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秋“結”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吟哦著,詠唱著。作為“陪讀”驚濤駭浪中濺起的一朵浪花,我彷彿悟出了別樣的詮釋:陪讀,我的中秋“結”。

2013年中考,孩子不負眾望,以724分全鎮第一的優異成績被坐落於全國特色小鎮的毛坦廠中學實驗班錄取,享受3年免學雜費與每月200元生活補貼的優厚待遇。這年暑假,我們就孩子上高一是否需要“陪讀”問題,與孩子展開了推心置腹的交流。14歲的孩子擲地有聲地說:“媽,我不要陪讀,住學校集體宿舍我行!”為此,他還特意在暑假裡多次操練洗衣服呢!

孩子如期上學,信心滿滿。豪邁的軍訓生活,累並新奇、快樂著;快板似的學習節奏,緊張並忙碌、開心著。可是,中秋節那天,當我們去宿舍瞭解情況時,孩子若有所思地說:“學校每天晚上11點準時熄燈,我想多看一會書也不行,要是打手電筒照明看書被查房的阿姨發現了,第二天她就會告訴班主任,班主任就會找我談話,說要遵守學校作息制度,下不為例……”徵對孩子的反饋,我們叮問他:“那你要不要媽媽陪讀呢?”

“好啊,媽媽陪讀也行。”

我的中秋“結”

計劃捂不住變化,“陪讀”說幹就幹。在毛坦廠鎮西門方向距中學教室約5分鐘的步行路程處,有我的小姨娘家房子可租。她家的兩層樓房分隔成18間,連樓梯堡也租了出去。她家的房租費每間至少4500元。小姨娘聽說我們要租房陪讀,當即慷慨陳詞道:“你們租,我能照四千五嗎?便宜一千塊,水費也不收。”

考慮到三年下來,小姨娘會吃虧六千多元,我們立馬婉言謝絕說:“謝謝小姨娘,不過我們去問問靈子,看他想不想來住再說吧。”

當日下午,我們悄無聲息地沿同方向看中了一位趙房東家,討價還價,以每學期2300元的房租費、50元的水費成交,租下了二樓的一間小房,能放下兩張床,一張飯桌兼作書桌,一個凳子能放電飯煲燒飯。第二日我便將租房申請書遞交於孩子班主任,得其應許後,找了一輛紅面的把鍋碗瓢盆之類生活必需品運到了租房處,孩子從此開啟了陪讀學習的人生之旅。幾天後的週末,我們與孩子溝通說:“這裡到夏天肯定熱,距離教室也有10分鐘的路,你要是覺得不合適,小姨奶說了,明年春上我們就可搬到她家去租住。你看怎麼樣?”

孩子毅然決然地說:“爸,媽,不用搬,夏天再熱也沒關係,我是來學習的,不是來享受的;路遠一點更好,每天六趟往返步行,我還能多鍛鍊半小時的身體呢!”孩子的一番話,令我們茅塞頓開:房租有價,陪讀無價!

我的中秋“結”

仰四色毛鎮,莘莘學子,底蘊深厚;觀陪讀氣勢,“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妻子是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婦,自她加入“陪讀”娘子軍以來,被迫也好,甘願也罷,我們的生活變奏曲宛如錢塘江大潮,潮起又潮落。儘管毛坦廠鎮與我們久居十幾年的校舍僅16千米之遙,每天至少通一次電話,我與妻卻難以掙脫四、五天暫別的愁苦。我已快知天命,妻將跨入不惑之年。我倆自1997年中秋租房結婚以來,飽嘗了近20年的酸甜苦辣,可謂“十世修來同船渡, 百世修來共枕眠”。四、五天不見,恍如隔世四、五年!畢竟丈夫是妻子的頭,妻子是丈夫的身體,頭與身體豈能分離呢?短暫分離,尚且煎熬苦痛,長久分離,恐怕要出問題。然而,“積微成大,陟遐自邇”。若不是為了孩子的教育不能出現斷層,我巴不得天天與妻廝守,瀰漫著柴米油鹽醬醋茶平凡溫馨的日子。然而,為了孩子的現在與未來,我倆只得忍痛割愛,承受著暫別的苦楚,這苦楚的過程與盡頭就有甘醴圓潤的果子綴滿枝頭,從孩子的聰明懂事及對我們的知恩孝心中已初見端倪。“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句哲語,年少時我背得挺熟的,儲存於腦海中,卻參透不了箇中滋味;人至中年,人生的歷煉,才頓悟其真諦。唯有朝朝暮暮長相守之後,方能體味離別後的撕心裂肺之痛。好在“因為你能痛苦,就說明你對生活還抱有希望!”

我的中秋“結”

2014年的中秋節是三天小長假的最後一天,我們在校舍剛用完早餐,只見天公抖擻,大雨傾盆,洶湧激盪。霎時,宿舍廚房裡接漏的盆具便又“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地鬧騰起來了。

這年中秋節一日兩餐:早飯是肉絲雞蛋下掛麵,午餐則是下午兩點左右才吃的西紅柿炒雞蛋、土豆燜肉加黑木耳,吃進肚裡的是永遠的回味與愜意、相思與惆悵……

山色空濛雨遐思。晚上6點40多分,徜徉於淅淅瀝瀝雨中的校園與鄉村,漸漸黯淡下來了。窗外,屋簷的滴水聲猶如雨打芭蕉行色倥傯;室內牆壁上,不時遞來大時鐘悠閒自得的“嘀嘀嗒嗒”聲。門外院落的長廊旁,傳來一位年輕陪讀母親命三年級兒子回來寫字的吆喝聲。妻騎著一週前才買的3000元雅迪牌電動車,帶孩子回毛坦廠去了。孩子此刻定是端坐於高二實驗班教室裡了。妻呢,也一定是在陪讀租房裡忙乎著、收拾著吧?

我的中秋“結”

剛收起手中的筆,打開那以舊換新的21英寸彩電,電視中播放著全國各地歡度中秋節闔家團圓的場景。今夕,雖無皓月當空與己“起舞弄清影”,卻有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的意韻婉切,亦有庭院桂花“清風一日來天闕,世上龍涎不敢香”的飄逸撲鼻,思緒已與白居易“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的心境共鳴,心靈在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裡流淌。淚水頃刻間奪眶而出……

捲起2014中秋結,迎來2015中秋節,月圓月明人詠唱,月餅甜潤賜溫馨。當日,我們一家三口在陪讀租房團聚,孩子上晚自習去了,樓上其他房客前來趕趟兒,談天說地,歡歌笑語,其樂融融,於是靈感來了:

舊歲中秋雨打蕉,

獨居寒舍冷清宵。

喜觀圓月溫山鎮,

笑切甜盤暖水腰。

麟鳳踏歌才橫溢,

嫦娥探月舞妖嬈。

忽聞校內聲聲哨,

軍訓學生喝似潮。

我的中秋“結”

有人說,“陪讀”是中國教育的一種畸形現象,是人生的一段風險之旅,因它而葬送了一個家庭的完整與幸福不再是個例。我說,“陪讀”是把雙刃劍,利弊參半,或喜或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慶幸自己是教師,週末與節假日均可信馬由韁地與妻兒團聚,及時消遁別離苦,興利除弊樂悠悠;我慶幸孩子恆常優秀,為門庭爭光,為父母添輝,為自己爭氣。

年盼中秋月瞅半,雨繪彩虹天蔚藍。自2016年以來,孩子總是心照不宣地從合工大坐動車回來,與我們團圓過中秋,安享三口之家的天倫之樂。往昔那種牽腸掛肚、倍受熬煎的陪讀光景,一去不復返了!

如今,孩子不懼“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擇業形勢,憑藉自己實力“輕舟已過萬重山”,就在昨日與山東一家國企集團成功地簽訂了三方協議,為明年學士畢業提前落實了月底薪過萬並適合自己專業發展的工作崗位。一如既往的幸福感在我們全家人的靈魂深處淙淙潺潺……

陪讀,氤氳靉靆著千家萬戶的悲歡離合,演繹著夫妻情感的試煉與昇華;陪讀,是未成年子女可持續教育與發展的助推器。願別樣的中秋“結”化作闔家團圓的中秋節。

2019年9月25日寫於六安

我的中秋“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