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分餐果真是有悖國人文化心理嗎?古代早已實行

近來,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引發國人對生活習慣與衛生習慣的反思。

其中,倡導中餐分餐成為熱點話題。支持者認為,中餐喜眾人合座一席,各人手持筷子等餐具反覆夾菜,既不衛生又易傳染疾病。

反對者認為,當前中餐文化有利於促進情感交流(如就餐時給人夾菜、舀湯已成為一種餐桌禮儀),分餐制讓國人在情感上難以接受。

一番爭論過後,支持分餐派似乎佔據上風。眾多媒體搖旗吶喊,還有地方政府發文倡導。

中餐分餐果真是有悖國人文化心理嗎?古代早已實行


中餐分餐果真是有悖國人文化心理嗎?古代早已實行

其實,回溯歷史可以發現,分餐制在古代中國曾實行有至少三千年。

《史記·孟嘗君列傳》說,戰國四君之一的孟嘗君田文廣招賓客,禮賢下士,他平等對待前來投奔的數千食客,無論貴賤,都同自己吃—樣的饌品,穿一樣的衣裳。一天夜裡,田文宴請新來投奔的俠士,有人無意擋住燈光,有俠士以為自己吃的飯一定與田文兩樣,要不然怎麼會故意擋住光線而不讓人看清楚。這俠士一時怒火中燒,他以為田文是個偽君子,起身就要離去。田文趕緊親自端起自己的飯菜給俠士看,原來他所用的都是一樣的飲食。俠士愧容滿面,當下拔出佩劍,自刎謝誤會之罪。

試想如果不是分餐制,如果不是一人一張飯桌(食案),如果主客都圍在一張大桌子邊上享用同一盤菜,就不會有厚薄之別的猜想,這條性命也就不會如此輕易斷送。

又據《陳書·徐孝克傳》說,國子祭酒徐孝克在陪侍陳宣帝宴飲時,並不曾動過一下筷子,可擺在他面前的餚饌卻不知怎麼減少了,這是散席後才發現的。原來徐某人將食物悄悄藏到懷中,帶回家孝敬老母去了。皇上大受感動,下令以後御筵上的食物,凡是擺在徐孝克面前的,他都可以大大方方帶回家去,用不著那樣偷偷摸摸地。

這說明至少在隋唐以前,正式的筵宴還維持著一人一份食物的分餐制。

古人分餐是什麼樣子?在古代影視劇有呈現。

中餐分餐果真是有悖國人文化心理嗎?古代早已實行


中餐分餐果真是有悖國人文化心理嗎?古代早已實行

從上面兩幅影視劇照中,我們可認清楚地看出,古代宴席招待客人時,在每個客人面前放一張餐桌,將一份份菜餚擺上,客人單獨食用面前的一份。

古代中國人分餐進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擺著一張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著輕巧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子外的地上。後來說的“筵席”,正是這古老分餐制的一個寫照。

中餐分餐果真是有悖國人文化心理嗎?古代早已實行

漢代漆食案(江蘇揚州)

以小食案進食的方式,至遲在龍山文化時期便已發明。考古已經發掘到公元前2500年時的木案實物,雖然木質已經腐朽,但形跡還相當清晰。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發現了一些用於飲食的木案,木案平面多為長方形或圓角長方形,長約1米,寬約30釐米上下。案下三面有木條做成的支架,高僅15釐米左右。木案通塗紅彩,有的還用白色繪出邊框圖案。木案出土時都放置在死者棺前,案上還放有酒具多種,有杯、觚和用於溫酒的斝。稍小一些的墓,棺前放的不是木案,而是一塊長50釐米的厚木板,板上照例也擺上酒器。

那麼,合座一席的共餐習俗又是從何時興起呢?下次與你敘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