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實在不聽話,該不該“打”?

寇明玲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家庭教育指導師講師、薩提亞模式諮詢師、父母大講堂講師、多家報紙、雜誌心理答疑欄目專家、多家知名教育機構特聘專家。

培養女兒品學兼優,北京市三好學生,收到被美國四所著名大學的入學邀請,現在美國加州讀大四。

孩子實在不聽話,該不該“打”?

前兩天有家長詢問說:“我兒子8歲,不去上學已經3天了,脾氣暴躁,愛生氣,愛動手。他不愛上學的原因是,說老師管著他,他不想被老師管,不想被爸媽管,誰管他打誰。看了有關書和專家講座,提倡順應孩子情緒,不打孩子。但是今天我懷疑這個說法的真實性了,下午我又打他了,實在是忍不住了,再忍我都自己身體心裡都要出問題了,後來兒子乖乖寫了作業,我看著他刷牙時還說媽媽不發脾氣真好,我覺得是我打他起了作用。”

這位媽媽的想法和許多家長一樣,“打”最管用,我不得不多說點。8歲的孩子已經不想上學,脾氣暴躁愛動手。其實,每個孩子的本性都是喜歡學習和積極上進的,這是每個初為人的本能狀態,喜歡探索和學習,喜歡追求快樂和積極。然而,孩子在小學階段已經產生厭學的情況,這裡家長需要思考我們的養育過程到底發生了什麼。孩子脾氣不好,愛打人,是我們對他做了什麼,引起孩子那麼大憤怒?

很多家長認為我們很愛孩子,給他吃給他穿暖,以家庭現有的條件儘量滿足孩子的願望,我們已經在儘自己所能做到最好。是的,家長已經在做最大的努力給予孩子物質方面的滿足。然而,孩子想要的卻是精神層面的諸多渴求。

比如孩子說寫完作業出去玩會兒,家長說“寒假你不是天天在玩嗎?還玩!什麼時候是個頭,趕快多做幾道題,這才是正經事呢。從家長的角度看孩子需要提高成績,抓緊時間多學點。從孩子的角度看,認真做完了作業,為什麼剝奪我玩的權利!在孩子意識當中只想玩,不想再另外開小灶多做題時,矛盾就會產生,孩子拗不過家長雖然去做題了,他們極不情願,可想而知學習效果也很不好。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情感也被壓抑了,孩子的意識當中他總被控制,沒有自主安排時間的自由,被父母的想法綁架,他們失去了自我。

孩子實在不聽話,該不該“打”?

有的孩子就不想寫,這時父母的忍耐已經達到極限,這時在孩子的對抗當中,引發父母強烈的情緒爆發,打孩子罵孩子的行為成為家常便飯。我們以為自己發脾氣是孩子不聽話,打了罵了沒什麼,要知道當父母發怒時的猙獰面目,對於一個依賴我們生存的孩子來講,是無邊的恐懼、深切地無助無奈,在他們小小的心裡就是無邊的痛苦,無法表達。同時孩子感到困惑和憤怒,這個世界上至親的人都會這樣對待自己,孩子的痛苦感受無處消解。

以上舉例只是經常發生在學習方面,父母和孩子之間容易發生的矛盾。生活中,這樣的事例更是普遍,不勝枚舉。父母總認為你是孩子,我走過的路我見過的世面,我所具有的經驗,一定比孩子豐富,比孩子強多了,意識當中就有這樣的規條:孩子你小,你就得聽我的,我會害你嗎?我是為你好。

這些做法看似合理,在孩子的世界中,父母這樣的權威不斷地在壓制他們本身的生命力量。有的孩子會公然反抗,這樣的孩子其實很有主見,而更多的孩子選擇沉默、服從、聽話,當孩子完全聽從家長的話時,表面看一切風平浪靜,家長很省心,但被壓抑的情緒,就像沉睡的火山,等他們到了十多歲的時候,就會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力量!那時父母讓孩子做什麼,無論多麼正確,但孩子一定要做得和父母完全不同才好,孩子這樣做時,他們感覺非常痛快,他們找到了自己,開始做自己的主人,找回失去的自我。而父母卻感受到巨大的憤怒和失控感,父母處於一個無法掌控的恐懼當中。

長期遭受父母管控和約束的孩子,他們心靈得不到自由,人格得不到尊重,性格得不到舒展,經常遭到父母的斥責、恐嚇,孩子的內心在冰冷的世界存活,即使物質上給予極大滿足,精神世界卻如此荒涼,貧瘠、孤苦,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這是不是有些天方夜譚?

原本生龍活虎的生命狀態,被父母扼制後,還要讓孩子有良好表現,甚至鶴立雞群,那只是父母的奢望和不切實際的想法。

家長並不知道自己在孩子成長路上,所有的不合理的養育和做法是造成孩子今天不想上學的罪魁禍首。這樣說來,可能有些家長內心有深深地愧疚和難過,有無法釋懷的自責,有難以言狀的痛苦,也可能對自己有很大的憤怒和不滿。

然而,我們今天所有的做法,無形中都沿襲了自己父母當年對我們的態度和方法。我們很自然地複製了他們給予我們好的,不好的行為模式。或許,那些久遠的規條、那些有失尊重的教導、那些無視孩子獨立個體的存在、那些他們認為是無比正確所做所為,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講,也許並不是孩子生命中想要和認可的。

原生家庭這個日益被說爛的詞,對一個人性格的塑造、對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強烈影響,在日日月月累積的環境中每天接收正面的、負面的信息,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認知、意識有著無可抵擋的巨大力量。

今天的我們在跟孩子溝通時認真說教,我們以為已經比起自己小時候好多了,還有道理可講,已經很尊重孩子了。然而,面對今天的孩子,他們生活在信息時代,比起我們小時候,見多識廣,他們更有思想和見地,不會因為父母說兩句就輕易聽從,而父母這時就會缺少耐心,父母兒時積累的情緒,就會被孩子的拒絕、所謂的不聽話所激活,我們會以強權壓制的方法讓孩子屈服於我們,再不聽棍棒相加,讓孩子在感受皮肉之苦中屈從權威。

孩子實在不聽話,該不該“打”?

孩子的學習觀察,大多是在模仿中成長,孩子看到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打罵,這個方法簡單、直接、有效。這就是這位家長所看到的,孩子不寫作業,我們打一頓他不就寫了嗎?今天看似有效,但這種方式帶來的隱患和後果,使得孩子心理發展扭曲,嚴重影響孩子將來的人際互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的憤怒一定要找一個出口宣洩,那就是打同學,打比自己力量弱小的人,欺負別人。

如果說得遠一點,孩子以後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也會延續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和另一伴,而這種模式如果不改變還會代代相傳,父傳子,子傳孫,每一代人都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因此,我們需要學習和內省,需要冷靜、理性地感知孩子這個生命的與眾不同和獨特之處,重新學會擦亮眼睛,看到孩子生命中閃亮的部分,也許孩子的行為那麼微不足道,僅僅給媽媽端杯水,僅僅幫助父母照看了一會兒弟弟等這樣的小事,如果父母柔軟的心能夠感知到孩子的付出,他所有的善意和舉動傳遞出來的美好和積極,需要父母細細感知、慢慢懂得,在細碎的生活中捕捉髮現。

也許做到這些不易,然而,我們這樣做會贏回孩子的信任,會重新建立、修復和孩子的親子聯結,特別是心理層面的深厚聯結。當我們讀懂理解了孩子,孩子的那些不聽話、不上學、打人和父母對著幹的行為,都會煙消雲散,雨過天晴,迎來孩子幸福的童年,迎來家庭的幸福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