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时工作制对欧美人的特殊意义

大家经常在一起谈论西方人与中国人的差异,其中有一条就是西方人基本全都恪守八小时工作制,即使工作仅差一点点就完成了,也绝不加班。在我们看来,这有些太刻板了,也让人无法理解。

八小时工作制对欧美人的特殊意义

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八小时工作制的来之不易,就会理解这种行为了。

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使各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工人阶级普遍劳动时间超长,在当时的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工作14至16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小时,而且收入十分微薄。

八小时工作制对欧美人的特殊意义

八小时工作制,最早在1817年提出,之后无产阶级一直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努力,直到1877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大罢工,工人阶级展开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在罢工的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是,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们根本就不理睬这条法律,所谓的八小时工作制成了一纸空文。

1886年 5月1日,美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超过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立刻处于瘫痪的境遇,在空前强大的压力下,政府不得不规定企业需执行八小时工作制。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5月1日成为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

八小时工作制对欧美人的特殊意义

但是,这次罢工并没有彻底改善工人的待遇,资本家们想出一个狡猾的应对手段,在企业里实行“计件工资”,即你能拿到多少工资,取决于你每天完成多少工作量。在这种制度下,工人可以工作八小时,但代价是得到微薄的薪水,根本不足以养家,很多工人不得不“自愿”进行加班。

直到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张,令人诧异的是,当时福特的老板,不仅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而且严厉禁止工人们超时工作以换取加班费。福特甚至数次在厂区发表演讲,要求工人们有时间多陪陪老婆孩子,做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福特许诺工人们不加班绝对不会影响工资,而在当时福特开出的薪水是美国其他工厂的两倍。

那么福特是大公无私的慈善家吗?其实也并不尽然,福特当时是第一家引入流水线生产模式的企业,流水线模式要求工人在工作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不断完成重复动作。工人如果因为劳累而发生错误,当天生产的产品有可能全部报废,损失绝不是些许的加班时间能弥补的,因此精明的福特老板才主动要求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西方的企业才逐渐全都实现了八小时工作制,1916年八小时工作制正式以联邦立法的形式在美国确定下来。

八小时工作制对欧美人的特殊意义

我国在199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八小时工作制是无产阶级经过一百多年的斗争得到的,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们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这也是西方人在工作时间方面看起来刻板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