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在攻取蘇州後,為何誘殺郜永寬,又為何與戈登反目成仇?


在19世紀60年代的蘇州城,是江蘇的省城,一座江南重鎮,是太平軍佔領蘇州後,李秀成花心血苦心經營,想把此城打造成太平軍的第二個南京城。看著如此富饒和宏偉的城市,時任江蘇巡撫的李鴻章,更是把攻取蘇州作為首要任務。遂李鴻章便安排三路大軍及數路預備軍對蘇州進行了包圍攻勢,但由於蘇州城佈防有序,城池堅固。李鴻章無法正面攻破,便想勸敵投降之策,不料此計正有可行之處。

李鴻章在攻取蘇州後,為何誘殺郜永寬,又為何與戈登反目成仇?


先來看看李秀成的江蘇城內。

雖然李秀成的江蘇城城池堅固,但被淮軍大軍包圍,也難免軍心不穩。加上援軍不援,城內大軍除了李秀成親兵部,還有對太平軍忠心耿耿的老部隊,由譚紹光帶領,另一部是一直跟隨李秀成東征西戰的新部隊,由郜永寬負責帶領,兩部又不齊心。其中郜永寬部對太平軍已經不抱希望,所以早就有了投靠清軍之意。只是苦與無人從中周旋以保自己部下在投清以後周全。

李鴻章得知此事後,便找了常勝軍洋槍隊戈登來周旋做擔保。洋槍隊是一支拿著清朝的工資幫助清軍剿滅太平軍的部隊,人數不多,但大多數都是洋人,且配備了精良的洋槍洋炮。不止戰鬥力強悍,因為是洋人的隊伍,威望是很強大的,身為洋槍隊的隊長英國人戈登,更代表著英國人的象徵。李鴻章想找戈登做郜永寬部的周全,最適合不過了。

李鴻章在攻取蘇州後,為何誘殺郜永寬,又為何與戈登反目成仇?


幾經周折,講好了投降的條件,待李秀成率部會南京後。郜永寬部便把譚紹光的人頭獻給了李鴻章,淮軍便順勢攻佔了蘇州城。就在此時,郜永寬部為了自身的安危著想,便臨時添加了投降的附加條件。之前的條件都是為了敷衍郜永寬才答應,現在又提了一些條件進來,而且這條件對於淮軍來說還不安全:郜永寬提出留編二十營的要求,而且仍由他們分守蘇州城的四個大門,原譚紹光防守的2個門則交由淮軍駐守。程學啟一聽,暗自心驚,如此一來,蘇州仍控制在郜永寬等人手中。這對於淮軍來說,攻下的城池就是一個不定時炸彈,如果郜永寬部反水不投降了,那在城中的淮軍就是甕中之鱉啊,這個要求就不靠譜了。陳學啟馬上告訴給自己老大李鴻章。經過一陣討論還是決定快刀斬亂麻,將郜永寬及其手下四王四天將以鴻門宴之計全部殺掉。

在誘殺郜永寬時,擔保他的人戈登早已經因為他向李鴻章要餉銀未遂而氣憤離開。因為戈登所部在攻下城池後,從不強搶豪奪,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多給洋槍隊發餉銀。在殺郜永寬之前,戈登去跟李鴻章索要之前答應的2個月的餉銀,了可李鴻章因為沒有那麼多銀子,就只說先給一個月的,而戈登便以如果不給夠銀子,便撤軍回崑山要挾李鴻章。

這一殺除了引來自己部下的反對,更重要的是損壞了洋槍隊隊長戈登所謂的“軍人榮譽”。戈登在和李鴻章因餉銀鬧僵後撤走,可因為放心不下自己擔保人郜永寬的安危,在返回來去看郜永寬等人時,才知道李鴻章揹著戈登殺死了他擔保的人,戈登以為李鴻章在利用郜永寬對他的信任,嚴重損壞了他及英國的聲譽。戈登甚至要求李鴻章為此事必須引咎辭職,要不然他會率領他的洋槍隊把城池奪回來再還給太平軍。為此,李鴻章派人從中解釋為何殺死降將等原因,可戈登始終不聽。兩人的合作關係就此打住,戈登便率隊離開了李鴻章,不再配合李鴻章的淮軍作戰。

李鴻章在攻取蘇州後,為何誘殺郜永寬,又為何與戈登反目成仇?


兩人關係最後如何發展,請繼續關注。清朝頂樑柱之李鴻章的功與過,正在持續為你更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