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他在,大家心里有底” ——记榆林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医疗看护大队民警王宏义

他是党员,是公安监管民警,

是千千万万抗疫“逆行者”中的一员;

在家里,他是主心骨、顶梁柱,

是妻儿的天,是父母的牵挂。

他舍小家为大家,

奋战在抗疫一线,

用坚守彰显初心使命,

他就是榆林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医疗看护大队民警王宏义。

“有他在,大家心里有底” ——记榆林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医疗看护大队民警王宏义

王宏义,男,中共党员,榆林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医疗中心看护大队负责人。从警22年,一直在公安监管岗位工作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每逢节假日,他总是把团圆的机会留给别人,自己在单位值守,已经连续多年没有陪家人吃团圆饭了。他常说:“我是党员,理应多担当。”

敏锐警觉,疫情防控的“先行者”。长时间的公安监管工作经验,王宏义培养出敏锐警觉的工作意识。1月20日,钟南山院士确定新冠肺炎人传人事实,王宏义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医警联席会议,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坚决防止疫情流入监区。疫情发展初期,人们普遍对新冠肺炎的严重性明显认识不足,王宏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协调医护人员收集可以查到的各类“新冠肺炎”知识,先后在民辅警队伍和在押病员中展开了4次宣教活动。随着疫情的发展,大家终于明白看护大队制定的外来人员入所审核、每天三次测量体温、严格执行病区消毒等工作绝不是杯弓蛇影之举。

“有他在,大家心里有底” ——记榆林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医疗看护大队民警王宏义

严防死守,当好安全管理的“守门员”。强制医疗中心与榆林新冠肺炎定点隔离治疗医院中医院同在一个院内,疫情期间全市三例确诊患者都在这里接受隔离治疗。出于对病毒的恐惧,强制医疗中心的部分在押病员情绪波动。为杜绝外来人员导致疫情输入,看护大队取消了会见、提讯等活动,在押病员王某对此举措不理解,进行绝食、对抗治疗。王宏义到病室与其促膝长谈,向王某说明了当前疫情的严重性,分析了会见中产生的传染风险,告诉他取消会见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他和家人的安全;同时,王宏义向在押病员承诺,等疫情稳定了,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亲情会见,适当延长会见时间,以缓解大家的思家之情。经过王宏义的劝解,王某终于理解了看护大队的做法。疫情期间王宏义组织在押病员开展线上亲情会见,有效阻断因会见、外来人员来所办案等情况引发的交叉感染。他还积极协调榆林市第五医院,为看护大队配备送饭车辆一台,保障押员伙食安全,为看护大队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

“有他在,大家心里有底” ——记榆林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医疗看护大队民警王宏义

勇于担当,抗疫工作的“擎旗手”。王宏义的儿子今年读高三,妻子在外地陪读,父母年迈,在老家居住,一家人平日里就聚少离多。原本下定决心一家人过个团圆年,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他原有的计划。为了不让二老担心,他只能让妻子带着孩子回老家陪父母过年。“妈,疫情严重,我不能陪你们过年了,明年,我一定回家!”“知道了,儿子,别担心我们。你们那儿是定点医院,你可千万要当心!”儿行千里母担忧,40多岁的王宏义仍是父母眼中永远的牵挂。

2月初,接到部省市关于监管场所执行封闭式执勤的通知后,王宏义再次向组织请缨,要求参与第一批封闭执勤。执勤期间,他身先士卒、起早贪黑,夜间监控、看护病员、谈心谈话……各个岗位上留下他忙碌的身影。为了将疫情阻击在高墙之外,他已经连续工作了45天。戒毒所所长张宇说:“王宏义年龄大,工作时间长,经验也丰富。有他在,大家心里有底。”

“有他在,大家心里有底” ——记榆林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医疗看护大队民警王宏义

没有人生而英勇,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王宏义选择了无畏前行,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用忠诚诠释了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