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從何而來?巴拉巴西告訴你個人能力和社會關係缺一不可

導語

成功不是什麼生僻冷門的概念,這一抽象的概念伴隨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在許多我們熟知的情況下,成功沒那麼複雜,沒什麼稀奇的彎彎繞——這也是為什麼“成功學”類書籍往往成為爛書、交智商稅的代名詞的原因。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對我們耳熟能詳的概念“成功”給出獨到的見解,對成功背後的規律提出科學的分析。這本書讓“成功學”摘下引號,告你成功背後的科學。

成功從何而來?巴拉巴西告訴你個人能力和社會關係缺一不可

圖1:巴拉巴西成功定律|圖片來源:barabasi.com

美國東北大學教授,網絡科學研究中心創始人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i)本人就可以說是成功的典範。由他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與生物學教授雷卡· 阿爾伯特(Réka Albert)共同創建了的複雜網絡模型——BA模型(Barabási -Albert model)開創了複雜科學研究的新篇章。

成功從何而來?巴拉巴西告訴你個人能力和社會關係缺一不可

圖2: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i)|圖片來源:barabasi.com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是巴拉巴西新研究成果的集成與薈萃。他在書中,用五個定律刻畫了成功背後的規律,本文將對成功第一定律進行分析講解:

成功第一定律:能力表現驅動成功,但當能力表現無法被衡量時,社會網絡驅動成功。 Performance drives success—but when performance is immeasurable,networks determine success.

相關閱讀:

巴拉巴西新書推薦:從「成就」到「成功」的基本範式

Barabási新書筆記:網絡科學揭示5條最重要的成功法則

奮勇拼搏換來無上榮耀,成功真的很簡單

真的,很多時候成功非常容易理解,一點都不復雜。以競技體育為例,“跑得快,跳得遠”就是獲得成功的最佳途徑。我們都知道每年的奧運會冠軍金牌的獲得者都可以說是成功的典範,甚至也可以說是在某一時間段內、在一個領域中最成功的人。這種成功的判定標準是非常明確的,只要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成績、排名夠好,那就意味著成功。

在東北大學、網絡科學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布爾庫·於澤索(Burcu Yucesoy)和巴拉巴西於2016年合作的論文中。二位研究者就分析了運動員的排名和他們“成功”之間的關係。在這一研究中,於澤索和巴拉巴西統計了網球運動員的競賽排名,並對他們維基百科頁面的瀏覽量做出了預測,以此來推斷誰更受歡迎,誰更成功。

這樣的規律顯然不是體育界的特例,類似的例子還有一戰時期的王牌飛行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氣工程系的M.V. SimkinV.P. Roychowdhury就分析過飛行員的功勳和他們名聲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王牌飛行員的功勳和名聲之間存在著聯繫一致的關係。

在學術界也存在著類似的規律。佛蒙特大學數學與統計學教授詹姆斯·巴格羅(James P. Bagrow)等人通過分析科學家發表論文的篇數(用發表論文的數量來衡量學術領域的表現能力)與Google搜索引擎命中次數(以搜索條數來衡量知名度——也就是,成功)之間的關係,結果自然是類似的。只不過在學術界名聲的分佈規律服從指數分佈,而王牌飛行員則服從冪率分佈。

成功從何而來?巴拉巴西告訴你個人能力和社會關係缺一不可

圖3:在王牌飛行員和學術界存在相似的成功規律。左圖表示飛行員擊中敵機的次數(橫軸)與搜索引擎上查詢次數(縱軸)之間的關係;而右圖則表示科學家發表論文數量(橫軸)與搜索引擎上的-查詢次數(縱軸)之間的關係。|圖片來源:Theory of Aces: Fame by Chance or Merit?、How famous is a scientist?—Famous to those who know us

不過,有些時候並不完全如此。例如,在網絡上常見到的一個討論“

楊振寧與霍金誰更偉大?”。

成功從何而來?巴拉巴西告訴你個人能力和社會關係缺一不可

圖4:網絡討論帖截圖|圖片來源:zhihu.com

儘管專業人士會很直接的列舉出二人的學術成就來告訴我們結論:楊振寧的成就大。但這一問題的提出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何公眾會產生此產生疑問?按照前面的研究結果,這樣的問題並不應該存在。

那麼,到底什麼是成功?

讓我們來仔細辨析一下前文提到的研究工作,在這些研究中,被調查對象的“成績排名”、“功勳”、“論文產出”與他們的名聲聲譽直接混為一談。在《巴拉巴西成功定律》一書中提出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區分就是:能力表現不是成功。

能力表現(performance)被定義為是一個個體(單位)可觀測量的活動成就的總和。比如,與動員的成績排名,科學家發表論文的數量,等等。

而成功又是什麼呢?成功(success)則度量的是集體(人群、社區)對個體能力表現的反應。比如名聲,影響力,知名度。在具體的研究中,研究者通常會藉助其他指標來測量,比如點擊次數、搜索引擎指數、下載量、瀏覽量等等。成功是社會對個體能力表現的認知。

成功從何而來?巴拉巴西告訴你個人能力和社會關係缺一不可

圖5:截圖自混沌大學創新院 巴拉巴西老師課程《成功法則》

這樣或許也就能解釋,“楊振寧與霍金誰更偉大?”這種網絡爭論的來源:霍金的科普著作和他自身的傳奇精力確實影響了更多的人。不過,這種爭論其實是容易得出確定結果的,因為在學術界我們可以用論文產出數量、論文被引數量這種能力表現的量化指標來對科研工作者的專業水平加以評價。

這也就是巴拉巴西在成功第一定律中提出的部分觀點:能力表現驅動了成功。

在能力表現可以被衡量的時候,我們能力很容易的對成功做出判斷。但是,當能力表現無法準確的加以衡量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解決類似於“楊振寧與霍金誰更偉大?”這種網絡爭論呢?如何衡量一個人的成功呢?藝術圈就是這一問題的典型代表。

有時,成功並不由你自己決定

在藝術品市場,人們其實很難對藝術作品給出獨立的判斷,而實際上會依照前人的專家意見給出人云亦云的結果。明斯特大學經濟學教授Holger Bonus和 波恩藝術博物館的藝術歷史學家Dieter Ronte就對圍繞在《戴金盔的男子》(Man with Golden Helmet)這幅畫作背後的爭議做出了分析。

成功從何而來?巴拉巴西告訴你個人能力和社會關係缺一不可

圖6:《戴金盔的男子》(Man with Golden Helmet)|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戴金盔的男子》這幅作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被認為是倫勃朗的傑作,在經過分析後發現這幅畫作的真實作者另有其人的時候,藝術品市場對它的興趣大減。儘管畫作作者身份的變化,對作品的藝術性毫無損傷,但這足以改變人們對他的評價與認知。在此之前人們對這幅作品的關注也只是出於對前人觀點信任形成的路徑依賴

故此,巴拉巴西提出:當能力表現無法準確的加以衡量的時候,社交網絡決定了成功。不過,對於有志於在藝術界謀求發展的人士而言,這樣的發現也有其正面意義:如果想要在藝術界取得成功,除了具備優秀的技藝以外,還要找到一條能讓你成功的“社交路徑”。

相關閱讀:

Science重磅:“要想成功,快抱大腿!”

世界銀行數據分析與工具小組的計算社會學家Samuel P. Fraiberger

在巴拉巴西的網絡科學實驗室工作時期就與他人研究分析了一幅藝術品的共展覽網絡(coexhibition network)圖。這張圖中的那些重要節點表示的是知名美術館、博物館。如果一個藝術家的作品能夠進入,位於網絡中心的重要美術館展覽,那就意味著作者、作品聲名鵲起的機會來臨了。

成功從何而來?巴拉巴西告訴你個人能力和社會關係缺一不可

圖7:由畫廊、博物館組成的共展覽網絡(coexhibition network)|圖片來源:Quantifying reputation and suc

如上圖所示,網絡中的圓點表示的是畫廊、博物館;他們的等級以圓點的大小表示;顏色則表示所屬國家。節點間聯邊的權重表示的是兩家機構共同展出的藝術品數量。圖中最大的紅點是位於美國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MoMA)。我們能夠明顯的看到藝術機構的“抱團”現象。對於一位藝術家而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條路徑,使得他能夠打入這張共展覽網絡,如果其作品得以在網絡中的一家機構展出,那就“如同跨上了成功的旋轉木馬”,在其他藝術館展出就不再困難。

不過,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從事藝術這條道路,相比於其他領域所提供的就業機會,藝術界巨大的成就差異就會“勸退”很多人。當我們為明星的鉅額出場費而咋舌,為藝術品拍賣出的天價而震驚的時候,我們也明白這背後有太多默默無聞的一人,太多無人問津的畫作。

即便如此,在前文提到的競技體育這樣“能力表現驅動成功”的領域,我們會意識到成功帶來的回報不是均衡的,奧運會冠軍和亞軍之間的差異只在絲毫,但成功的回報卻有著巨大的差異。這種巨大的成功差異就是第二定律中要探討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Theory of Aces: Fame by Chance or Merit?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0222500500333258

[2]How famous is a scientist?—Famous to those who know us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209/epl/i2004-10104-y/meta

[3]Untangling performance from success

https://epjdatascience.springeropen.com/articles/10.1140/epjds/s13688-016-0079-z

[4]Credibility and Economic Value in the Visual Arts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23/A:1007338319088

[5]Quantifying reputation and success in art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2/6416/825

審校:劉培源、曾祥軒

成功從何而來?巴拉巴西告訴你個人能力和社會關係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