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講話方式已經透露出你是否有心機!

俗話說:“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句話常常用來告誡人們“小心為上!”現在又常常被人批判為“不夠忠誠”。

其實,從立身處世的角度來看,這句話本身並沒什麼錯,甚至可以說是至理名言,你也許以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無不可對人言,何必只說三分話呢?

細察老於世故的人,的確只說三分話,你一定認為他們狡猾,不誠實。

其實說話須看對方是什麼人。對方不是可以盡言的人,你說三分真話,已不為少孔子日:“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對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暢所欲言,以快一時,對方的反應是如何呢?你說的話,是屬於你自己的事,對方願意聽你的麼?

你的講話方式已經透露出你是否有心機!

彼此關係淺薄,你與之深談,顯出你的沒有修養。

你說的話,是屬於對方的,你不是他的諍友,不配與他深談,忠言逆耳,顯出你的冒昧;你說的話,是屬於國家的,對方的立場如何,你沒有明白,對方的主張如何,你也沒有明白,你偏高談論,輕言更易招尤呢!所以逢人只說三分話,不是不要說,而是不必說,而是不該說,與事無不可對人言並沒有衝突。事無不可對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並不是必須盡情向別人宣佈。

老於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對人言,是另一問題。

他的只說三分話,是不必說,不該說的關係,絕不是不誠實,絕不是狡猾。說話本來有三種限制,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說。

你的講話方式已經透露出你是否有心機!

非其人,你說三分真話,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時,你說三分話,正給他一個暗示,看看他的反應;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你說三分話,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擇地作長談,這叫通達世故的人。

許多人有一個共同的毛病:肚子裡擱不住心事。

有一點點喜怒哀樂之事,就總想找個人談談;更有甚者,不分時間、對象、場合,見什麼人都把心事往外掏。其實這也沒有什麼不對,好的東西要與人分享,壞的東西當然不能讓它沉積在心裡,要說可以,但不能“隨便”說,因為你每個傾訴對象都是不一樣的,說心裡話的時候一定要有“心機”,該說則說,不該說千萬別說。

處理心事要慎重,因為心事的傾吐會洩露一個人的脆弱面。

這脆弱面會讓人改變對你的印象,雖然有的人欣賞你“人性”的一面,但有的人卻會因此而下意識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面被別人掌握住,會形成他日爭鬥時你的致命傷。這一點不一定會發生,但你必須預防。

你的講話方式已經透露出你是否有心機!

其次,有些心事帶有危險性與機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擔的壓力,你對某人的不滿與批評,當你快樂地向別人傾吐這些心事時,有可能他日被人拿來當成反駁你的武器,你是怎麼吃虧的,連你自己都不知道。那麼,對好朋友應該可以說說心事吧!

答案還是:不可隨便說出來。你要說的心事還是要有所篩選,因為你目前的“好”朋友未必也是你未來的“好”朋友,這一點你必須瞭解。

你的講話方式已經透露出你是否有心機!

在處世中,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把自己的老底交給對方。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留下七分話,不必對人把自己的所有底牌和盤托出。

你也許以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無不可對人言,何必只說三分話呢?其實說話須看對方是什麼人,對方不是可以盡言的人,你即使說三分真話,已嫌過多了。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

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書墨燻心,每日都有類似文章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