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出現分離焦慮時,你會趁寶寶不備偷偷溜走嗎?大錯特錯


當寶寶出現分離焦慮時,你會趁寶寶不備偷偷溜走嗎?大錯特錯

小美百天後,我就重返職場了,孩子吃飽後就乖乖睡覺,醒了就自己玩耍,從不哭鬧,帶她的姥姥別提多省心了。

一歲以後,小美變的特別黏人,一見到我就伸手讓抱,換人都不行。我去做飯,她跟到廚房去拿碗;去廁所,她跟著到廁所門外守著;必須陪睡,剛有一個動作要起床,她就張大嘴巴開始哭,小傢伙的愛讓我有點喘不過氣。

最折磨人的是每天早上、中午上班前,都得施策才能逃生,不然娃就像小袋鼠一樣摟在懷裡下不來,每次被姥姥強行抱走,必定會聽到她那撕心裂肺的哭聲。回回都讓我有種放棄工作回家陪娃的衝動。

讓我百思不得其解,要說陪娃的時間,我還是最少的,為何就單戀老母親呢?後來才知道,小美黏人的這種情況叫作分離焦慮症。

之所以會產生分離焦慮,是因為寶寶一天天在長大,自我意識在不斷加強。寶寶對母親的依賴還停留在“母嬰共生”的階段,覺得媽媽一旦分開了,就見不到媽媽了,會讓她沒有安全感,所以孩子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安。


當寶寶出現分離焦慮時,你會趁寶寶不備偷偷溜走嗎?大錯特錯

寶寶出現分離焦慮症一般是在1歲之前,但在1-3歲這段時間達到頂峰。寶寶在經歷了“三翻六坐就會爬”的階段,自己就開始不斷在摸索這個世界,遇到的陌生環境和陌生人,他們又會產生焦慮、不安,也會表現出來認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同時又想在自己需要的時候能隨時回到媽媽的懷抱求溫暖、求支持,孩子心中的這種矛盾就會轉成對媽媽的依戀。這個時期孩子的分離焦慮是正常現象,說明他們的情感在不斷的發展和成熟。

雖然寶寶的分離焦慮是一種成長的表現,但是面對寶寶分離時的大哭大鬧,媽媽心裡也是揪的難受,如何能減少或者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呢?

1、做好分離緩衝

當媽媽有事要離開時,不要悄悄溜走,而是告訴寶寶自己要去幹什麼,什麼時候回來陪他。每次都交待清楚,久而久之,寶寶就會知道你還會回來的,慢慢就會接受你的暫時離開。離開的時候要迅速離開,不要依依不捨,也不要連連回頭看寶寶。否則,寶寶體會到媽媽對自己的依戀,還會鬧情緒。

寶寶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媽媽悄悄溜走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會對寶寶的分離起到反作用。


當寶寶出現分離焦慮時,你會趁寶寶不備偷偷溜走嗎?大錯特錯


2、給寶寶多的關心關注

研究發現,當媽媽給寶寶的關注越多,寶寶的安全感越強,對媽媽也會放鬆警惕,不會時時刻刻黏著媽媽。

媽媽在家時,要多和寶寶進行情感互動,陪他們一起唱歌、講故事,做遊戲。讓寶寶明白,即使看不到媽媽,但是媽媽還是愛他的。

3、鞏固寶寶內心的安全感

經常聽到寶媽討論,每次離開寶寶時,走到樓下都能聽到娃的哭聲,心裡別提多難受。實則,寶寶在離開媽媽後,稍微鬧一會就好了,哭過鬧過後還是能笑嘻嘻的玩玩具。即使媽媽不在眼前也不會哭了,能跟小朋友友好的玩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歡樂小世界裡。

這樣的寶寶,一般安全感建立得都比較好。發展心理學認為,0-2歲的寶寶,需要有規律的滿足和舒適的照顧,只要家人能做到這一點,寶寶就會對周圍的人和物產生信任感。反之,寶寶就會對周圍產生懷疑,形成消極思想。

當寶寶有需求時,媽媽在第一時間要迅速的做出反應,儘量滿足他的需求。可以先抱抱,親親他,讓他感覺到被關注被愛的溫暖。


當寶寶出現分離焦慮時,你會趁寶寶不備偷偷溜走嗎?大錯特錯

很多家庭中,媽媽離開時,寶寶就交給家裡的老人和保姆帶,老人和保姆對寶寶只有吃喝拉撒上的關心,並不能滿足孩子精神上的需求。為此,就要提升其看護人的陪護質量,讓老人和保姆多與寶寶交流、互動,讓寶寶感覺到快樂,也能減少寶寶的焦慮。

當寶寶出現分離焦慮症時,我們需要做的是通過陪伴孩子,正確引導,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離別與重逢的過程,而不是避免讓孩子和自己永不分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