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嬰戲”是中國畫的一個重要的題材,從唐宋到元明清時期,孩童們的可愛淘氣、天真爛漫無不是畫家筆端的靈感。“嬰戲圖”既體現了人們自古至今對孩童的無限關愛與期望,又表達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無限憧憬和祝願。嬰戲花、嬰戲球、嬰戲水、盪船、釣魚、放爆竹、蹴鞠、放風箏、捉迷藏、對弈、習武、攀枝娃娃、蓮生貴子、喜報多子、庭院嬰戲、郊外嬰戲、傀儡戲、嬰孩讀書、十六子、百子、五子登科等情境,被一代又一代的畫家所描繪。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就從蘇漢臣、李嵩、金廷標等古代畫家的“嬰戲圖”中,解析並分享孩子們在遊戲、玩耍中的快樂。

兒童生性活潑好奇,在他們的眼裡,每樣事物都新奇有趣,都想要探索、嘗試。而遊戲、玩具不僅能啟發心智,也能鍛練強健的體魄,是他們用以探索世界的工具。兒童在嬉戲中,生動活潑的姿態,專注喜悅的表情,稚拙可愛的模樣,不只讓人心生憐愛,更能感受到童稚世界的無憂無慮,是畫家喜好的題材。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冬日嬰戲圖》 (傳)宋蘇漢臣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秋庭戲嬰圖》(傳)宋蘇漢臣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中國古代,人們常常把表現孩童的繪畫取名為“嬰戲圖”。畫面上的兒童或玩耍,或嬉戲,千姿百態,妙趣橫生,象徵著多子多福,生活美滿。這些“嬰戲圖”體現了人們自古至今對孩童的無限關愛與期望,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無限憧憬和祝願。

早期之“嬰戲”題材多為人物畫的陪襯角色﹐唐宋時“嬰戲”已經成為很成熟的繪畫題材。而畫嬰孩又有相當的困難度﹐不僅要能畫出他們幼小稚嫩的身形,晶瑩剔透的膚色,驕憨天真的神態,而且在形貌上還需分別年齡的大小,掌握兒童的純真自然,因此畫史著錄中以畫嬰孩見長的畫家並不多見。唐朝有張萱(活動於八世紀)與周昉(活動於八世紀末),以精於仕女畫與嬰戲圖而知名於當時。宋朝繪畫以寫實為主流,北宋末年的劉宗道與杜孩兒(活動於十二世紀初)也因畫嬰戲而名噪一時,可惜皆無作品流傳。兩宋之際,以蘇漢臣(活動於十二世紀)與李嵩(活動於1190-1264)為嬰孩畫的代表性人物,其中又以蘇漢臣最受推崇。評者論其嬰戲圖雲:“著色鮮潤,體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與言笑者,可謂神矣。”正因蘇漢臣在嬰戲畫的傑出成就,如《秋庭戲嬰圖》、《嬰兒群舞圖》、《萱草嬰兒圖》等。這些蘇漢臣的“嬰戲圖”倍受推崇,後世託名的作品甚多。另外還有諸如李嵩的《市擔嬰戲圖》、蘇焯的《端陽嬰戲圖》的“嬰戲圖”,都把嬰戲花、嬰戲球、嬰戲海水、盪船、釣魚、放爆竹、蹴鞠等兒童嬉戲玩耍之生活畫面表現地淋漓盡致。

南宋劉松年作有《傀儡嬰戲圖》,描繪四個孩子在模仿傀儡戲的場景。假山圍欄、蝶穿牡丹的背景下,一個孩子在幕後操縱著木偶,前面兩個孩子饒有興趣地充當觀眾,旁邊一個則敲打樂器,煞有介事。孩子的形象十分逗人喜愛。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 端陽戲嬰》宋 蘇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傀儡嬰戲圖》 南宋 劉松年

傀儡戲在中國由來已久,先秦時期就出現了土傀儡和木傀儡。演傀儡戲,主要是為了驅鬼。北宋時期傀儡戲有了廣泛發展,種類較多,除了杖頭傀儡和懸絲傀儡,還有獨特的水傀儡和肉傀儡。現藏故宮博物院的《蕉石嬰戲圖》(宋·佚名)描繪的就是杖頭傀儡戲的表演。張開的布幕上,一個木偶出現在上端,引起幾個孩子的莫大興趣。無疑,正是勾欄瓦舍中的演出,引發了孩子們的摹仿遊戲。現藏波士頓美術館的《荷亭嬰戲圖》,描繪七個孩子在涼亭外場地演戲。一個戴著面具,一個帶著紗冠,其餘的敲打鼓鈸樂器。或許是孩子們的歡樂喧鬧打破了涼亭的寧靜,少婦擔心吵醒正在酣睡的嬰兒,向他們揮手示意。整個畫面顯得無比生動。

《蕉石嬰戲圖》宋·佚名 故宮博物院藏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百子圖》 宋 佚名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白字戲春圖》北宋 蘇漢臣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所藏《百子圖》團扇,畫在精良的絹上,經歷近千年歲月,仍保存完好。上世紀九十年代,曾有戲劇史家發表題為《南宋考釋》的文章,對團扇絹畫的年代、內容進行考察。他看重的正是戲劇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證據。《百子圖》中描繪的一百個兒童,在一片廣闊的場地上,分六組進行表演,每一組都可分成外圍的樂隊、中心的演員以及穿插其中的龍套,錯落有致。他們身穿不同服飾,扮演各種角色。有的戴髯口假須,有的戴面具頭套,有的臉上塗抹粉彩,也有的操持著樂器,這畫面足以讓人感受孩子們的無限歡愉。與此同時,也讓人領略當時民間百戲的演出,正走向繁盛。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冬日嬰戲圖》 局部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 嬰戲圖頁 》宋 蘇漢臣 天津市博物館藏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冷枚的《百子圖》局部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冷枚的《百子圖》局部

除了嬰戲裡面“戲”,嬰戲圖裡面還有表現孩童們挑逗小動物的場景。蘇漢臣的《冬庭嬰戲》中,兩位小朋友在揮舞旗幟,用孔雀羽毛來吸引小貓的注意力。天津博物館所藏蘇漢臣的《嬰戲圖》中描繪的是一個孩子在捉蝶,而在冷枚的《百子圖》則有小孩子們逗鳥、逗蛤蟆,在南宋蘇焯的《端陽嬰戲圖》,甚至描繪了孩子們提著癩蛤蟆嚇唬別人的場景。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秋庭戲嬰圖》局部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 嬰戲圖》宋 蘇漢臣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長春百子圖》北宋 蘇漢臣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蕉陰擊球圖》北宋 蘇漢臣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群嬰鬥草圖》局部 清 金廷標

《嬰戲圖》中有一類場景,最為體現孩子們的活潑可愛,即文鬥與武鬥。文鬥是大家一起做遊戲,武鬥則是遊戲過程中發生的爭執,為了某些玩具而大打出手。這類看似普通的舉動,卻被古代畫家詳實細緻地記錄了下來。

蘇漢臣的《秋庭戲嬰圖》與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蘇漢臣的《嬰戲圖》都描繪了孩子們在庭院中玩一種叫做“推棗磨”的玩具,而這種玩具直到現在還存在。如山東省的地方上流傳著“黑狗追黃狗,捉住咬一口”的俗語,就是用以形容這種玩具。殊不知,支架上的二者永遠追不到彼此。這恰恰讓孩子們興奮一整天!竹林中讀畫(蘇漢臣《長春百子圖》),芭蕉下打球(蘇漢臣《蕉陰擊球圖》),老樹下鬥草(金廷標 《群嬰鬥草圖》)等等也都是孩子們文斗的體現。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秋庭嬰戲圖》宋 陳宗訓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小庭嬰戲圖》宋 佚名

然而正是因為孩子們對這些玩具的迷戀,才引來了“大打出手”的武鬥。有的為了一件兵器玩具而各不相讓,如宋陳宗訓的《秋庭嬰戲圖》;有的為了桌上的玩具廝打混戰,如宋佚名的《小庭嬰戲圖》、 明人仿周文矩的《嬰戲圖》;還有的甚至為了一根小草而據理力爭,如清代金廷標的《鬥草圖》。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嬰戲圖》(傳)周文矩 明人畫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群嬰鬥草圖》局部 清 金廷標

說到明清時期的“嬰戲圖”,尤其是明代至清早期。這一時期的“嬰戲圖”動作較為誇張,動感強烈,整幅畫面俏皮淘氣,舉手投足無不似胡人跳舞,從畫中能鑑賞出契丹人或匈奴人能歌善舞的場面,有極強的美感和浪漫主義氣息。常見題材有放風箏、捉迷藏、對弈、蹴鞠、習武、攀枝娃娃、蓮生貴子、喜報多子、庭院嬰戲、郊外嬰戲、傀儡戲、嬰孩讀書、十六子、百子、五子登科等。清中期以後,畫面趨於寫真務實,動態平和,動作呆板,雖五官清晰,卻無孩童特有的頑皮機靈。

與繪畫同步,如此俏皮可愛的嬰戲圖還大量使用在瓷器、玉雕、木刻、刺繡等作裝飾圖案。因此,這無不反映了人們自古至今對孩童的無限關愛及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無限憧憬。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灌佛戲嬰圖軸》 宋 蘇漢臣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 狸奴嬰戲圖》宋 佚名

古畫中的“嬰戲”:穿越千年的可愛淘氣與天真爛漫

《嬰戲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