布会宣布启动“旅游复兴 V 计划”,联合百余目的地,万家品牌共同投入 10 亿元复苏基金,促进旅游消费,振兴疫后旅游经济。“旅行行业为全球贡献了超过 10%的 GDP。遗憾的是,在这次疫情中,旅行行业也是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携程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从经济学家的角度分析:“复兴计划是要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避免“一刀切”,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行业复苏秩序,推动逆境中的经济振兴。” 携程 CEO 孙洁则介绍了“旅游复兴 V 计划”发起的初衷,“V 代表触底反弹,也象征着行业对于未来的信心。今天我们进入了惊蛰节气,春雷乍动,气温回暖,万物生机盎然。虽然疫情还在关键的防控阶段,但我们不能消极被动地应对行业面对的严峻考验,我们倡议全行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制定当下及今后的精准策略,共同等待迎接旅游经济振兴的春天。”

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据携程介绍,“旅游复兴 V 计划”从 3 月启动,将持续全年,分为回暖期、复苏期、反弹期三个阶段

携程将联合数百目的地启动 10 亿元复苏基金,用于刺激旅游消费。“携程将通过流量联盟精准转化、智能投放、精细化补贴等形式让 10 亿复苏基金发挥最大效能,振兴疫情影响下的旅游经济、中国经济。”携程 CMO 孙波在发布计划时介绍。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周边、赏花踏青等时令目的地以及亲子、古城、美食主题目的地复苏指数较高。例如赏花类的婺源、踏青类的黄山、古城类的开封、美食类的成都占据主题榜榜首。而蛰伏已久的中国消费者对于海外旅游目的地的期待,则集中在购物、海岛、异域风情主题上。亲子购物类的日本、海岛类的印度尼西亚、异域风情的迪拜等目的地复苏指数领先。据携程介绍,可实时查询目的地综合旅游复苏数据的携程大数据平台“旅行观察家”将阶段性免费开放给目的地政府,辅助政策决策,助力旅游复苏。

3 月 20 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启动了“2020 疫情后旅游大数据调研项目”,并 发布了项目首个合作调研报告《15 项发现和待启动的旅行:国人疫情后旅游意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问卷调研收集了来自全国 100 多个城市的近 15000 份样本,调研人群中,18 岁到 45 岁居民占比超过 85%,其中男性占比 64%,女性占比 36%。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发现,

我国居民上半年以及全年的旅游意愿都比较高,预计从五一假期开始出现旅游高峰

有近一半(43%)被调查者表示,如果疫情能够得到控制,会选择在 2020 年 3 月至 6 月旅游。4 月份旅游意愿是 3 月份的 2 倍,选择 5 月旅游的居民占比达 16%,位居全年各月之首。其次是 6、7、8 三个月,各有 15% 的居民选择。国庆假期所在的 10 月也预计是旅游高峰,有 14%的居民选择。

整体来看,此次酒店及旅游相关行业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根据艾瑞咨询近期的用户调研结果,消费者日常可选消费的11个行业中,受疫情影响最重的前4大行业依次是:国内旅游(-0.74)、商务出差(-0.71)、外出就餐(-0.7)以及出境旅游(-0.85)。

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国内旅游:疫情后用户消费的预期分析本地及周边游有望率先恢复,可重点关注30岁及以下年龄层从用户研究的情况来看,尽管疫情期间旅游消费受到抑制、疫情结束后存在较强反弹动能,但预计国内旅游依然需要3个月以上的恢复期。

五一小长假仍处疫情影响期内,国内长线游的用户需求依然受抑制。本地游、周边游或因空间距离较短、心理安全性较高,有望率先在五一有一定程度的恢复。30岁及以下、家庭月收入2万以上的人群的反弹动力较强,或在疫情结束1个月内率先恢复。

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出境旅游:疫情后用户消费的预期分析

出境旅游预期仍存较大变数,相关复苏预期将继续推迟

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大趋势:产业主体的国内旅游更快复苏

都市游、郊区游或将率先恢复,并逐步扩大至跨市、跨省游

考虑到海外疫情的扩散,短期出境游将受到明显影响,但是结合2019年的中国旅游人次数据,可以发现国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主要力量,更值得持续关注。

结合过往SARS疫情的经验,并且结合当下分区分级的疫情防控政策,短期以都市游、郊区游为主要形式的短途旅游有望率先迎来复苏。同时,后续将以距离因素为主线,逐步向跨市、跨省游扩散。另外,考虑到出行卫生安全性以及家庭休闲刚需,以定制化、亲子化的自由行旅游方式将会加速渗透。

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大趋势:住宿及餐饮预计下半年恢复

对比2003年经验,住宿及餐饮预计2020年Q3-Q4开始恢复

根据2003年SARS疫情下第三产业各个细分行业的GDP实际增长率,旅游服务密切相关的住宿及餐饮业受到的冲击明显。

在2003年Q3和Q4,住宿及餐饮开始逐渐进入了恢复期,甚至远高于2002年的同期增长率,可以认为其中包含了部分的报复性消费扩张。

但对比当下时点,本次疫情的影响范围及深度要更加突出,全球疫情的局势未能明确,所以整体而言,新冠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仍属于过渡阶段。整体而言这个缓慢的消化过程需要经历3-5个月的周期,2020Q3-Q4重归增长的可能性较高。

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大趋势OTA作为客源入口将更快复苏

对比2003年经验,预测客源入口先恢复,其后为景区、酒店

通过对旅游市场各细分行业的上市公司在2003年Q1至2005年Q4的营收状况进行复盘,可以看到在2003年Q2,景区业务所受到的经济冲击最大,其次为酒店业务,相对而言旅行社业务(当年的主要客源入口)的冲击影响较小。

从各细分行业的恢复周期来看,旅行社业务在2003年Q3率先恢复常态化,并在Q4实现了快速增长。景区业务在2003年Q4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并且在2004年Q1-Q2持续维持快速增长。酒店业务在2004年Q1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在Q2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对比2020年,OTA已经取代旅行社成为当前国人旅游的主要输出端口,预期本轮疫情后,OTA业务或率先复苏。


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不同点:十倍市场规模带来更强防御力

细分市场规模已非同日而语,消费用户基数提供更强防御性

本轮新冠疫情下,餐饮旅游市场仍然是受到冲击较为强烈的行业。但是,对比2003年,也可以看到截止2018年,酒店行业、旅行社、景区、餐饮的收入规模已经分别扩张了12.8倍、12.4倍、9.5倍、6.3倍,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运营能力提升,带来了更强的风险抗性。

同时,对比2003年与2019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人均支出的增长(2倍)仅为整个旅游行业增长的次要因素,基于旅游习惯持续渗透的旅游消费用户基数的快速增长(9倍),才是整个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这种消费习惯则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更加长效的逻辑背书,中国酒店旅游行业的基本盘不会改变,同时也意味着压抑需求在疫情过后有望迎来报复扩张。

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不同点:高在线化率提升产业协同效率

2003年在线旅游初兴,2020年产业链各方的协同效率大增

2003年的SARS疫情下,中国旅游市场仍处在粗放式发展阶段,基于区域渠道优势和旅游资源整合优势的旅行社模式主导了市场的大部分需求份额。同期的在线旅游服务处在行业发展初期,整个行业的在线化率不高。

截止至2018年12月,中国旅游市场在线率已经达到36.9%。尤其在疫情阶段,在线触达和即时需求信息反馈,使得各大OTA对客户退改集中需求可以进行有效处理,并高效配合了政府公共运输平台退改政策的有效实施,高在线率对资源协同效率的提升功不可没。

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新冠疫情推演:预计4月底可结束疫情

整体而言国内已启动分级分区恢复,国外情况还有待观察

2020年2月27日,广州医科大学举办疫情防控专场新闻报告会,钟南山院士表示,预测高峰应该在2月中接近2月底,目前疫情发展情况基本契合;有预期信心4月底基本控制国内疫情。国外的情况还有待观察。

另外,当前湖北省外累计确诊人数曲线与2003年SARS非典确认人数曲线逐渐吻合,亦符合钟南山院士预期。但世界各国已陆续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各国各地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更为严格的旅游警告与隔离措施,对全球供应链、进出口贸易、基建、投资、生产、信心、情绪等造成的扰动仍在持续。

酒店旅游业逐级恢复预计分为4个阶段

目前处于解冻期,各地复工基本完成,本地消费有恢复苗头

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行业复苏存在空间、人群等细分差异

复苏初期,可重点关注本地及周边场景、30岁及以下人群

空间上,从本地及周边开始复苏;品类上,从餐饮及景区开始复苏;人群上,从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开始复苏。

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餐饮:率先恢复功能性

本地餐饮率先恢复功能性,承接各地有序分级复工需求

根据相关政府对于疫情期间的工作部署重心变化,可以明显看到,3月伊始在保证疫情防控有效推进的前提下,将开始积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整体看,餐饮行业尤其外出就餐将从3月初开始逐渐恢复。同时随着各本地生活平台及外卖平台为餐饮商户提供更强的资

源倾斜和功能辅助,亦有望加速线上餐饮需求的快速恢复。

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本地及周边游:解冻期的关键过渡

无住宿周边游缓解情绪压力,有住宿周边游承接心理过渡

在最初的市场复苏阶段中,消费者对于外出住宿仍旧抵触,但长期封闭在家的状况使得不少消费者向往外出游玩,因此无住宿周边游复苏较早。自2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相关通知后,可以看国内相关景区已陆续恢复开放。

后续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消费者对于疫情的恐惧心理逐渐下降,外出游玩的愿望更加显著,短途周边游也将开始兴起。解冻期的典型特征是:本地场景下外出就餐需求开始恢复、OTA平台订单的本地及周边游订单出现回暖。

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国内长线游:最终回归常态增长期

国内长线游短期具备替代性,出境游恢复节奏稍缓

疫情基本结束,消费者对于各地医疗卫生系统的信任度回升,在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情况后,消费者开始选择国内长线游满足自己疫情期间的游玩愿望。重回增长期的典型特征主要是,OTA订单快速恢复增长航空、铁路客运恢复至同期水平,景区门票、酒店订单恢复等至同期水平。预期“十一黄金周”将成为重归增长的有效催化剂。

出境游的恢复节奏因可能会相对放缓,因此,今年的国内长线游有望可承接部分出境游的替代性需求。

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关注提前复苏的餐饮需求和本地场景

综合来看,餐饮是酒店旅游相关产业链的最早复苏者

部分高星酒店在冰封期通过外卖等方式维持了一定的现金流,成为了贯穿整个周期的边际增量,其中无接触配送的推出、外卖对外出就餐场景的替代作用,显著推动了高星酒店寻求线上触达增量的需求。

随着本地场景、外出就餐等需求逐渐复苏,可继续通过联动互联网平台,挖掘自身的餐饮板块收入潜力。美团作为互联网餐饮平台的领先者,并在酒店、民宿、景区门票等OTA预订场景中,占据本地优势,可重点关注。

疫情之后酒店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潜在机会

截至 2020 年 3 月底,餐饮旅游行业市盈率为 27.15 倍(整体法,TTM),低于上月末的 30.34 倍,较沪深 300 的估值溢价率为 246.71%,整体估值溢价情况较 2 月略有下降。自 2016 年以来行业估值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虽然在 19 年下半年有一定修复情况,但受到疫情影响整体市盈率仍处于相对低点。疫情的蔓延对行业短期业绩会有一定影响,但主要公司的长期逻辑并未动摇,建议继续细分行业龙头。

投资建议

从长期来看,旅游业持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行业内公司长期逻辑也没有受到影响,但此疫情对行业内公司短期业绩的冲击难以避免,因此我们给予对行业“中性”的投资评级,从长期角度仍然建议投资者从以下几个维度选择个股:

1)坚守逻辑清晰且业绩确定性强的免税行业;

2)关注估值处于低点且业绩具备较大弹性的酒店行业龙头;

3)当前门票降价环境下对门票收入依赖较低且具备异地复制可能的优质景区类公司。

综上,推荐中国国旅(601888)、锦江酒店(600754)、宋城演艺(300144)以及首旅酒店(6002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