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勞動節”這天是全民勞動,到了現代為何改為全民休息?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晚間文史君在這裡向所有勞動人民致敬。

千百年來,人類用勞動改造世界,創造財富,改善生活,歷史因勞動而改造,生命因勞動而幸福。

古人“勞動節”這天是全民勞動,到了現代為何改為全民休息?

“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者共同的節日,各國也有各自的活動及紀念方式。繼2007年取消五一7天小長假後,今年我們又迎來了五一小長假。

但是“勞動節”,顧名思義,不應該是全民勞動的日子嗎?就像植樹節一樣。實際上,擁有五千多年農耕文明的中國,在古代就有了勞動節,而那時候的勞動節就是全民勞動,這是為什麼呢?

“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由來

“五一勞動節”全稱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或“國際示威遊行日”,這個節日發源於美國,源於工人們爭取八小時工作制的鬥爭。

19世紀,處於帝國主義階段的美國和歐洲,資本家不斷增加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來從工人中榨取更多的利益。那時,工人們每天要工作14至16個小時,有的甚至是18個小時,工作時間長,回報卻很少,平均工資水平在2美元左右,沉重的階級壓迫激起了無產階級巨大的憤怒。

1856年,爭取八小時工作制的鬥爭最先在墨爾本上演,淘金工人通過鬥爭取得了勝利。隨後,鬥爭發展至歐洲和美洲一些國家,其中以美國最為盛大。

古人“勞動節”這天是全民勞動,到了現代為何改為全民休息?

1877年,美國開始第一次罷工運動,工人階級進行街頭遊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勞動與生活條件,要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在工人罷工運動的影響下,國會被迫制定了八小時工作制的法律,但這些法律不過是一紙空文,在實際中並沒有得到執行,於1878年被美國聯邦政府取消。

1886年5月1日,又一次工人運動開始了,美國2萬多個企業的35萬工人罷工,湧上街頭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僅芝加哥一個城市,就有4.5萬工人罷工,這一次罷工緻使美國主要工業部門處於癱瘓狀態,所有商店關門,倉庫也被封閉。3日,芝加哥出動警方鎮壓運動,造成死傷200多人,史稱“乾草市廣場慘案”。美國政府逮捕並殺害了許多工人領袖,隨後工人們開啟了對工人領袖的營救活動,英國、德國、荷蘭等許多歐洲國家都參與到營救活動中來,對美國政府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古人“勞動節”這天是全民勞動,到了現代為何改為全民休息?

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最終鬥爭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由恩格斯領導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把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並公眾放假。

中國與“五一勞動節”的淵源

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國內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第一次比較全面地講述“五一國際勞動節”。1918年吳稚暉主編的《勞動》雜誌上,刊載了“不入支那人清夢之五月一日”和第三號勞動節專號,第一次比較明確地向國人介紹了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內容及意義。

1919年5月1日, 北京《晨報》創設專號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李大釗在報紙上發表了《“五一節”雜感》一文。隨後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將工人階級搬上了歷史政治舞臺,第一次向人們展示了工人階級的力量。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了“勞動節紀念號”,發表了蔡元培“勞工神聖”和孫中山“天下為公”的題詞及李大釗的《“五一”運動史》、陳獨秀的《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等文章,同時, 還登載了《旅法華工工會簡章》及唐山、山西、長江等地的勞動狀況調查。

李大釗的《“五一”運動史》, 詳細記述了五一節的來歷, 指出它是工人階級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團結戰鬥的節日。李大釗指出五一運動不應該只是“三五文人的運動”, “紙面上的筆墨運動”, 而應該是“勞工階級的運動”, “街市上的群眾運動”。李大釗還領導了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的紀念活動,學生罷課,召開了500多名校工和學生參加的紀念大會,北平、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也舉行了紀念活動。

古人“勞動節”這天是全民勞動,到了現代為何改為全民休息?

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新中國成立後, 勞動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五一國際勞動節在中國也成為了國家的盛典和全國人民的偉大節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將五月一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 並規定這一天全國放假一日。

古代的“勞動節”是怎樣的?

在以農為本的古代中國,農業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而農曆二月初二是農人開始春耕的日子。二月二還有一個“龍抬頭”的傳說——二月二是龍王抬頭降雨的好日子。每年這一天,皇帝都要舉行“勸民農桑”儀式,預示著春耕勞作要由此開始,新的一年會有一個好收成。因此古人的“勞動節”是二月初二,這一天要全民勞動,就連皇帝也不例外。

晉代文史學家皇甫謐的《帝王世紀》中記載,三皇之首伏羲,重農桑,務耕田,在每年二月初二都要率領各個部落聯盟首領“御駕親耕”,百姓也要在這天開始下田耕作。

古人“勞動節”這天是全民勞動,到了現代為何改為全民休息?

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曾記述了周武王在每年的二月二都會舉行盛大儀式,率文武百官親耕,並將這天定為“春龍節”。到了宋元時期,二月初二既是“耕事節”又是“勞農節”和“踏青節”。發展到明清兩代,自雍正以後, 每年二月初二, 皇帝都會走出圓明園, 帶領朝廷官員和皇后、宮女到專門開闢的“一畝園”扶犁耕田。

民間還流傳著一首打油詩:

二月初二龍抬頭, 天子耕地臣趕牛, 正宮娘娘來送飯, 當朝大臣把種丟, 春耕夏耘率天下, 五穀豐登太平秋。

古人“勞動節”這天是全民勞動,到了現代為何改為全民休息?

現代的“勞動節”是人們稱讚世界所有勞動者的紀念日,而古人的“勞動節”才是真正要勞動的日子。

END.

我是晚間文史君,讀歷史,品文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記得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