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失業更可怕的是30歲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30歲的職場人,上班996不敢怒,工資不高不敢辭,每天枸杞一大把,體檢報告不敢看,身體發福肚腩漲,開始禿頭沒辦法……

30歲的職場人,有的剛扛起生活的重任,有的剛生上小主管,有的剛結婚生子,有的被裁員了……

古人云“三十而立”,可在這個職場的關鍵口,30歲的人,似乎很難“立”起來。

30歲危機,對於有些人是真的“危”

2019年最後一個月,話題#第一批90後將迎來30歲#,火速登上微博熱搜。

底下的網友們評論炸開了鍋,很多人對30歲的年紀,無比焦慮。30歲了,還沒錢、沒車、沒房、沒對象、沒頭髮......

30歲年齡的到來,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道考驗的難關。

職業諮詢師趙曉璃最近接到一個諮詢。

諮詢者小靜最近很恐慌,工作8年多來換了幾個行業,考了幾個證書但都不擅長,到頭來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或者能做什麼。

臨近30歲的她,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更讓她害怕的是,她發現隨著年紀的增長,自己在市場競爭力反而越來越弱。

大多本科生畢業時22歲,到30歲時有近8年的職場時間。如果是研究生畢業則大概25歲,到30歲則有近5年的職場時間。

可是,為什麼歷經5-8年的職場生涯時間,還沒有搞清楚自己想做的或擅長做的是什麼工作?

也許有人說“職場新人,需要花點時間來嘗試和體驗。”那麼,職場前3年是最重要的“試錯年“,一旦過了這個期限,職場就不再把你當”新人“,而會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一份工作,如果只是日復一日地重複每年的工作,沒有更新和成長,即使到了30多歲,你也只不過是重複了無數個第一年而已。

年齡的增長不可怕,可怕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卻沒有任何能力的提升。

如果說你遇到了“30歲危難”,那麼反思下自己是不是20幾歲的時候沒有好好努力,以至於30歲時才會被迎面撲來的困難碾壓。


當30幾歲碰上中年危機,努力能讓“危“化作“機”

近來傳來很多互聯網程序員被裁或辭職的事情,但天無絕人之路,他們紛紛嘗試其他出路。

脈脈上,有一名匿名的騰訊員工說起了自己裸辭後送外賣的故事,他已經做了一個多月的外賣員了,賺了大概2萬塊。

還有一位互聯網員工,失業後,他每天瘋狂投簡歷,無果後送起了外賣,做起了安檢員。

有網友在程序員帖子下面問:“如果你送餐遇到了同事、親戚朋友,你會尷尬麼?”

他回答:“比面子更重要的是活下去”。

在職場生存,請扔掉年輕氣盛,扔掉矯情造作,比面子更重要的是活下去。30歲碰撞上中年危機,被碾壓得體無完膚的時候怎麼辦?

“想辦法,活下去。”

找各種各樣的方式活下去,轉行、創業、換其他工作,去做各種嘗試,說不定會遇到更合適的職場出路。


職場路上總會有起起伏伏,也會有遇到危機跌落谷底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危“還是”機“,就看你的態度和行動了。

姚晨曾在《星空演講》講“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直面女演員的中年危機問題。

曾經因《武林外傳》爆紅的她,如今人近40歲,發現已無人關注。

影視劇越來越容不下30多歲的女性角色,女演員到了這年紀,似乎除了演媽媽婆婆之外,無戲可演。

可是姚晨不甘心這“中年窘境”,她四處發力。今年她憑藉《都挺好》的大熱,讓自己再度翻紅!沒人找自己拍戲?那就自己當監製和主演,拍自己的戲《送我上青雲》。

面對“中年危機”,辦法總比困難多。對於不甘心的人來說,他們不只是看到了“危”的一面,更堅信“機會”在後面,只要自己發力,自己精進,自己拼搏,也可以花開再有時!

30歲前做些什麼,才能不懼中年危機,5年不後悔?

30歲前做些什麼,才能讓自己在職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1.用1萬個小時,打造核心競爭力,建立技術壁壘

職場生涯發展一般是兩條路,要麼往管理層走,要麼往技術咖走。無論往哪條路走,都需要磨鍊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很多工作3年、5年、8的人,甚至和工作1年的人在能力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當他們的職業想要有更進一步的突破時,就很困難。

所以,30歲前,確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選擇一項能力,然後精心打磨。

無論是往管理層走,還是往技術走,都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說過: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藉此來說明,如果你想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頂尖專家或者優秀人才,你至少需要付出一萬個小時的努力。比如那些小提琴家,排球選手等。

這個能力可以是技術能力,比如編程、文案、設計、會計等;也可以是管理能力,比如項目管理、資源管理、人脈管理等,但無論如何,都需要有一項突出的競爭力,成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和披荊斬棘的職場利器。

確定之後,就迅速開始1萬個小時的積累吧。

2.高效管理自己的時間,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你知道你每天的時間都花在哪裡了麼?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有多少?花在提升自己的時間又有多少?

如果不知道,那不妨嘗試記錄自己的“時間花銷”,如同記賬一樣。

當你記錄幾天後,會發現每天上班8小時,真正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卻只有2小時。剩下的時間開會、刷微信、刷抖音等。這往往也是工作效率底下的原因。

如果想要提高工作效率,想要更好的掌控時間,可以通過“四象限”工作法,把日常的工作可以分為“重要而緊急”、“重要而不緊急”、“緊急而不重”和“不緊急而不重要”的四類工作。

很多人會把七八成的時間用來處理“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回覆郵件、回覆微信、處理手續等繁瑣工作,一天工作10小時,覆盤時卻寫不出什麼工作成果。

但是高效能人士的安排是把七八成的時間用來處理“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比如優化工作流程、學習新技能、閱讀經典書籍等,提前把重要的事情都統籌和安排好了,其他工作自然也順暢了。

要做的事情那麼多,怎麼辦?

“聚焦,先做重要的事情。”


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整天為一些瑣碎的小事而煩惱,為工作的點滴委屈而悶悶不樂,這不僅僅會影響我們的心情,還有白白消耗了我們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請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然後投入大精力去處理這些重要的事情。

3.運動健身,鍛鍊身體

這兩年,不斷傳來工作猝死的消息,36歲的華為工程師齊智勇過勞而死,41歲的螞蟻金服總裁助理毛軍華因病離世 ……

越來越多的人處於身體亞健康狀態。但工作是來掙錢的,不是來賣命的。為工作適當“拼命”可以,別真的把命拼沒了。

身體是1,沒有1,後面奮鬥多少個0都沒有用。“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說得煩,但確實是最簡單的道理。

在忙碌工作之餘,別經常熬夜,抽空做個運動,每週跑跑步,打打球,散散步,按時吃飯,早睡早起。

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才是最大的負責。只有身體健康在,一切才有了可能。

4.將興趣打磨成技能,發展多一項副業

最近,越來越多的人提起副業,副業已經成為了一種剛需。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開啟副業生涯呢?因為,不管你做什麼職業,永遠要有自己的Plan B。

如今整體經濟形勢不好,大公司開啟裁員計劃,人工智能迅猛發展,職場動盪不平,就業形勢越發嚴峻。

這個時候,多一份副業,猶如多一個B計劃, 多一條退路,多一份安全感。

如何開啟呢?不妨從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始,將自己的興趣愛好,進一步磨鍊,打磨成技能,進行“技能變現”,成為自己的另一個副業兼職。

著名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原來是在電廠工作。他主業比較輕鬆,便用大量的時間寫作和讀書,創作了包括《三體》在內的多部經典科幻小說。對於大劉來說,他的副業成就已經超過了主業,當他的主業有風險時,他也無需畏懼。

職場道路上,我們需要不停地學習,不停地提升自己,將自己的興趣打磨成技能,然後爭取多一項副業兼職,讓自己多一技之長,多一份保障。

30歲,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正式邁入“大人”行列,意味著從此再不是職場新人了,意味著又是一個人生新起點。

30歲,是人生的關鍵點,必須要慎重對待了。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我們也許回不到青春,那不如從現在開始努力,行動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