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氣的唐襄邑郡王后代李福


霸氣的唐襄邑郡王后代李福

南詔入侵嶲州

南詔建國幾乎與唐同時,恩恩怨怨纏鬥了整個唐朝時期。大中十三年(859)南詔王勸豐祐死,子世隆(酋隆、酋龍)即位。他不僅“年少嗜殺戳,親戚異己者皆斬。”在鞏固政權後,還欲“搖西南“(即以巂州為突破口)。當時唐朝統治階層腐朽不堪,無力與南詔對抗。鹹通年間,南詔“再入安南、邕管,一破黔州,四盜西川”試探唐朝實力,為進一步問鼎中原打基礎。

鹹通六年(865)五月,南詔再來侵犯嶲州,殺死了全部守軍,刺史喻士珍投降南詔。《資治通鑑·唐紀六十六》記為:“遂屠其城”更為慘烈。

霸氣的唐襄邑郡王后代李福

李福收復嶲州

就在這關鍵時刻,朝廷派李福鎮守西川。因來不及求援,遂利用卑籠族與南蠻的矛盾發動戰爭,“導忠武戍兵襲浪稽,滅之”。這一仗打得十分漂亮,即在前任蕭鄴率“不能制”“敗之”,喻士珍降蠻的敗象下,打出了大唐的威風,及時遏制住了南詔北上的野心。

副帥薛能作《聞官軍破吉浪戎小而固慮史氏遺忽因記為二章》以輕快的筆調,記錄了戰爭的過程。“一戰便抽兵,蠻孤吉浪平。”“瀘水斷囂氛,妖巢已自焚。漢江無敵國,蠻物在回軍。”即酣暢淋漓,乾淨利落,一戰敗敵。還在《早春書事》中描述了鹹通七年(866)初勝利凱旋時的興奮情景:“百蠻降伏委三秦,錦裡風回歲已新。”

南詔以武力征服唐朝的陰謀失敗後,並不死心。翌年,南詔首領酋龍派遣清平官董成等十九人來到成都,打算開展心理戰,企圖先在氣勢上壓服唐朝,下一步再提非分要求。節度使李福打算在官舍接見他們,董成故意推辭說:“南詔皇帝奉天命已重新修訂了曆法,請求以對等的國禮相見。”李福識破了他們的詭計。認為來犯之敵,犯下滔天罪行,戰敗後不來臣服贖罪,反倒要求以國禮相待,堅決不同意。派遣翻譯來回五次協商,仍無結果。李福發怒,命武士毆打羞辱他們,將董成一行拘禁在客館。

從史料看,朝廷在對待南詔問題上主戰主和兩派鬥爭激烈。主和派明顯佔上風的原因是,懿宗受主和派杜悰的影響比較大。宰相杜悰曾上言:“南詔向化七十年,蜀中寢兵無事,群蠻率服。今西川兵食單寡,未可輕與之絕,且應遣使弔祭,曉諭清平官等以新王名犯廟諱,故未行冊命,待其更名謝恩,然後遣使刪命,庶全大體。”事實上,史學家柏楊以“巴蜀災難夠多”“大渡河震天哭聲”的史實揭露了其“群蠻率服”的謊言。但皇上卻聽信杜悰的謊言,採納了其建議,對南詔實施懷柔政策。其《以南蠻用兵特恩優恤制》很明白:“獨惟南蠻,奸宄不率,”“爰及雟州,亦用攘寇。”也知道征服南詔要“勞我士卒,興吾甲兵,騷動黎元,役力飛挽。”由於國力不濟,只得表現出“閔然疚懷”“宜布自天之澤,俾垂及物之仁。”的慈悲心腸。並指示“邕州已西黎巂界內,昨因蠻寇,互有殺傷,宜令本道收拾埋瘞,量設祭酹。”正是因為朝廷懦弱無能的表現和是非不分的決策,才造成了董平一行的強硬態度。

該如何解決南詔董平被拘事件,懿宗在《大赦文》中強調:“寧屈己以徇眾,不窮兵以害人,斷自予懷,更宏招諭。應安南、邕州、西川等道諸軍兵士,各守疆界,不用進師。”具體“委劉潼審詳事機,明國曉諭,如能重修和好,信使如初,朕當虛懷,一切不問。”

於是,鹹通七年(866)三月“以河東節度使劉潼為西川節度使。“替代(李)福節度。劉潼到成都後對董成一行“釋之,奏遣還國。”朝廷還“詔召(董)成等至京師,見於別殿,厚賜,勞而遣之。”四月給李福戴上“與蠻戰敗績”的罪名,“貶蘄王傅,分司東都”。

李福在關鍵的時候打了關鍵的一仗,及時遏制住了南詔北上的野心,識破了陰謀,打掉了其囂張氣焰,挽救了唐朝頹勢一次。沒有得到獎勵,反倒遭貶。恰恰應驗了副帥薛能的擔憂,史氏不但“遺忽”了對這關鍵一仗的記載,反記為“與蠻戰敗績”。可見朝廷已經腐敗到不可救藥的程度。只有在李福的骨子裡,還保持著李唐開疆拓土時的血性和氣質。

關鍵人物李福,何許人也?他字能之,是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孫,歷史背景顯赫。大和七年(833)登進士第。約大和九年入楊嗣復西川幕府。再調任藍田尉。哥哥李石任宰相,被推薦入朝,授監察御史。後“累遷尚書郎”“至戶部郎中”。開成中至會昌中(836—840)出為商、鄭、汝、潁四州刺史,後升任“諫議大夫”。大中八年至鹹通三年(854—862)“福以善政聞,徙鎮鄭滑”鹹通六年(865)南詔侵蜀“詔福持節宣撫”,“拜劍南西川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七年(866)春貶為蘄王傅。

霸氣的唐襄邑郡王后代李福

李神符家譜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