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長生不老方(民間故事)


故事:長生不老方(民間故事)


民國癸丑年,大水沒屋簷。

金傳高倒揹著雙手,在自家的畝三分田邊轉來轉去,把田塍踩矮了一截。 

看著田裡被水衝得像鏡子一樣乾淨,心裡像塞進了一塊火炭。他拍拍身上的泥灰,來到村東頭,在一幢白粉牆烏瓦井的房子前收住腳步。 

門楣邊貼著一副對子:

常體天地妤生德

獨有聖賢濟世方

那字寫得龍飛鳳舞,金傳高並不識得,他只知道這房子的主人有一張祖傳的長生不老方,憑著這張方子吃不窮、穿不窮。躊躇了片刻,他邁過門檻走了進去,聲音怯怯的:“世奎先生在家麼?”

有人應答:“在!”

案桌前坐著一位留著山羊鬍子的精瘦老者,一頭銀髮,滿面紅光。年過七十,身板硬朗。他身後,兩個徒弟正低著頭在唸湯頭歌訣。

“傳高,哪裡不爽快?”老人伸出三個細長的手指,要給他號脈。

“世奎先生,我不是來看病的。我99 想兒子景川過來給先生做個徒弟。

世奎郎中臉上一驚,“你兒子幾歲了?”

“十九!”

“讀過幾年書?”

“三年!”

先生不說話,轉過身去,用眼盯著兩個徒弟。剃畚箕頭的小徒弟沒有反應。圓眼睛的小徒弟卻馬上機靈地立了起來說:“傳高伯伯,我讀了七年書,他讀了六年書。”

傳高臉紅了,走出了門。秋風吹來,身上有些寒意。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傳高唯一的訓子格言。

兒子很聰明,又肯吃苦,小書房裡讀了三年,聽說讀完了半部《論語》,如今被鄰村的小書房聘為教書先生。

為何兒子做得了教書先生,卻做不了郎中徒弟?

傳高搞不懂。也許世奎郎中怕我家景川得了長生不老方,奪他的飯碗,徒弟都選外村從世奎郎中家回來,傳高三天沒有說話。老婆問他,只是嘆氣,不吐一字,惹得老婆淚水狼藉。

第三天黃昏,她借了十個銅元,硬是把傳高拖到世奎郎中家,說:“先生行行好,給他開點長生不老藥吧!”

世奎郎中望了望傳高灰暗癟疲的面容,伸出三個細長的手指,給傳高號過脈,又看過舌苔,嗯了一聲,說:“急火攻心,病得不輕!”

說罷,扶了扶鼻樑上的銅腳眼鏡,提起支“金不換”小楷筆,開出一張方子,招呼過兩個徒弟,如此這般地指點一陣,便讓兩個徒弟去把藥方默出來。

圓眼睛徒弟一口氣順順暢暢地默了下去,寫畢交世奎郎中驗過,畚箕頭徒弟只寫了個“紫胡三錢、白芍四錢”

留下一大片空白。藥有三帖,世奎郎中吩咐:“收六個銅板!”

付完銅板,傳高突然開口:“先生,我這病恐怕難醫好了!”

世奎郎中說:“不見得。傳高啊,藥不在貴賤,而在於對症。記住,百病起於情,行寬心和也是一藥呵!”

吃完了三帖藥,傳高還是悠悠的,可同老婆的言語總算多了起來。

秋風一天緊似一天,景川衣衫單薄,身上發冷,日色向晚時,他想回家取寒衣,卻怕誤了練字,便又磨起一盤水墨,找來紙筆,臨摹起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來。

他自定見天習字一千,已堅持多日,很有些長進。世奎郎中門邊的那對子,就出自他的手筆。

三個月前,東家有病,被世奎郎中三帖湯藥治癒,他去送謝禮時帶去的。

寫字就不覺身冷,當他洋洋灑灑地寫到“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時,忽聽得有咳聲,只見一位老者已立在他身旁多時了。

金景川慌忙立起:“對不起,老先生,您請坐!”

老先生說話很有些儒雅之風,“打擾了!你就是傳高的兒子,叫景川?”

“正是,不知老先生有何見教?”

“見教不敢!倒是有一事相托!”

老先生從袖筒裡取出一冊書頁已經發黃的古書,伸出三個細長的手指,拈開書皮,道:“這冊書尚未圈點,難以卒讀,還望小先生給圈點一下!”

“學生才疏學淺,古文根底尤其不實,只能試試,還望先生多加指點。”

老先生笑吟吟的:“有道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敢讀未見書者,方可重新眉宇'。”交過書後說:“我要的是你的圈點,莫要找別人幫忙。”

老人留下的是一冊《黃帝內經》,文字苦澀難懂,無法讀通,更難以斷句。

景川有些悔意,不該不知黃河深淺,自討苦吃。不過,他很快想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古訓,於是搬來《康熙字典》,查出生字冷字。夜漏三更,群物皆息,黃豆青燈伴他讀了一遍、兩遍、三遍,功到自然成,居然悟出個大概。思慮再三,這才小心翼翼地點下了第一個圈點。等他把全書點完,已過去了兩個來月。

“小先生,你可曾把書圈點好了?”一日,剛放學,老先生又來了。

景川恭恭敬敬地捧出書來,呈給老人。

老人翻看了幾頁書皮,讀了幾行,“嗯嗯”兩聲,便把書收起,又從袖筒抽出一冊,放在景川面前,冷峻的臉上沒有一絲笑意:“這一本,你須在半月之內給我點完。” 

景川又接下了。

小書房放年假了。景川回到家裡,讓爹糶了十斤谷,打兩斤青油回來,他要挑燈夜戰。畢竟是《千金要方》的文字要比《黃帝內經》淺顯些,兩斤青油尚未點完,景川已把孫思邈的一卷《千金要方》圈點完畢。

世奎郎中家。世奎郎中正在吃飯,見景川上門,就擱下碗筷,道:“把書拿過來!”

景川恭恭敬敬地呈上了書,世奎郎中一把抓過,看也不看,就動手撕了起來。“嘶、嘶、嘶”一聲一聲,猶如鋸子鋸在景川心裡。

景川慘不忍睹,淚水在眼眶裡打著轉。

景川腿一軟,跪倒在碎紙片前,把紙片一片一片地揀了起來,用衣裳兜住,連小紙屑也顆兒不漏。待他揀好時,早已淚流滿面。“先生………”

他不知道何事開罪了先生。

世奎郎中很有些威嚴,只說了聲:“隨我來!”

世奎郎中把景川帶進書房,又扔他一卷《千金要方》:“你再給我圈點一遍!”

景川接過硃筆,不敢怠慢,立馬動手圈點起來。約摸兩個時辰,景川已將一卷《千金要方》圈點出來。回頭一看,世奎郎中不知何時進來,正眼也不眨地立在他身後。

“你約摸點對了八折光景。無師自通,也算不易!”世奎郎中這才臉露笑容:“回去告訴你爹,我收下你這徒弟了!不過有言在先,我已七十有三,風燭殘年,只能帶到哪裡算哪裡,日後還得要靠你自己用功。時不等人,明日一早過來拜師!” 景川如從夢中驚醒,雙眼閃光,撲倒在地,給師父拜了三拜。

次日清晨,霜雪滿地。世奎先生打發了畚箕頭:“人生之路該有多條,東方不亮西方亮,你不是學醫的料,還是及早改行去吧!”說話間,傳高領著兒子,提著一對紅燭和拜師禮包上門來了。一路上,沒少交代:“無論如何要把老先生的長生不老方學到手!”

三年後,世奎先生寂然而終。臨終前交代,他一生行醫行善的三件寶物:藤轎、毛筆、脈枕,要傳給景川。

景川接過先生的遺物,還把當年被先生扯碎了的書,一片片綴貼起來,放在案桌前頭。稍有懈怠之時,見到書,立馬想起先生,便又振作起精神。

冬去春來,日子過得如流水一般。景川30來歲時,已成為當地一方名醫。傳高曾問他:“學得先生長生不老方否?”景川言:“學得了,原來是呂洞賓的一首詩,說的是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有人學得這般術,便是長生不死人。“

等到景川有了兒子時,他取出當年被先生扯碎而補綴起來的《千金要方》,對兒子說:“這才是一張吃不窮、穿不盡,又能濟世救人的長生不老方!”

景川又用當年先生教自己的手段,訓練出了一個兒子。金家從他這一代起,代代有人學醫,遂成杏林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