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黃山、古韻徽州之影像志:徽州女人

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以“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作為他對徽州的仰慕之情,揮毫寫下了詩句。安徽南端的黃山市地域,黃山白嶽新安江山水秀美,在藍天白雲綠水青山掩映之中,徽州古村落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馬頭牆時隱時現,畫裡的鄉村成為世人豔羨的最佳宜居環境。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古徽州,千百年來不僅陶冶和培養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名臣廉吏、儒商巨賈、碩儒才俊,而且也孕育了讓世人無不矚目的一個個形象鮮明、生動感人的人物群體:徽州女人。

大美黃山、古韻徽州之影像志:徽州女人

大美黃山、古韻徽州之影像志:徽州女人

一說到“徽州女人”,許多人眼前就會出現那高高聳立在古徽州城鄉的各類貞節牌坊,棠樾牌坊群牌坊上那些“立節完孤”、“節勁三冬”之類,鼓勵女子“守貞、從一而終”的大匾像沉重的封建禮教鐵幕,壓得人們透不過氣來。 徽州“地狹人稠”的生存現實,使得徽州人必須“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經營四方以就食,促成了宋以後徽商的崛起、明清時期徽商的歷史輝煌。當年無數徽州商人從徽州馬頭牆裡義無反顧地往外奔走,幾多無奈、悲壯,許多人出遠門或乘船沿新安江遠赴江浙、或踏著徽杭古道闖蕩天下做生意,或三、五年一歸,或一、二十年一歸,有的衣錦榮歸,有的做了異鄉孤魂野鬼;留在馬頭牆內的那一半,無數的徽州女人就挑起了扶老哺幼、墾山勞作的重擔,坐空房、守活寡,所謂“一世夫妻三年半”,演繹了不少讓人動情淒涼的“徽商婦”故事。

大美黃山、古韻徽州之影像志:徽州女人

     在徽州流傳甚廣的當屬於《記歲珠》的故事。清朝歙縣汪於鼎寫了一首詩,敘述了一段《記歲珠》的由來。歙縣有一位十八、九歲的年輕媳婦,新婚才一個月,丈夫就匆忙出遠門做生意去了。小女子在家孤苦伶仃,靠做女紅刺繡換點糧食度日,獨守空房,苦度時光。每到大年三十,鄰家的男主都回家團圓了,而她站冷風中村口大路邊望眼欲穿,綿延的山道上總不見丈夫回鄉的身影。聰慧內秀、十分賢淑的小女子,只有把如潮思念壓在心底,用自己的勞動所積,買來珍珠,取一粒放在床邊小罈子裡。盤算著丈夫的歸期。就這樣,年復一年,當年的小夥子風塵僕僕地回家了,迎接他的不是當年那個嬌小可人的嬌妻,而是冰冷的家門,鎖已生鏽,破鎖而入,鄰人告知其妻子已經鬱鬱而終故去三年了!這位徽商傷心地整理妻子留下的遺物,把小罈子一倒,媳婦用彩絲繫著的珍珠已有二十多顆!汪於鼎在詩中寫道:“幾度拋針揹人哭,一歲眼淚成一珠”,“珠累累,天涯歸未歸?” 可謂字字泣血,如今讀來仍令人痛入肺腑。

大美黃山、古韻徽州之影像志:徽州女人

中國封建統治者的正統思想是女子必須恪守“三從四德”,甚至強調“女子無才便是德”。對女子有太多的壓抑和約束,極大地阻礙了女性潛能的發揮、女性人才的成長。古徽州之地“程朱闕里”,封建規條對女子制約更為嚴格,在這裡有傳記載的貞節烈婦有65708名,民國初《歙縣誌》16部,“貞節烈婦”類佔了6部,可見程朱理學集大成者朱熹“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說浸淫至深,然而另一方面,這一地域崇文向學民風淳厚,徽商的興盛又給予女性的潛能發揮有了相對寬鬆的氛圍,因此千百年來,徽州女性在封建重壓的縫隙中如野草般撐破桎梏的黑沉沉長夜艱難地崛起,竟然出現了許多能文能武、多才多藝的巾幗奇人、才女名媛,成為徽州文化歷史長廊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大美黃山、古韻徽州之影像志:徽州女人


大美黃山、古韻徽州之影像志:徽州女人

  宋代歙州(縣)七賢村的方百花是箍桶匠出身的起義領袖方臘的妹妹。她少年英姿,自幼習武。方臘起義以後,方百花任義軍元帥,在戰鬥中殲滅宋將領蔡遵、顏旦五千人馬,佔領了青溪,和方臘一道,縱橫吳越之間,先後攻下了徽、睦州、杭州等六州五十二縣,控制了江南、浙江大部分地區。方百花在杭州鳳山門饅頭山點將,英姿颯爽,威振三軍,受到義軍士兵的愛戴。後方臘起義被宋軍鎮壓,方百花不屈被俘,在汴梁(開封)英勇就義。

大美黃山、古韻徽州之影像志:徽州女人

大美黃山、古韻徽州之影像志:徽州女人

清末民初黟縣的奇女子鄭彩雲,又名賽金花,她12歲離開家鄉,前往蘇州生活所迫委身青樓,身世坎坷,身處卑微,曾為休寧狀元、後赴歐洲代八國公使的洪鈞妾室。在八國聯軍戰亂之時,賽金花出面保護北京文物,救護部分同胞,曾說過“國家是人人的國家,愛國是人人的本分”。張大千為其作畫,劉半農為其作傳及徐悲鴻、李苦禪等人的關切同情和支助。

大美黃山、古韻徽州之影像志:徽州女人


​    在當代,太平(黃山區)嶺下的蘇雪林,是五四文壇(冰心、凌叔華、丁玲、沅君)五大才女之一。她集作家、教授、學者於一身,多才多藝,著作50多部兩千多萬字,辛勤耕耘八、九十年,103歲才辭世。
  徽州的才女名媛眾多,燦若星河,有巧制柳葉詩的程璋、“海內閨閣第一”的休寧曹貞秀、名醫汪瑞英、七歲能賦《春雪》詩,人稱“小謝道韞”的黟縣汪端、被稱為“清女史第一”的歙縣吳正肅、女小說家邵振華、魯迅先生筆下的“真的猛士”——烈士的劉和珍、民國初教育家革命家舒暢予、表演藝術家(和白揚、秦怡、張瑞芳齊名的)舒繡文、著名演員歙縣三陽的洪雪飛等等。正是有這些在各個領域引領風騷的徽州女性奉獻的聰明才智,才使徽州文化有今天的異樣璀璨。悠悠新安江東流去,滌盪了歲月的無盡塵埃,默默訴說著這片土地的一頁頁悽美的、無盡的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