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與“朝秦暮楚”頗有淵源

關埡子楚長城遺址,位於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和陝西省平利縣交界處。關埡子形如馬鞍,南面連接著山寶寨,北面直通擂鼓臺,東為竹溪西為平利。楚長城建於戰國末期,是楚國為抵禦秦國的侵犯而修築的防禦設施。但因年代久遠,大部分城牆早已塌陷而不覆存在了,只在附近留下了一小段遺蹟。據介紹,楚長城是集山、寨、堡、城於一身的綜合體,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

它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與“朝秦暮楚”頗有淵源

如今,這裡已是陝鄂兩省的界嶺,346國道過了這座城關洞口,就由湖北省進入了陝西省。史載,在很早以前,秦楚之間分佈著許多諸侯國,關埡子並非楚國擁有,而是屬於當時處於秦楚之間另一個諸侯國——上庸。公元前611年,楚國大旱,介於秦、楚、巴三強之間的庸國趁機攻楚,不料反被以楚為首的多國部隊所滅。巴國在戰爭中獲取了魚邑,而秦國從關埡出兵攻打庸國,撤軍時為了聯合楚國對付晉國,將關埡留給了楚國,秦楚這時有了交界。楚人為了保住關埡這一帶的安寧,防禦秦國的進攻,就採取了一個長久的萬全之策——修築長城。

它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與“朝秦暮楚”頗有淵源

這處戰國時期的關隘遺址,為南北向分佈。遺址呈橢圓形,界牆為夯築牆體,全長約500米。它對研究我國古代軍事防禦、戰場關卡要道、城堡設施等提供了實證。

它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與“朝秦暮楚”頗有淵源

關埡處於兩山拱衛之間,我們站在隘口城樓上遠眺,湖北方向是一個狹長緩慢的下坡。

它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與“朝秦暮楚”頗有淵源

陝西方向也是下坡,但是坡度稍緩一些。從兩省的地形來看,在古代冷兵器時代,不管從哪個方向進攻,關埡這裡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它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與“朝秦暮楚”頗有淵源

這邊是楚長城關埡的南段,由於農耕等因素遭到破壞較為嚴重,只留下模糊的遺蹟輪廓。

它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與“朝秦暮楚”頗有淵源

其北段保存較好,目前尚有殘高1.5-3米,基寬2-4米的夯築牆體。據介紹,這段長城牆體或用石灰、黃泥與楊桃涎(獼猴桃的藤汁)粘合夯砌、或以岩石壘砌而成。

它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與“朝秦暮楚”頗有淵源

關埡子夯土城遺蹟,原有城門、城樓、炮臺、箭樓、城牆等。明代曾經維修加固,1937年修築漢白公路(“305”省道前身)時拆毀。關埡子是楚長城諸多關隘中最險要的雄關之一,春秋戰國時期,就是諸侯爭奪的軍事要塞。史載,當年劉邦、項羽曾在這裡兵刃交鋒;李自成、張獻忠也在此安營紮寨;馮玉祥、李宗仁將軍率部途經此地;民間傳說薛剛反唐,打進長安城,也是從這裡西進的。1949年7月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進軍陝南時,在關埡子戰鬥中全殲國民黨胡宗南部三十九軍一四四師,活捉敵師長。關埡子楚長城不僅歷史地位顯赫,而且與成語“朝秦暮楚”頗有淵源:“朝秦暮楚”意指在戰國時期,秦、楚兩國之間戰事頻發,攻防得失屢屢互換,早上還是秦軍埋鍋做飯的地方,晚上就變成了楚軍炊煙繚繞之地。如今,關埡子已成為湖北省通往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門戶。歡迎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