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性侵的网络“反杀”实例,帮助警方找到藏在屏幕背后的狼

前几天,林奕含去世三周年,突然发现四月初的鲍某明事件已经撤下了热搜。

未成年人性侵的网络“反杀”实例,帮助警方找到藏在屏幕背后的狼

而受害人李星星,似乎又面临被遗忘的遭遇。

面对鲍某这种钻法律空子的罪犯,法律也许真的拿他没办法。

未成年人性侵的网络“反杀”实例,帮助警方找到藏在屏幕背后的狼

然而未来打击未成年人性侵,可能还可以有另一种途径

前几天的一篇10万+爆款文《37岁母亲假扮成11岁少女,在网上钓出了数百个恋童癖》,介绍了一家科技公司利用网络反杀未成年人侵害犯的事迹。

这家叫做Bark的科技公司,主要业务是利用人工智能对网络上有关诱骗和性侵犯的内容进行监测。

37岁的Roo,除了本身是三位女孩的妈妈,也是这家公司某团队里的一员。

在一次监控中,团队拦截了一名40岁男子对一名12岁女孩的对话,他们震惊于尺度之大,还充满了虐待、恐吓的意味。

未成年人性侵的网络“反杀”实例,帮助警方找到藏在屏幕背后的狼

团队决定执行一项伪装任务,目的是搜集更多侵害未成年女孩的证据。

结果这个任务帮助警方在一年多内,通报了300多名未成年人侵害罪犯。

01打造未成年人社交账号

Roo团队首先打造了一名15岁少女Libby的账号,少女的人设、家庭背景、社交账号展示的内容,都被设计得更贴近真实的少女。

扮演者Roo的照片,则被PS成15岁的模样。

未成年人性侵的网络“反杀”实例,帮助警方找到藏在屏幕背后的狼

账号上线9天,就有92名男性私信她,而已都几乎是污言碎语。

考虑到15岁这个年龄容易被认为快成年了,从而合理化某些行为。团队又打造了一名11岁未发育少女Bailey的账号,同样精心设计和PS,让人看起来真实。

未成年人性侵的网络“反杀”实例,帮助警方找到藏在屏幕背后的狼

然而这一次,账号上线27秒,就遭到了第一次骚扰,5分钟就被要求视频。一周之内,收到来自52个不同男人的私信骚扰。

在九个月里面,团队设计了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的各种账号,都是十多岁的未成年女孩。无一例外都收到了私信、视频的骚扰。

02发现令人震惊的真相

Roo的团队发现令人震惊的真相。

尽管每个账号都收到了骚扰、操控或者精神虐待的私信,相比Libby,年纪较小的Bailey,受到的“攻势”更加猛烈。

不仅是语言上大尺度,还有大量带私密部位的图片,以及被恐吓和被出格的要求。

未成年人性侵的网络“反杀”实例,帮助警方找到藏在屏幕背后的狼

团队的工作人员几乎沉默了,所谓的恋童癖,对年纪小的孩子更具有侵略性,成人都招架不住,何况孩子。

更可怕的现实是,线上的骚扰很可能会变成线下的侵犯。

15岁的Libby就遇到了一个坚持约她线下见面的男子。

出于进一步收集证据的目的,Roo团队以15岁女孩的口吻,再三确认“自己年纪小,真的没问题吗?”很显然,对方坚持,而且急切地想得到她的“第一次”。

团队决定让Libby答应他的要求,由Roo化妆成15岁的少女与对方见面,同时通知了执法部门,设计好眼线,开始了接触。

未成年人性侵的网络“反杀”实例,帮助警方找到藏在屏幕背后的狼

可想而知,在酒店大厅见面聊了几句,男子就急切地要带着Roo上楼,Roo想尽可能拖延,但男子的态度愈加强硬。

最后执法部门出现,抓捕了这名男子。

03利用科技和网络“反杀”未成年人性侵

互联网的记忆很短暂,短短几周,鲍毓明事件已经下了热搜,警方的工作似乎又陷入了泥潭。

当时很多媒体的呼吁还能搜的出来,可真正能唤起社会重视的,又有多少?

各方在呼吁家庭教育的重视、法律的严格制裁、网络严加监控,但实际上,某些法外之地依然会被遗忘。

虽然不清楚Roo团队钓鱼式搜集犯罪证据的做法,在国内能否适用,但是这种做法收集出来数据和证据,恰恰反映的是当下互联网社交的常态:未成年人侵害太普遍,在互联网这块“毛玻璃”背后,藏着多少虎视眈眈的眼睛,不知道哪天就会盯上谁家的孩子。

未成年人性侵的网络“反杀”实例,帮助警方找到藏在屏幕背后的狼

不过互联网的另一个好处是,如果正义要“反杀”,也可能是个不错的手段。

都说坏人都长着一张普通人的脸,我们无法知道那张脸背后藏着怎样龌蹉的内心。所以,他们需要被曝光、需要被预先提防。

我相信,大家都不希望搭进去了惨痛的代价,才把事件爆出。就像“n号房”。

你觉得这种钓鱼式收集证据的方法,在国内可行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