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高薪行業的代表,可他們的痛苦誰能看得到?

曾國藩在《書札》中曾說: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餒也。這段的話的意識是:真正長見識、添閱歷的時候,一定不是順風順水、躺著都掙錢的時候,一定是慘敗、跌到谷底、破鼓眾人敲、破牆眾人推的時候。珍惜慘敗之時,正如珍惜傷你心的姑娘。

程序員,高薪行業的代表,可他們的痛苦誰能看得到?

可當我將這這話講述給一個剛失業的程序員朋友時,他卻直接開懟:“你丫的站著說話不腰疼,然後又笑呵呵地給我說,幫我聯繫下看看有沒有內推的機會啊,現在連個面試機會都沒有,上哪兒找工作啊?”

問他期望薪資要求時,他卻說:“跟上一家薪資一樣我就滿足了,畢竟我在上家公司做了一年多,說真的技術沒有任何長進,身體倒是透支了不少,所以希望能夠找個穩定的公司,沉澱下自己的技術。”聽他這樣說,我大概就瞭解了他在上家公司的狀態,錯誤地把加班、熬夜當成沉澱自己的一種方式,企圖用這樣的狀態熬個一兩年,跳槽漲高薪,現在的情況是越來越難了!

1、沒有永遠的高薪,只有順應時代的崗位

現在說起高薪行業,很多人都會想到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產品經理還有就是網紅,似乎只要我們躋身到這個行業裡,我們就可以拿到行業中最優秀人的那部分群體的薪資一樣。

程序員,高薪行業的代表,可他們的痛苦誰能看得到?

可事實上,不論是行業本身還是行業裡的人群都遵循“二八定律”,將大多數人都看到的“二”當作普遍存在事實,我們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

在行業發展正盛的時候,躋身進去,抓緊一切機會往前衝,能夠衝到前20%才是相對安全的,否則所謂的高薪也很難長久的。

2、“大量半成品”湧入職場,造成飽和假象

就拿程序員這個崗位來講,在2014、2015年達到了頂峰(培訓的頂峰)不少的高校甚至跟一些培訓機構合作,進行“專業化”培訓,可帶著學生做實際項目。一畢業就可以月入過萬,這樣的高薪資刺激著入職多年的職場人,我有個朋友曾告訴我說:“他當年參加培訓的時候,班級裡年齡最大的35歲,最小的十八歲。”

程序員,高薪行業的代表,可他們的痛苦誰能看得到?

這兩類人都面臨很大的就業壓力,但是年齡大的學習的時候非常吃力,因為跟不上進度,最終放棄,而年齡最小的因為高中畢業,學完了之後因為學歷原因,只能找一些小公司,而且也是前景堪憂啊!大多數經過培訓的,都會找到工作,但一般三年左右大多數人又會面臨職業轉型。

很多人不理解,那麼高的薪資,還轉型?接著幹不就行了嗎?或者薪資稍微降一點也比在其他行業裡強啊!這個聽上去不無道理,但卻很不現實。一個35歲的老程序員,儘管你可以降低薪資,但是你加班、熬夜,接受新技術的能力可以跟剛畢業的小年輕比嗎?

再者說了,國內目前不缺“半成品的程序員”,缺的高級工程師或者資深工程師。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來吳軍老師在《見識》中提到的一個概念“偽工作者”,說中國的三個工程師沒有谷歌總部的一個工程師出活兒多,這個跟教育方式有關係,但更跟工作的習慣安排有很大的關係,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這本書。

3、警惕高薪誤區

一些非科班出身的程序員為什麼耗費“巨資”參加完培訓之後的幾年又開始轉型了呢?很多人說這個跟行業性質有關係,比如加班多、工作強度大,這確實是挺重要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之所以花錢脫產衝進這個行業,並不是出於對這個行業的興趣,更不是自己很擅長,而是因為它的高薪資。

薪資這個東西最容易刺激人,但也最容易讓人“失去興趣”。生活中經常聽到不少人會說:“我現在一個月5000塊,如果給我一個月一萬,我寧願睡到公司裡。”聽上去很熱血,但是這種情況基本上也就持續半年,甚至更短。也就是金錢給我們帶來的欣喜和刺激時間是非常短的,為了前期的高薪衝進去,後勁兒不足總是必然的。

程序員,高薪行業的代表,可他們的痛苦誰能看得到?

找到自己感興趣或者有天賦的方向才是正解,而且你會在這個方向上越走越順,越老越吃香。給大家提供三個判斷自己是否在某方面有天賦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1、你願意偷偷地去做它,別人想攔都攔不住。

2、你做的時候有快感,做完之後有滿足感。

3、做出來的東西有屬於自己的風格,並且比大多數人都做得好,甚至有人願意花錢來購買它。

成年人需要注意一個誤區:過分貶低天賦的作用,認為自己只要心誠,且願意付諸行動就肯定能成事兒。這裡需要提醒的是:後天努力固然重要,但還是要敬畏天賦。

杜絕一切毫無科學依據的喊口號:我行、我行、我能行!

因為到最後我們可能只會得到一個反饋:嗯嗯,你自我催眠的能力確實行!

【歡迎關注】每日更新、專注職場進階和思維躍遷,一起升職加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