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參加過長征的外國人,指揮紅軍作戰屢屢失敗,後來境況如何?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事業,不經歷一番徹骨的鍛鍊,又怎麼得償所願呢?追求理想、信仰的道路是艱辛曲折、荊棘密佈的,然“守得雲開見月明”,堅持和永不放棄,光明一定會出現。

唯一參加過長征的外國人,指揮紅軍作戰屢屢失敗,後來境況如何?

▲南京總統府舊址

民國時期,國家內外動盪,民國政府領導人為滿足個人及派系利益最大化,在政治上排除異己,打壓民眾。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在浙江嘉興南湖上創建成立,不久便組建起屬於自己的軍事部隊,民眾稱為“紅軍”。1934年10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突破國軍反動派的包圍,紅軍開始了爬雪山過草地的萬里長征。說到萬里長征,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他就是李德。

唯一參加過長征的外國人,指揮紅軍作戰屢屢失敗,後來境況如何?

▲李德舊照

李德,德國人,原名奧托·布勞恩,1900年出生在德國慕尼黑。奧托·布勞恩在“一戰”時加入德國共產黨,並在1918年創建了巴伐利亞蘇維埃。由於此人多次組織德國工人罷工,遭到了德國當局逮捕。被捕後,奧托·布勞恩日日夜夜想著怎麼逃出去,最終在一些工人協助下,成功越獄逃到了蘇聯。逃到蘇聯後,他因為之前的身份,得以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2年畢業之後,奧托·布勞恩被當時的蘇聯紅軍派往形勢洶湧澎拜的中國東北,負責在這裡收集日軍情報,旨在協助中方抗日。

唯一參加過長征的外國人,指揮紅軍作戰屢屢失敗,後來境況如何?

▲蘇聯紅軍戰鬥舊照

奧托·布勞恩就這樣背井離鄉來到中國。抵達後不久,蘇聯紅軍準備將陸海軍人民委員會特別事務協理軍官曼弗雷德·施特恩派往中國,讓其擔任中國總顧問。可曼弗雷德·施特恩遲遲沒有趕到中國,無奈之下蘇聯紅軍就讓奧托·布勞恩代為軍事顧問指導中國紅軍。奧托·布勞恩也因為這件事化名李德,以便日後行事聯繫更為方便。由於李德是外國人,且剛來中國不久,對中國現有局勢根本就不熟悉。李德在指導紅軍作戰中,多次採用不適應紅軍作戰的戰略戰術,反對游擊戰,採用極其冒險的戰法,導致紅軍在多場戰役中節節敗退,戰鬥熱情消失殆,還造成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敗,傷亡慘烈。

唯一參加過長征的外國人,指揮紅軍作戰屢屢失敗,後來境況如何?

▲紅軍過草地場景油畫

在付出血的代價後,為保存紅軍剩餘力量,不得已開始了兩萬五千里長徵路。在萬里長征的初期,李德在紅軍中仍有軍事指揮權,李德強令紅軍士兵“甬道式”行軍,行動遲緩,兵力又一次急劇減少。萬里長征途中,在李德一次又一次的錯誤指揮下,紅軍在湘江戰役後,8.6萬人折損到只剩下3萬人。1935年1月,李德在貴州遵義舉行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被取消了軍事指揮權。此後憑藉我軍領導人的正確指揮,中國工農紅軍輾轉14個省,突破了幾十萬國軍的圍追堵截,創下了軍事史上一大奇蹟。

唯一參加過長征的外國人,指揮紅軍作戰屢屢失敗,後來境況如何?

▲紅軍長征路線圖

離開中央機關後,李德被派往陝北講授軍事理論課程,於1939年返回莫斯科。1949年,李德回到闊別已久的祖國——德國。回國後,李德被派到馬克思列寧研究所工作,他將一些政治、文學著作翻譯成德文供人覽閱。客觀而言,李德雖然懷著幫助中國人民解放的理想來到中國,卻也給中國紅軍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好在李德晚年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坦蕩承認了自己的過失,可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1974年,李德病逝於柏林,終年74歲。

《中國紀事(1932年~193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